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端午节时饮什么酒

端午节时饮什么酒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82 更新时间:2024/1/22 16:08:06

最近不是端午节嘛,很多人都知道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那么除了这些习俗端午节还要喝一种酒,那么是什么酒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了!

1、端午节时饮什么酒

端午节当然是饮这个“雄黄酒”了,并不是这个菊花酒了,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酒!雄黄酒!

2、端午节为要喝雄黄酒

雄黄原为道家方士所服用,为纯阳之物,可辟阴邪,后来融入端午民俗中,用来驱阴湿虫蛇。

端午节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夏至节的阴阳消长的信仰,在民间,夏至被视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日子,用来指导农作物的耕种;而在官方,由于阴阳学说及其信仰的影响,在夏至日的祭祀则颇为隆重。

在阴历五月中,气候湿热,各种瘟疫疾病容易滋生,而蛇虫等害虫的活动日益频繁。因此,民间一直视五月为“恶月”、“毒月”。由于对整个五月都有一种特别的禁忌,而整个五月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夏人就把五月的第五天作为恶月的恶日,在这一天举行采百草为药、蓄兰沐浴辟邪等一系列活动。到东汉时,民间的五月五日也成为国家祀典,这实际上是官方对五月五日信仰的承认接纳。自东汉以后,原来夏至节气的一些官方祭祀活动就移到了五月五日,使五月五日这一民间节日增添了许多新的民俗活动成分。

夏至、冬至作为在夏代就已确定的两个重要节气,阴阳学说认为夏至日是阳气达到极点开始由盛转衰,而阴气开始萌生之日。夏至日在阴阳学说中被赋扶阳抑阴之义,即在夏至这一天,要千方百计扶助阳气之长大,扼杀阴气之萌动。《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这段话中的“俗重五日与夏至同”,讲的就是民间最看重的五月五日,而五月五日的民俗活动与夏至节气活动有相似的地方,而对于饮雄黄民俗事项,也是用阴阳学说来解释。

《本草纲目·石部》卷九记载:“雌黄、雄黄同产,但以山阳山阴受气不同分别。故服食家重雄黄,取其得纯阳之精也;雌黄则兼有阴气故尔。”因为雄黄生于山之阳,故为纯阳之物,可辟阴邪。雄黄原为道家方士所服用,后来才融入端午民俗中,用来驱阴湿虫蛇。

3、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故事

据医药献记载:"雄黄"又名石黄、雄精、薰黄、黄金石。它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味苦、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其中,最特别的是,雄黄虽可泡酒喝,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喝雄黄酒,据说屈原投江之后,百姓为了避免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鱼龙。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人江里,说要药晕鱼龙。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

据说,这就是后来人们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那么,为什么雄黄酒能药晕鱼龙,鱼龙为什么怕雄黄呢?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形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设雄黄酒以饮宴祈雨,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们还喜欢把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外,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和面颊上,以避除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

然而,现代科学证明,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眼用雄黄酒,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所以,饮雄黄酒这一习俗,确应改变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招魂》有哪些美食,屈原为何要将食物写进诗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战国时期,楚怀王被骗入秦,后被软禁,最终忧愤而终。虽然楚国人对于楚怀王评价有高有低,不过他在被软禁期间,始终不肯割地求和,也是彰显了骨气。屈原曾得楚怀王赏识,如今他与新王渐渐疏远,朝中对于亲秦还是抗秦的讨论不断,这让他倍感悲痛,于是写下了《招魂》。那这首楚辞是为楚怀王而作,文中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好好

  • 杜甫《宿府》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宿府》这首七律是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喜欢杜甫的朋友可能读过这首诗。宿府意思是指留宿幕府,当时杜甫因工作繁忙,常常一人独宿,十分孤单,而这首诗全篇都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各位可以来好好欣赏一番,了解下当时的背景,以及更加深层次的内容。1、《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 《生查子·药名闺情》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陈亚是宋朝一位非常有特色的诗人,他在创作时,很喜欢将药名加入到诗词中,当然是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加入。而他一生所著的药名诗超过了百首,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的《生查子·药名闺情》便是其中一首。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找找,这首诗里一共出现了几个药名?看看和我们所列举的是不是一样。1、《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

  • 为什么粤语是影响最大的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所谓的粤语,其实指的就是广东话。不过广东地区很大,各个地区的方言也是有着一些区别的,同样会出现广东人听不懂广东人说话的情况。粤语是广东地区广府民系以及广西地区白话人的母语,早在2000多年前的广东,还不是如今的这番面貌,当时是大湖鱼蛮荒之地。被贬至岭南,其实也就是流放,此地瘴气遍布,可不是什么享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这八大风俗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相信大家也都了解端午节的背景,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那在端午节这天,我们都会吃粽子,不知道各位是否知晓粽子是如何成为端午节特定食物的呢?据说是因为古人在纪念屈原的时候,会把包好的角黍扔到江中,角黍其实就是粽子的前身,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那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

  • 《琴诗》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琴诗》是一首哲理诗,描述的内容看似简答,其实具有深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1081年,苏轼在黄州时,因听到优美的琴声,便有感而发,在诗中提出了两个问题。苏轼通过人弹琴,传达了在人世间万物都是处于相互依存状态的理念。当然,每个人读后的想法肯定不会完全一样,那不知道大家在看过《琴诗》后,有何感想呢?欢迎

  • 《效陶彭泽》古诗阅读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韦应物是古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任何景色在他的笔下往往会更加生动,并且能给读者形成很强的画面感。那今天就准备和大家一起欣赏下韦应物的作品《效陶彭泽》,不知道各位此前有没有读过这首诗,《效陶彭泽》所表达的含义算是比较好懂的。各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就不要错过啦,一起来看看吧。1、《效陶彭泽》霜露悴百草,时菊

  • 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极其有才的失宠女性。班姬团扇的祝扔就是汉成帝刘骜的后妃班婕妤。虽说在史书中关于这个名字的记载不详,但的的确确是西汉时期出了名的才女,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 班姬团扇的典故故事完整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理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详细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看看,来分析分析吧。“班姬团扇”的典故,是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也

  • 五福临门中属于五福含意之一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五福临门中的五福到是什么意思,分别是指哪五福,其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真让我们仔细的分析述说还真的非常的麻烦了,所以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下,先来看看我们今天要重点了解的题目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1、下列属于五福含意之一的是什么A:品德高尚 B: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