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惊弓之鸟什么意思?惊弓之鸟典故介绍

惊弓之鸟什么意思?惊弓之鸟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2/25 15:57:59

惊弓之鸟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受到惊吓过度,出现一点动静都会条件反射的害怕。这是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成语,惊弓之鸟最早出自《战国策》,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惊弓之鸟背后的典故故事。不过也有人认为惊弓之鸟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因为以自然实验来说,鸟受伤的话基本很难再缓慢飞行,不过目前也难以100%的证实。关于惊弓之鸟的出处,下面就来了解下吧。

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 楚策四》,魏国大臣、著名射手更羸(gēng léi)与魏王的对话,后人将之浓缩为惊弓之鸟。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随后,魏王惊奇,更羸作了惊弓之鸟的解释。然而,这一家喻户晓的典故,却被误读了千年。原因很简单,难道只要拉空弦,就能让受惊之鸟空中坠落吗?学者直言根本不可能。

首先:射箭时能不能放空弦?

按照射箭基本规则,是严谨放空弦,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拉满弓弦之后释放时,就是把50%的动能传递到箭上,没有箭的话,100%的动能就直接作用到弦、弓片、轮组上,直接造成弓的永久性损伤,或直接断裂损坏。更羸放空弦的话,就代表对弓箭不在乎,以更羸和魏王的身份,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二,由于动能无处可去,除了破坏弓之外,还会对拉弓人造成伤害,即力直接释放到弓身会反震持弓人。可以说,轻一点伤手,中度一点伤脸,重一点就不好说了,但是真能危及生命。作为著名射手,更羸身体强壮、技巧纯熟,也的确有可能不在乎这一点。

但战国时代的射箭技术,已经非常纯熟了,因此从射箭的普遍规则来说,更羸与魏王应该不会不懂或不在乎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包含射,还是史书中对射箭礼仪的隆重描述,都说明射箭很神圣,不允许违反基本规则。

因此,在惊弓之鸟典故中,更羸不会是放空弦而下鸟。

其次:虚发真的是放空弦吗?

惊弓之鸟典故中,更羸对魏王说:“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这一句话极为重要,其中“虚发”常常被理解为“放空弦”,那么果真如此吗?

汉朝马相如 《上林赋》:“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曹植 《七》之四:“机不虚发,中必饮羽。”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鲍癸见乐伯矢无虚发,心中正在惊惧,因其献麋”

从这司马相如、曹植、冯梦龙的用词中,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到所谓“虚发”,不是“放空弦”,而是没有射中目标而已。所谓“箭无虚发”,就是没有射不中目标的。

因此,更羸不是放空弦,而是故意不射中目标,让受惊之鸟由此落地。

当然,《战国策·楚策四》中记载的这一则故事,只是比喻故事,并非真实发生的事迹。毕竟,想要找到一只缓慢飞行的受伤之鸟,基本上不太可能,更别说其后一系列神操作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课本上却还是更羸放空弦而下鸟,这一典故还在被误读!

其实,战国时代的孟子庄子等学者,非常喜欢和擅长使用比喻,用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具体案例来揭露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用空洞枯燥的大道理劝说国君。在这一过程中,郑人、宋人等就经常被拿来开玩笑,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削足适履等,让人深思之余,却又是妥妥的地域黑。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守口如瓶下一句和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守口如瓶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意思是能替人保守秘密,说话十分严谨。关于守口如瓶的典故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宋仁宗重用富弼,让他担任宰相一职,但富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此主动辞官回乡隐居。但富弼也从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怒,依然可以做到公正办事,所以就有“守口如瓶”一说。其

  • 白居易为什么也是诗仙?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一提到诗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李白吧,的确,在教课书里面,对于这个称号可以说已经是硬性规定了,诗仙指的就是李白,其他人都不是诗仙。然而你是否知道,真实的历史上,李白还真的称不上是诗仙,而真正的诗仙则是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这件事情还不是毫无根据,就连史书上也有过这样的记载。“诗仙&rd

  • 故宫最小的宫殿有多大?为什么叫江山社稷殿是用来做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宫殿,人们想到的都是那种在古代只有皇室才能拥有的建筑,比如故宫,而宫殿里面自然是皇室成员的住所,是他们日常起居,或者皇帝见大臣们的地方,面积肯定不小。不过,就在故宫里面,其实有一个非常小的宫殿,小到根本不能住人,而且它的名字叫做“江山社稷殿”。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小的一个宫殿

  • 古代的月饼是什么馅的?古人也会包黑暗料理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黑暗料理,恐怕是会让很多人心头一颤的那种食物吧,不管是从名字还是菜品上,都让人有一种很强烈的拒绝感,更不要说口味了。当年用月饼做的黑暗料理可不在少数,不过在月饼诞生的古代,古人们又会用什么馅料来制作月饼呢?一起来看看古人的月饼馅是什么,会不会也有让人难以想象的黑暗料理呢?中秋节的意义,想必也是不用多

  • 中秋节除了嫦娥奔月还有什么传说?这些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对于这一次的假期还是非常期待的,中秋节是我国一个流传千百年的传统节日,而关于中秋节也是有非常多的神话传说的。不过,其中最有名的大概还是嫦娥奔月吧,毕竟与月亮相关的神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嫦娥了。但是,除了嫦娥之外,民间还有哪些有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呢?吴刚折桂。吴刚又叫吴权,

  • 成语“抛砖引玉”是什么意思?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抛砖引玉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们的写作和日常交流当中是会经常用到这个成语的。抛砖引玉的意思就是指将砖块抛出去,把玉石引回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是作品引出人家更好的意见与更好的作品。抛砖引玉的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

  • 为何猪蹄子又被称之为万三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猪蹄子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食物了,因为猪蹄子上面有着很多的营养成分,尽管听起来有些不好听。不过在我国的历史上,猪蹄子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万三蹄”。这个“万三”其实是一个人的名字,这就是明朝初年的首付沈万三,万三蹄这个名字就是沈万三

  • 关汉卿为什么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有哪些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莎士比亚是西方乃至世界闻名的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可以这样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即便是很多人没有读过,甚至叫不上来名字,那也一定知道莎士比亚这个人。而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位堪称是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家,那就是元朝时期的关汉卿。关汉卿究竟有哪些作品,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呼呢?关汉卿被称为,对于关汉

  • 花灯戏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花灯戏,相信老一辈人有看过不少的,这是咱们汉族民间的一种小戏剧。花灯戏最初源自于歌舞表演,所以在观看的时候非常的简单易懂。同时由于这种民俗文化分布的区域比较广泛,所以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汉族文化中相当贴近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

  • 为什么不赞成练瘦金体?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瘦金体其实很多人知道的,这个字体看起来是真的好看,能把人看醉,小编以前也非常的喜欢这个字体,可惜当时知识匮乏,真的找不到瘦金体相关的内容,也无从去联系了,所以学不到,最近在网上也看到一些人问了,假如想联系这个瘦金体到底行不行呢?其实有很多人是选择不赞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