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哪些意义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哪些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79 更新时间:2024/1/21 16:48:02

大家都知道端午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的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不过在最早的时候,端午节其实是用来驱逐瘟神还有祭龙的节日,而且除了纪念屈原,也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人的说法。其实端午节的内涵非常丰富,如果大家对它背后的历史做一番了解的话,就会发现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是很浅薄的,还有很多文化内容我们并不了解。

1、端午节起源

我国是龙的故乡,先民早就被赋以龙的传人这一伟大之称。据考,端午节其实溯源于上古时期南方吴越对龙的图腾崇拜。

由此,端午节便有龙的节日之说。

话说上古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居住的吴越人,也就是汇聚少数民族的百越族人,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就有举行以龙舟比赛为主的部落图腾祭祀仪式。先民们纷纷泛舟江上,迎接龙神从海上归来,以期带来幸福的生活。

这也是端午划龙舟溯源的另一说法。

还有一考证说百越的始祖就是天皇氏,也是上古时期开拓华夏文明的部落首领之一,为百越族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百越族开枝散叶融入祖国各地,其后人为了表达对先祖的崇敬,由此南北交融,更为广泛地传承了生生不息的拜祭龙祖的图腾崇拜。

2、成形于战国后期

到了战国时期,屈原为集大成的端午节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的爱国直臣屈原,不仅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有着远大的志向和高洁的品性,后来担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后,实施"美政",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只可惜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而两次被排挤流放。

但即便在流放期间,忧国忧民的屈原仍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爱国诗篇。后来强大的秦国攻破楚国,屈原无奈之下,便在公元前278年的5月5日投汩罗江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

相传,屈原死后,为水下的蛟龙所困。于是,受他爱国情怀感染的人们便千里划舟于汨罗江上打捞屈原的尸身,苦于终究未能打捞上,人们就将米团等物用五色彩丝缠上投入水中,以驱赶蛟龙,保护屈原的尸身不受侵蚀。

久而久之,在屈原忠君爱国的巨大影响下,发端于图腾崇拜的端午节,恰好也是屈原殉国之日,纪念屈原便在春秋战国后期约定成俗,划龙舟、食粽子也成为纪念屈原的主流之说。

这在南朝梁代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及北周宗檩的《荆楚岁时记》中亦有专门的记述。

唐代诗人文秀所写的《端午》更是明确指出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种种纪念之说

当然,端午节的形成也有渐变的过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成为南方的主流之后,随着隋唐时期南北文化交汇的大繁荣,北方也渐次接受并传承发展了端午节食粽、划龙舟等重要习俗。

至此,端午节在唐代便正式定形,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后来在岁月更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围绕端午节纪念屈原之说又拓展附会了很多说法。

有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割股奉君而不求荣华的介子推,纪念吴国忠臣后化为涛神的伍子胥;也有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因其父溺于舜江后,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三天后抱出父亲的尸体。为感念曹娥的仁孝,人们修建了曹娥庙,所居镇称为曹娥镇,舜江也改称曹娥江。至今曹娥出生地上,就以孝文化为主题,在凤凰山麓建有一个中华孝德园。

还有说纪念打败吴王夫夫差勾践,纪念为革命作出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等等。

其实,关于端午节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一种哀思,寄托了人们对爱国忠义之士及英雄人物的怀念,对"仁孝"美德的点赞之情。

4、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不过,端午节的意义还不仅如此。

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岁月延展过程中,端午节还有很多不同的象征意蕴在里面。

端午节称"重午""五月节""粽子节""龙船节"倒不难理解,称"端阳""正阳""夏至节",则是因为在古时,五月初五这天正好是太阳落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最长,夏夜最短,阳气正旺而得名。

端午节称"天中节",也是因为五月五日正是夏季之中而谓之,这在《岁时风物华纪丽》中有记述。

又据《大载记》,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故而端午节还称"沐兰节"。盖因屈原是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端午节也就有了"诗人节"之说。也因为孝女曹娥、烈女秋瑾之故,端午节便有"女儿节",甚而直接定位为"端午女儿节"之说,后来拓展为端午节这天应格外关爱父亲,以此对父亲表达深深的敬意。

更为突出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原本是九毒之首的不吉之日,因古时人们视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要禁欲斋戒,这一天需驱毒避邪才好。

于是,禳解、祛除及避毒便成了端午节古老而又年轻的重要习俗。

人们将艾草扎成一束,挂于大门正上门,或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避邪等等,遂成为民间过端午秉持的一道特色。

此外,在小孩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上大大的王字,女子更汤沐浴以驱邪,也是过去民间过端午又一道闪亮的风景。

正因为端午节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意蕴内涵,韩国于2005年11月24日向联合国申报了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亦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申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唯一以节日入选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见,端午节的厚重,其文化底蕴与清明、中秋、春节不相上下,的确值得坚守与重视。

又一年端午在即,谨祝全天下的人们端午安康,与家人一道过一个祥和幸福的端午节!

