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女人不让男人需要眉毛。”的确,历史上有很多女英雄。那么,古代有哪些女兵呢?古代的女兵有什么贡献?带着这些问题,跟随边肖去寻找答案吧!
中国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女人是商朝皇帝武定的皇后傅颢。她带兵东征西讨,多次帮助丈夫扩张商朝疆域。傅昊不仅擅长战斗,还掌管祭祀和占卜的权力。丁很怕她。
此后,中国的女将军层出不穷。西汉末年,出现了两位农民起义的女性领袖——陆牧和迟昭平。北朝有大家熟知的花木兰;隋朝初年,领导所辖八州加入隋朝的贤夫人有障碍。到了唐朝,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组建了一支军队,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支部队军纪严明,作战英勇,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山西平定县娘子关,因平阳公主驻军而得名。
明代四川中州名媛秦良玉,是一位真正列入国编的女将军。她自幼随父学文习武,善骑射,精通诗词,有智慧。她丈夫死后,他继承了他的王位。他派人帮助沈阳抗击后金,还带领3000名白武装士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兵南进,她坚持反清,战功卓著。她为太保太子,中国军队的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的连长,忠厚的侯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说崇祯皇帝还写过赞美她的诗:学做四川地图,鸳鸯袖里拿着军符;将军为什么要做丈夫?1860年,英法侵略者占领北京后,四处掠夺。十九岁的谢庄女子,和父亲冯一起,率领民兵打败了英法联军,保护了谢庄人民的生命财产,一时成为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两位蒙古皇后旗的齐和的巴云英率领数百名蒙古人对日开展游击战争,受到的称赞。在蓬蓬勃勃的乱世,中国女性将载入史册,不计其数。同为巾帼英雄的秋瑾在诗中写道:不要说女人不是英国的东西,她们每晚都在龙泉墙上唱歌!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既有女兵,也有女兵。战国初期墨子载:遵法,五十步,十夫,二十女,十幼。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有守卫,包括六把弩和四名士兵。可见战国时期的女兵比例并不相同。顾颉刚在《女兵与徭役》中说:《左传》中有很多注解,但没有女强人当兵的痕迹。
但他认为,战国时期频繁发生大规模战争,丁男不足,随之而来的是丁女,必须全国总动员。在紧急情况下,女兵必须出现在战场上。汉初也有女兵。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王夜出荥阳城东门,被贾两千人马和楚兵四面夹击。古代匈奴的女人都是女战士。据《子同治简》记载,公元前36年,汉军东征西域知止,将匈奴围困在知止城内。匈奴军队发誓要战斗到死:山雨被装甲楼上,几十个朱轼和他的妻子用弓射杀外来者。战争危机的时候,匈奴女人也去打仗。太平军有10万女兵。
湘军情报汇编《贼情集》中,说贼有女军之称,太平军女军的建立情况列得很详细。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女兵编成40军,每军约2500人。光是在天宫服役的女兵就有3000人,她们不仅在危难时刻保护了天王的生命,还陪着太平天国走到了最后。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将领左战死沙场。《点石斋画报》报道,妻子发誓要为丈夫报仇,捐出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招募士兵,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军队。据说都是女的,于是从甘肃开车到北京,请求上抗日前线。当时媒体发出感叹:如果你是淑女,你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所以,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历史上确实有过很多古代的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