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中秋节最有名的宋词(含赏析)

关于中秋节最有名的宋词(含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020 更新时间:2024/1/4 19:23:11

说到中秋,那是举国欢庆,共度团圆的日子。中秋节从汉代就开始普及了,盛行于宋朝。由于中秋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赏月的好时机,所以中秋又被称为拜月节、祭月节等。古人常常以月来表达思念,又用月来表达离别,所以从古至今有很多诗词歌赋都会出现月的身影。如果说“举头望明月”是唐诗描写月的顶峰,那“明月几时有”就是宋词中的冠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一、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翻译

在丙辰年的中秋节,我很高兴的喝了一晚上的酒直到天亮,喝了个酩酊大醉,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同时思念我的弟弟苏辙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我举着酒杯向天空询问。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现在是哪一年。我想乘着东风回到天上看看,但是又害怕用玉石精雕细琢出来的楼阁太高了,我经受不住这样的寒冷。我跳起舞玩弄着自己的影子,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月光缓缓挪动,绕开了大红色的楼阁,低低的照在雕着花的窗户上,洒在还没有入睡的人身上。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不然为什么总是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情绪,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转变,这件事从古至今都很难周全。只是希望人们能够长长久久的在一起,哪怕相隔千里也可以一起欣赏这明月。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密州所作,彼时他因为与当权的安石政见不同,所以辗转各地。写下这首词的时候,作者苏轼已经有七年没有和胞弟苏辙相见了。那年中秋风景正好,作者于是大醉一通,写下了这篇《水调歌头》。

四、名句赏析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话突显了苏轼的豪迈,将明月当做自己的朋友,举着酒杯就直接追问:你是什么时候来的?虽然是疑问句,但是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赏。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词好像是在回答前面“何事长向别时圆”的问题,但是也强调了从古至今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月亮也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没有必要为了短暂的分别而感到悲伤。这三句词表达出作者对人对物的豁达和对未来的期望。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词表达的意境深远,突出只要人们身体健康、年年平安,哪怕是不能相见,只能够相隔千里享受这共同的月色也是好的。此句不但饱含作者对自己胞弟苏辙的想念,还饱含作者对在着中秋月圆之夜却不能团圆的离别人的祝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真真写的好极了,不仅有美景,还有对宇宙的向往。既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又表达了作者从心中希望人人平安的祝愿。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敦煌供养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这句俗语吧,那么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它背后的“女人”是谁呢?这莫高窟是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开始修建的,历经千年,中间经历了无数世事变迁,那么到底是谁在默默支撑着它呢?网上所

  • 中元节千万不能做的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到中秋节了,你还记得一个月前的中元节吗?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和中秋节就只差了一个月。那么中秋节是举家欢庆团圆的日子,中元节是庆祝什么的日子呢?现在网络发达了,肯定有很多人都听过中元节是鬼节的说法。其实不然,中元节虽然确实是祭奠祖先、追怀先人的日子,但是也是民间百姓庆祝丰收的日子。那你知道中元

  • 诸葛恪得驴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我想大家都知道诸葛恪这个人吧,他是三国谋士诸葛瑾的长子。三国时候,诸葛亮帮助刘备,而诸葛瑾则去帮助了孙权。诸葛恪虽然体格肥大,但是十分聪明。他一生都得到孙亮的重用,但是可惜孙亮过于轻敌,虽然在东兴之战取得大捷,但是他在出兵伐魏时,惨遭了新城之败。孙亮不仅没有悔意,回国后反而更加独断专权。诸葛恪也就是

  • 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和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是官宦世家。他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是却很受当时的左中郎将蔡邕的喜欢。他的作品大多很有学习的意义,现今还存世有二十多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属《登楼赋》了,在这篇作品中,王粲不仅摒弃了传统写法,还表达了忧心世道却又怀念故乡的心情。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

  •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什么意思?两句秒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在说这个事情,那就是有一句话非常的有意思,这句话就是“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这一看就是非常给力和有寓意有含义的,所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秒在什么地方呢?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的出处这句话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意思和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有听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句话看起来说得很有道理,然后又非常的有寓意有哲理,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寓意和哲理呢?出处又在什么地方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学习学习。1、积力之所举,则无不

  • 王粲的七哀诗(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是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他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是在文坛上影响很大,还和“七步成诗”的曹植并成为“曹王”。王粲存世

  •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人对这个“山雄有脊,房固赖梁”这句话很感兴趣,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是感觉这句话也非常的有意义和内涵,那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学习学习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吧,有感兴趣的不要错过。1、山雄有脊,房固赖梁

  •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什么意思,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对这个“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这句话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有句话背后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句话的出处又是出自于哪本书嗯?更多相关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吧。1、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读音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拼音是【liù

  •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比较需要这个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因为想背诵这个二十四节气,但是又不太会背,所以搞成一个歌曲这样的估计要搞很多了,所以有没有这个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呢?如果有的话,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版本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