在夏朝,历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据传说,中国最早的历法是夏,一种通过观察和计时编制的自然历法。
商代大规模祭祀和占卜需要准确的祭祀时间和时期,而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气候对农业、畜牧业和狩猎的影响越来越大。
商人们正是通过观测天象来掌握气候变化的,从而使商朝的历法在夏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商朝的历法是已知最早的历法。
商朝的历法是阴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又1/4天为一回归年,所以又叫“季历”。农历中,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即29日或30日为新月。
商代用干支和数字记录日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农历十二月是一个民用历年,与回归年不同,所以农历有若干年的闰,闰月放在一年的最后,称为三月。
季节和月份之间一般有固定的制度。在商朝,每个月被分成十天,每十天就是十天。甲骨文常记十天,又叫“春”、“秋”。一日之内,分若干时刻,黎明即亮,日后必有大丰收、大食;中午是中日,然后是小吃,零食,小抠。
当初朝鲜堪比大才。日落是太阳将要落下的时候。除了“年”和“祭”,年龄也叫“年”。商代的许多天象都记载在甲骨文中,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中国金银工艺品生产
科学发掘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金器产于商代,河南、河北、北京、山西等地的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均有金器出土。其中,金片、金叶、金盆等饰品出现在商代和殷代的中心地区,而一些金首饰则在远离这一地区的地方出土。
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出土的金臂章和金耳环,经检测含金85%,混有较多的银和少量的铜。
其中金臂钹为锤打而成。两端锤成扇形,再弯成环形,金耳环一端锤成喇叭口形,另一端锤成尖头形,整体变圆。这些情况说明商代的金银工艺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