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十六计之暗渡陈仓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三十六计之暗渡陈仓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07 更新时间:2024/1/15 3:30:25

原文:示①之以动②,利其静而有主③,益动而巽。意思:故意公开显示佯攻的军事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大好时机,暗中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原文注释】

①示:给人看。②动:此指军事行动。③主:主张。

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地“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

与刘邦的守地汉中相邻的是章邯。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毁了。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出兵与项羽一决雌雄。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暗渡陈仓”的由来。

【春秋战例故事】

春秋末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将领是吴起。吴起十分爱抚士兵,与士兵同吃同住,行军路上一样步行、一样帮体弱的士兵扛武器。因此,他很受官兵们的爱戴。吴起见齐军来势凶猛,干脆命令部队扎营,坚守不战。

齐军大将田和见鲁军闭营不出,派将领张邱以和谈的名义,前去鲁营探听虚实。吴起明白张邱的意图,于是让精锐的部队隐蔽,再让军中老、弱、病、残的士兵故意展现 在张邱面前。吴起又装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请求与齐军讲和休战。张邱回去,把所看到的情形告诉给田和,田和听说鲁军士气不振,就渐渐地放松了警戒。

吴起断定齐军有轻敌、战备松懈的意图,深夜时分,亲率一队精悍的军士突袭齐营,混乱中点燃大火,齐军营地顿时一片惨状,鲁军趁势掩杀过去,齐军死伤惨重。齐军将领田和、张邱等只能仓忙逃走。正是吴起巧妙地隐匿了自己的真象和作战的真实意图,而给敌方造成一种错误的军事判断,使敌军麻痹大意、轻敌松懈,从而使得弱势的鲁军最终大胜强悍的齐军。吴起的“掩兵计”与韩信的“明修”、“暗渡”有异曲同工之奇妙。

【三国战例故事】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实力最强。公元263年,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此时的邓艾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了。

魏军攻势凶猛,连连获胜,不久就攻占了蜀国许多座城池。邓艾一直攻到阴平一带。钟会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兵力更强。他率大军直逼剑阁。蜀军统帅姜维,带领将士,依凭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地抵挡住了钟会大军的进攻。钟会兵力虽强,却奈何姜维不得。加上军粮供应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

这时,邓艾从阴平赶来。当时,邓艾手下只有3万人马,而钟会却统领着13万大军。他自恃兵多将广,根本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邓艾早已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他心里暗自盘算:剑阁过不去,能否找到别的通道可直通蜀国都城呢?于是,在阴平时,他派出许多探马,让他们查明当地地形、环境,终于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这条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岭,很难行走。据说是汉武帝南征时开凿的,已有三四百年无人通行了。

邓艾闻报,心中大喜。心想:真乃天助我也2此路既是有好几百年无人行走,那蜀军必定做梦也想不到我能率军从此路偷袭成都,更不会加以防范了。

于是,他先赶到剑阁,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钟会。钟会本来就瞧不起邓艾,又听他讲出这种异想天开的计策,更是只限于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邓艾出丑,于是也不加阻拦。

邓艾也知道钟会瞧不起他,越这样越要整出个样来。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给大家讲清了他的打算。众人士气很高,都表示愿听邓艾吩咐,为国立功。邓艾派儿子邓忠率5000名精兵,手执斧头、铁凿,作开路先锋。他带领大军,备足了干粮、绳索,紧随其后。途中道路非常险阻,但每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大军每前进100里,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以保证前进的军队能与后方保持联系。

大军最后只剩下2000余人了。这一天,邓忠匆匆地跑来向邓艾报告说前面碰到一座陡峭的悬崖,人马难以通过。邓艾忙带领将士前去观看,果然看见那悬崖十分陡峭,崖下山谷深不见底。有些士兵胆怵了,心里直打退堂鼓。有人说:“白费了这么多功夫,撤回去算了!”

邓艾见状,严厉地说:“我们已经克服了那么多困难,现 在胜利在望,成功与否,就在此一举了。我们要坚持住,就算再难过去,也一定要设法通过。”说到这儿,他忽然计上心来,转身下令让大家先把行装、兵器扔下悬崖,然后自己拿过一条毡毯,裹住身子,高喊一声:“大家照我的样子,滚下悬崖!”话音未落,带头滚了下去。

将士们深受感动,都像邓艾那样,纷纷越过了悬崖,也有不少人摔死了。邓艾重新集合队伍,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油城。接着又向绵竹进发,经过一番苦战,又胜利地占领了绵竹。

这时,邓艾大军已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邓艾一举灭亡了蜀国。此时的钟会,还在剑阁城外攻城呢。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意思: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操之过急常常会促使他们达成暂时的联合,而增强他们的还击力量。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

  • 火锅的来历和历史文化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火锅可以研究到战国时期。《汉书·诗传》记载,在古代,祭祀或庆典都是通过“敲钟立鼎”来吃的,即人们围在鼎旁,在鼎中煮牛羊肉。这可能是吃火锅最原始的方式了。然后,经过汉代,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了东汉文物“汾兜”(青铜火锅)。然后在发掘侯

  • 福建特产名菜佛跳墙的由来,这道菜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八大菜系,闽菜就是其中之一。佛跳墙是闽菜的招牌菜之一,家喻户晓。很多人听说过这道菜,即使他们没有吃过。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这样介绍佛跳墙:“它站在海鲜美食的塔尖,原料昂贵,工艺复杂。八种干海鲜,经过复杂的浸泡、翻炒、煨制,海鲜最迷人的味道又将被逼出。

  •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瞒天过海”。意思: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引申意为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

  •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意思: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

  • 中国的烧酒起源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烧酒是用蒸馏工艺制取的含酒精浓度较高的饮用酒,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白酒。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烧酒?是自己发明的还是从其他国家传入的?这些问题目前在学术界仍然争议颇多。在历史上,关于中国烧酒的起源问题,大致有东汉、唐、宋以及元四种看法。其中东汉说由于其论据主要是从葛洪《抱朴子·内篇》和《后

  • 好女不嫁六郎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在古代,对于女子来说,嫁一个好的丈夫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在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要依赖着自己的丈夫的,所以女子不应该嫁什么样的丈夫对于女子来说十分的重要。好女不嫁六郎指的就是女子不应该嫁的六种男子。第一种指的是不孝顺的男子。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你也不要指望他会有多爱你,多珍惜你。父母辛苦把

  •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包括哪些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分类也自然很多,但被大家熟知和广泛认同的就是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类,即是六大茶类分类法: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1、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

  • 巨鹿之战结果怎样?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当时秦国在位期间很著名的一场战争,当然了,关于巨鹿之战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小编今天也是整理了一些有关巨鹿之战相关的信息,巨鹿之战结果是怎样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怎么对决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

  • 项羽为什么能够在巨鹿之战中获得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战争

    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的项羽只有数万人的军队,但是他却能够仅仅凭借这几万人的军队,将拥有四十万主力军的秦国军队打败,使得秦军主力名存实亡,秦朝岌岌可危。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实在是少有,那么,项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一说巨鹿之战,我们都知道这是秦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