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出自哪?

《红楼梦》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出自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11 更新时间:2024/3/22 6:02:03

其实“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改自唐朝诗人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但是《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自然是饱读诗书之辈,他又如何会犯这种错字呢?是因为诗传阅的途中有偏差,还是他故意为之呢?读过红楼的都知道,像这种错误书中可有好多处,作者是故意篡改的吗?那篡改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大家快来和小编一探究竟吧。

一、原文对比

1.红楼梦·四十回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二、诗句原意及创作背景

“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原意是秋雨淋淋漓漓,敲打在水池中的枯荷上,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错落有致的雨声,清爽凉快的秋风,再佐以荷塘略显孤寂的调调,有一种别样的美。作者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去怀念崔雍、崔衮两个朋友的。

三、篡改的原因

曹雪芹饱读诗书,而且在《红楼梦》完成后还拜托过自己的好友帮忙校正,所以出现错漏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全书有很多处这样的错误,比如说“花气袭人知昼暖”应为“花气袭人知骤暖”等,就算是有错误没有被好友指出来,也不应该有这么多处。

接下来来分析分析他为什么要篡改这一句诗。小编个人认为是因为黛玉年级还小,不适合用“枯”去形容。毕竟“枯”有影射死亡之意,但是作者又不知改成什么好,所以才将“枯”改成了“残”。“残”保留了残败的意思,但是还有保留有些许精力,用来文中比较合适。

言尽于此,大家记住这句诗出自哪里了吗?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不要记错了哦。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位皇帝,原名徐景通,于943年嗣位。但是他作为皇帝,却荒淫无度,一度还因为被后周威胁,削去了帝号,改称国主。相信有很多小伙伴还是因为他的儿子李煜才知道这个人的吧,那他作为李煜的父亲,他的诗词功底如何呢?李煜有绝篇《虞美人》,而李璟传世一共也只有7篇。今天小编就调了其中最为出名的一篇分

  • 盘点南唐后主李煜最凄美的五首词(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尽人意,但是“术业有专攻”嘛,他不仅工于书画,精通音律,还对词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词不但吸取了温庭钧花间派的婉转清丽,而且还继承了李璟的不堆砌雕琢。他的词读来虽清新明快,但是用情真挚,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从

  • 你知道白居易用情最深的三大名句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化造诣极高。他的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闻名,不仅题材广泛、取材新颖,还倡导过“新乐府运动”。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名篇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但是要是单论一个深情,那下面这些诗可就不得不读了。想和小编一起感受跨

  • 关于尊师重道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从古自今老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公冶长》中也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句子。可见古人对于老师是多么尊敬,哪怕是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当他有你不知晓的道理时也应

  • 教师节的来历及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有不少小伙伴都觉得好奇。在那么推崇教育的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教师作为每个人人生路上必经的一环,他承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和养育者,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但是你知道教师节是怎么来的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答疑解

  • 盘点那些不知不觉就改变了原意的古文(含释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这浩瀚的史册中有瑰丽壮阔的河山,有文艺纯粹的唐诗,有精致小巧的宋词,还有曲调婉转的元曲。但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这些穿越了千百年的诗词歌赋还是原本的模样吗?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一种名叫“耳语传声”的游戏吧,一个人对下一个人说一句话,再接着往下传,以此类推,直到

  • 古人都是怎么拜年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拜年,大家应该都知道,每一年的正月初一都是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大家都会纷纷开始走访自己的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当然了这些都是现代的拜年方式,那么在古代人们都是怎么拜年迎接新的一年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这个拜年,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群臣都纷纷向刘邦表示祝贺。之后就开始慢慢成了年

  •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真的适合赞美老师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不仅是诗词大国,更是礼仪之邦。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尊师重道,那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有很多小伙伴其实都在尽心尽力的给自己的老师准备一份小礼物。那么重点来了哦,我记得我小时候夸赞老师就总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上了高中才知道这首诗原来是李商隐

  • 感恩老师的古诗推荐(含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老师作为每个人的人生路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的作用便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认为上学时教自己读书算数的才算是老师。其实不然,我们大部分人从出生开始,最先教会我们东西的肯定是父母,所以父母才算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感恩老

  • 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推荐(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马上不是教师节了吗,这个节日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纪念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过老师,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人生中的工作上的,又或者是生活上的,对我们的帮助都很大,但是其中这个学校的老师最为重要,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老师都是非常尊敬的,古代也多诗词,所以古代赞美这个老师的诗词也有的,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