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记载的皇后很多,但历史上大多不出名。东汉时期听政时间最长的皇太后邓绥,是一位在爱情和事业上都非常成功的美女——恭敬有礼,管理监狱有方,好学重教...
1邓绥入宫。
东汉第六年(81),护羌校尉邓训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名叫邓绥。
邓穗很聪明,很懂事,很讨喜。六岁的时候,小邓绥就开始读太史公写的史书,没几年就熟悉了诗词、论语等书籍。永元4年(92),十二岁的邓绥被选入宫,但就在她即将入宫的时候,父亲邓训突然去世。
这一不幸对邓绥打击很大。她日夜哭泣,哀悼了三年。结果,她看上去憔悴不堪,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直到三年后,永元七年,她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就在这一年,邓穗和其他女孩被再次选送到宫中。
十五岁的邓穗已经长得漂亮帅气了。第二年冬天,她被提升为贵族。在邓绥被封为贵族的同一年,尹贵仁被封为皇后。永元四年(92年)邓绥首次当选时,尹贵仁被选入宫。四年间,极受汉武帝宠爱。但自从邓绥入宫后,皇帝的心渐渐转向了邓绥,对殷皇后的喜爱也有所下降。
大概是因为从小严格的学习和家教,邓绥入宫后对殷皇后总是毕恭毕敬,处事小心翼翼。他对同列的嫔妃总是处处谦让,从不争宠。就连李服侍的宫人,邓燧也经常贤惠地照顾,所以深得人心。这位16岁的贵族不仅以她的美貌赢得了汉和皇帝的心,而且还以她的慷慨、谦虚和礼貌赢得了他们的心。
殷皇后认为邓绥为了收买人心,处处维护上下关系,因此十分嫉妒,甚至觉得自己的失宠与邓绥入宫有关。于是她和奶奶邓珠一起对邓穗下了巫毒咒。何帝临终时,她痛心疾首地说:“等我骄傲了,我就杀了邓!”大多数宫人都和邓绥关系很好,所以很快就传给了她。
邓穗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灾难。她以为皇帝死后,殷皇后绝不会放过自己。不如死做个逍遥自在的皇帝,让她报答皇帝的恩情,解决宗族的灾难,也让自己免于齐夫人那种“人间屈辱”的羞辱。想到这,她找了毒药,准备去死。
宫人吴钊见她要自杀,连忙上前阻止。无奈之下,她随便捏造了一个有使节来告诉她,皇帝已经康复了。邓绥听了,相信了,没有服毒自杀。谁知事情发生的非常巧合,第二天皇帝的病真的好了,救了邓绥一命。
永元十四年(102)夏,阴皇后及其祖母邓的诅咒被揭穿,皇帝大怒,打了、陈宝等大臣来审此案。牵扯到殷皇后的祖母,叔父尹风,,弟弟伊尹,尹父等人,结果,有的被折磨死在狱中,有的迁徙到边境。直到邓绥做了太后,才下诏赦免殷的罪,还他们五百多万贯的家产。
当时邓穗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来不及挽回了。殷皇后被废后,皇帝何欲立邓绥为皇后,但邓绥一再不肯承认有病。直到这年冬天,大臣们上书求见皇后,皇帝又给邓绥下了一封信后,她又让步了,终于接受了。
邓绥做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省却了诸侯国赠送的贵重之物,每年只缴纳一些纸墨。这确实是一项道德政策,减轻了诸侯国的负担,自然受到人民的拥护。邓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拒绝封邓为爵士。让外族掌权,维护国家大事的稳定,也是一件民心所向的事情。这个时候她才二十二岁。
三年后,他因病去世,出生仅一百天的刘龙成了皇帝。二十五岁的邓绥成了年轻的皇太后。从此,她成为东汉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
2王太后管辖监狱。
汉武帝和帝后,邓绥成为皇太后。新皇帝刘龙是一个出生不到一岁的婴儿,因此内外政策都落在了邓太后的肩上。
这时,先见死了,正在服丧。皇宫里的情况相当混乱。就在这一片混乱中,一篮珍珠丢失在了皇宫里。很明显,有人趁乱偷走了它。
虽然知道是宫人偷的,但是这么多人很难确定是谁。有人主张刑讯逼供,邓太后认为,这样的殴打如果是漫无目的的,难免有人逼供,伤及无辜,但找不到真正的罪犯。于是她不动声色,亲自看着宫人的行为色,向他们解释利益,终于在宫人中找出了偷珠人。
