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养浩《黄州道中》全文及赏析

张养浩《黄州道中》全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54 更新时间:2024/2/21 2:38:04

据推测,《黄州道中》这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309年前后。当时作者养浩任监察御史,他路过黄州时,因想到苏东坡当年被贬黄州,所以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黄州道中》。该诗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张养浩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很直接,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那各位不妨来细细品读看看,或许就有收获。

《黄州道中》

濯足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邯郸话旧游。

作品赏析

诗的大意是:回顾圣贤们关于“濯足”的话语,就会想起万里江流。多年的宦海沉浮,令人感慨万千。一片闲云,无法形成一场大雨;满城落叶,却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

落日晚照,大雁一直飞向一望无际的天边;西风呼啸,水边的高楼吹来悠扬的笛声。美梦醒来,已感悟到世事变幻,却依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卢生的话题。

诗人年少时就勤奋好学,更胸怀壮志,虽然他仕途起伏不定,但总是坚持不懈地奋斗。但诗人越是努力,就越觉得道路曲折,而且深刻地感受到,大元朝正日薄西山,繁华不再。

首联就表达出意欲归隐之意,“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作者开篇化用典籍里的名词,“濯足”二字,传达出着诗人希望远离浑浊的朝堂、独善其身的强烈愿望。“尘迹”,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坎坷的身世。

颔联是流传久远的名句,非常具有象征意义,“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作者选择“闲云、黄叶”两个意象,不仅描绘出季节更替时的典型特征,而且还另有深意。

诗人试图改变现实,却苦于独木难支、孤掌难鸣,自己就像一朵来去不定的闲云,难以化成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而满城黄叶,则暗喻着元朝的国运式微,更是岌岌可危。

颈联又加入了更多意象,也令人深思,“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短短两句话,既有落日、归鸿、天际,还有西风、长笛、高楼,既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也抒发了诗人迷惘悲凉的感情。

作者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断鸿”二字,只是作者的想象,也暗喻了作者自身,传达了惆怅孤寂的心境。而“长笛”,又从听觉角度抒写,依然充满了一种愁情。

诗人席慕容在《乡愁》中曾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可见离人思归的情愫,常在悠远凄清的笛声中得到展开。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话旧游。”这里用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即黄粱一梦的传说,宣泄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名利的幻灭感。

诗人不仅没有批驳其不可信,反而用“犹向”二字,表达了自己宁愿沉醉于幻梦,也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尾联抒写委婉,却充满难言之隐,令人读完倍感同情。

张养浩的这首七律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开篇和结尾抒写心情,中间两联虽然是写景,也是为表达诗人惆怅之情作出的铺垫。全诗虚实相间,视听结合,充满了极强的感染力。

作者通过濯足、断鸿等词语,抒发了万里飘零、归乡无计的思乡之情。又结合黄粱一梦的典故,传达出诗人意欲归隐、却功业未竟的矛盾心情。人生就是无法完美,有时才不经用,有时又向往田园。假如晚唐的商隐可以跨越时空,并且读到这首诗,不知作感想?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范成大《晓起闻雨》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范成大是南宋名臣,文学家,他和陆游、杨万里、尤袤四人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早年因受江西派的影响,所以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堆垛典故的现象。后来范成大学习了其他技巧,并将现实主义精神放入自己的作品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赏析的古诗,便是由范成大所作的《

  • 边塞诗为何在唐朝盛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边塞诗是以自然风光,还有边疆地区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词。那从三国时期,便已经开始有人创作边塞诗,到了隋朝逐渐兴盛,唐朝进入边塞诗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唐朝以前留存下来的边塞诗还不到200首,而《全唐诗》中的边塞诗超过了2000首。那为何边塞诗在唐朝如此盛行呢?这段历史背景各位可以好好了解一番,其实还是非

  • 历史上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的“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典故到底描述的是一个什么事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柳下惠,又叫柳下季,但这只是俗称,真名并不叫柳下惠,

  •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被古尔邦节的事情刷屏了,但是作为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古尔邦节到底是什么节日了,但是看名字应该是国外的节日,所以这个古尔邦节到底是什么节日呢?又是哪个名族的传统节日呢?还有这个古尔邦节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1、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是回、东

  • 《生禖屏风歌》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生禖屏风歌》是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出了追思之情。诗句的下半部分则是透露出了,温庭筠对国家的担忧之情。那该诗其实非常值得细细研究,其背景一定要了解清楚。那这次就准备和大家一起对《生禖屏风歌》进行一番赏析,有兴趣的小伙伴就别错过啦。《生禖屏风歌》玉墀暗接昆仑井,井上无人金索

  • 白居易《答友问》古诗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答友问》这首古诗非常值得大家细细品读。作者白居易是对人的才能和品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思考,他认为人才同样需要有高尚的品德,需做到德才兼备,才能无往不胜。那该诗整体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有完整的诗词内容,还有赏析,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读读看。《答友问》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

  • 粤西年例的由来到底是茂名还是湛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粤西年例的问题,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粤西年例到底是来自于这个茂名呢还是来自于这个湛江呢?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值得大家讨论的,意义重大,所以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下面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粤西的年例不是起源于湛江,也不是起源于茂名!主要是起源于福建。(例如:妈祖文化)湛江人跟茂名

  • 《刘驸马水亭避暑》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刘驸马水亭避暑》是由刘禹锡所创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的场景能给读者带来很强烈的画面感,甚至有读者根据该诗联想到了《红楼梦》。刘禹锡这位诗人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那他的作品肯定不能错过,下面就来和大家对《刘驸马水亭避暑》做一个简单的内容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刘驸马水亭避暑》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

  •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公元1230年,元好问收到一封征召文书,请他担任幕僚。元好问无奈只能连夜启程,当时他正在服母丧,后来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该诗内容算是比较好懂,整体风格偏平淡,内容十分有趣。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欣赏下该诗,喜欢品读诗词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啦。《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

  •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盘点(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不少人都觉得诗词儒雅有气质,却又不知如何去读。唐宋的诗词大家口口相传,耳濡目染的挺多。诗经的文字很多人又觉得晦涩难懂,不认识的字词太多。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清朝的一个词人,论写词水平可是满清第一人,他就是纳兰容若。他的词风婉约有韵味,喜欢清丽小词的一定不要错过了。一笔写不尽纳兰情,半生书不完痴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