是为记。

作者:李大奎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端午节的古诗10首小学三年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也都知道的,这个端午节还是比较值得纪念的,那么很多人也知道历史上关于这个端午节的古诗很多很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收集了一些这个适合小学三年级的,还有简单的五言绝句的,有感兴趣的网友赶紧一起来简单的学习看下吧,简简单单的,轻轻松松的,期待大家一起来学习赏析!1、

  • 祝英台近·晚春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祝英台近·晚春》是由辛弃疾所作,那这次作者是“借闺怨以抒其志”。通过细腻的文笔,讲述了一对恋人分手后的惆怅,全篇不见一个“怨”字,实则句句带“怨”,该词也是用到了非常宛转的艺术写法。喜欢读词的朋友,应该对辛弃疾的作品不会陌生,

  • 宫词二首其一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张祜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出生显赫,有着“海内名士”的美誉。张祜在诗词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一生所做的作品非常多,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张祜349首诗歌。那这次准备和各位一起欣赏下《宫词二首其一》这首诗,整篇下来也就二十个字,但内容倍显凄凉,读后令人动容。1、《宫词二首其一》故国

  • 《端午》古诗屈原写的版本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端午节马上要到了,其实大家也知道,端午节和屈原关系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人在求这个《端午节》古诗屈原写的那一首,还有关于屈原写的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下面给大家收集了一些,欢迎大家一起来赏析吧。屈原没有写过叫《端午》的古诗,屈原也没有写过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诗词,这个大家要知晓,但是很

  • 折桂令·叹世其二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马致远是元曲作家,他年轻时有着远大的抱负,但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马致远漂泊二十载,对人生大彻大悟,希望晚年能够退隐林泉,还写下了《蟾宫曲·叹世》两首散曲。那今天是准备和大家讲讲这第二首,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功名”二字的。有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来阅读看看。1、《折桂令·叹世》咸

  • 汉宫春·立春日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汉宫春·立春日》出自著名词人辛弃疾之手,当时辛弃疾刚结婚,那该词还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点,《汉宫春·立春日》可能辛弃疾从金人占领区南归的第一首作品。作者将立春定为主题,通过立春时的习俗,表达对生活上的一些感触,以及思乡之情。整首词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一起赏析看看吧。1、《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

  • 慈禧写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全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近代历史当中,叶赫那拉氏的慈禧绝对是个不得不提,无法忽略掉的人物,而且这个人贯穿了我国整个晚清历史,影响着晚清的走向,见证清朝慢慢走向衰败,走向灭亡的过程。可以说慈禧是一位天生的权谋家,统治了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之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她是个纲常独断,坐镇储秀宫中只手遮天,掌控天下的主,是晚清时期

  • 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是什么意思说法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那么这句话说法对不对呢?又有什么样的寓意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看看吧。一、不洗的茶杯中有什么1、茶垢:茶叶中的茶垢附着力特别强,不洗的茶杯上面用不了多久

  • 东栏梨花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公元1076年,苏轼离开密州,当时的他经历了家庭变故,自己的仕途也不顺利,内心自然很不好受。当时接替苏轼职位的人是孔宗翰,苏轼便写下这首《东栏梨花》赠予他。这首诗其实非常直白,能直接体会到作者当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只要认真读进去,相信各位也能够感同身受。1、《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

  • 刘方平《春雪》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给各位介绍的五言绝句《春雪》,是唐朝诗人刘方平的一首作品。刘方平早期曾应进士试,后又打算从军,结果都未能如愿。无奈的刘方平决定四处隐居,在离开故乡洛阳时创作出了《春雪》。这首诗非常优美,也比较容易理解,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来仔细欣赏看看。1、《春雪》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