一旦波刚打平,另一波浪潮就会兴起。偷珍珠的案子刚刚过去,和皇帝住在一起的马夫指控一个叫季承的人有巫术。他在叶挺监狱因刑讯逼供被捕,并供认不讳,于是结案,上报王太后批准。邓太后阅案,却不解。总觉得事情的发生都是没有原因的。
这个,生前受到皇帝何的宠爱,本该对他很好,平日里从不抱怨。何皇帝死后为什么要用巫术诅咒?事情根本说不通。尽管有这么多证人和供词,邓太后还是亲自传讯了季承。果然,季承交出了他的供词,说他是被迫招供的。
邓皇后要求重审此案,最终发现新郎们合伙陷害。原来,季承利用了皇帝的运气,得罪了这些马夫。现在皇帝死了,马夫们联合起来要杀他。事情澄清后,大臣们都很惊讶,对邓太后的洞察力和智慧深表钦佩。
在古代,每当干旱无雨的时候,往往被认为是冤狱所致,犯人要被一封信关起来。此时的邓太后经常亲自视察犯人,对犯人的处理有条不紊,令人信服。有一次,她去洛阳记录冤狱。在记录的最后,一个虚弱的囚犯被囚车送走了。
犯人什么也没说,但在即将被带走的时候,他突然抬起头,好像要说什么。虽然一闪而过,但还是被邓太后察觉到了。她让人把犯人带回来重审,犯人终于发泄了怨气。他原来是个杀人犯,因为他被打得招供了。刚才他想向太后诉苦,但是怕当官不敢开口。
邓皇后亲自审讯有关罪犯,查清案情,释放了被冤枉的好人,并把罗阳送进监狱赔罪。真的是碰巧她处理完这件事刚回到未央宫,雨真的下得很大。人们一直在宣扬这是由于邓太后对监狱的英明管理。
3崇教太后
前面说过,邓皇后从小就爱读书。她六岁开始读史书,到了十二岁,已经熟悉了《诗经》《论语》等书籍。每当她的兄弟们读圣经时,她会问一些困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家里人都叫她“女秀才”。她以汉武帝妃子的身份入宫后,并没有改变她好学的习惯。当了太后,读书更勤了。
她把著名的女史学家班昭请到宫中教授经典,她还研究天文和算术。为政务忙了一天,还是要学习到深夜。我怕我读的书有很多谬误,或者我违反了法律法规,所以我选择了刘真、李友、刘一等博士续写我的国史传记,并给予奖励。
邓皇后不仅好学,而且非常重视宫中的教育,让宦官和近臣到东关、南宫、洛阳(宫中藏书修史的地方)学习经史,然后在宫中传授给宫人。于是乎,宫中人读经读史。从早到晚,皇宫里经常有读书声。
邓太后更重视皇族和外戚子女的教育。她对家里的人非常严格。她曾在家乡给太尉、河南尹、南阳知府写信说:“我每次见到前代外宾,往往假借职权胡作非为,甚至干扰公务,成了害民之事。责任之一就是官员对他们执法不严,不敢管。
如今虽然骑将邓骘等人无过错,但外戚子弟多,姻亲面广,客人亲属违法乱纪在所难免。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从严处理,决不能容忍枉法。"
邓太后认为,要想避免身败名裂的灾难,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学习。
元六年(119),邓太后命人将汉和帝济北王的弟弟,河间王家的子弟,五岁以上的四十余人,以及邓的近亲后代三十余人召集到京城,为他们办了一所专门的学校。请了一位老师教他们经典,邓太后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就在宫里设专门的老师教。
邓皇后对她的亲戚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我的孩子?这是因为现在的风气不健康,投机取巧,不愿意学习,经典不传世。如果不引导教育,情况会更糟。所以,我要赞美圣人的匡正世风之道。平日讲究温饱,出门有排场。说到知识,我一个字也不懂。这就是灾难摧毁家庭的原因。
我爷爷把他的武功载入史册,用德行教育后代,让后人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违法乱纪。现在,如果你能追溯你祖先的愿望,读懂我的心思,我就满足了。"
由于邓太后的约束教育,邓的子女比较守法。她哥哥邓智的儿子邓峰收受他人贿赂。事情败露后,邓芝剃掉了妻子和儿子的头发来感谢世人。这在封建社会确实是罕见的事情,这与邓皇后对外戚的严格约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