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拼死吃河豚是什么意思,古人有多爱吃河豚

拼死吃河豚是什么意思,古人有多爱吃河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43 更新时间:2023/12/26 17:03:30

爱吃美食的朋友,一定深知河豚的美味,河豚是一种较高档的食材,号称“菜肴之冠”。不过河豚同时含有剧毒,如果处理不当便食用,严重的话可能会丧命。其实早在古代,河豚就已经成为被追捧的佳肴,甚至有种说法叫“拼死吃河豚”,传闻苏轼为了品尝河豚的美味,称死也值得。河豚到底有魔力,能让人如此着迷呢?其实好吃是人的本性之一,追求美食不为过,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绝味食物——河豚

“拼死吃河豚”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这句话里蕴含了美味的享受和致命的危险。河豚在古代被称为“赤鲑”,“河鲀”等,又因为它受到惊扰时会气鼓鼓地胀成一个圆球的形状,也被称作“气泡鱼”,“鸡泡鱼”。虽然看起来憨态可掬,但是众人皆知,河豚有剧毒。

虽然河豚有剧毒,但这也是一味重要的食材。在朝时期,知名的苏东坡先生,就因为馋嘴河豚留下了一桩奇闻轶事。

孙奕编著的《示儿编》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苏东坡先生被贬官到江苏州时,并没有因为仕途不顺而闷闷不乐,反而到处寻找美味的食物开怀自己的内心。一天,他受邀来到一位士大夫家吃饭,那一盘盘珍馐菜肴之中有一味便是河豚,苏东坡只夹了那一筷子就被这美味深深地迷住了。

这时那位士大夫似乎也看不懂脸色,还不断地问苏先生一些对诗词歌赋的看法,而那场宴席之中的其他人也竖起耳朵想听一听苏东坡想有一个怎么样的答案。这时便出现了搞笑的一幕,苏东坡先生仿佛没有听见一样不停地品味着河豚,忽然打了一个饱嗝,大呼一句:“也值得一死”。

这个典故,我们虽然无法考证真伪,但它的流传,也侧面说明了苏东坡先生的不拘小节。在严肃的士大夫之中,也有活泼开明之气,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说明了河豚味之美,让堂堂一位诗人都忘却了身边事物。

苏轼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吃货诗人。但其实不止在中国,在外国,古代也有为了河豚的美味而丧失生命的例子。

古代日本,就有许多爱好河豚的人,用一句古诗词来说,就是“虽百死而犹未悔”。在公元1590年,日本出征高丽,便有士兵集结起来食用河豚,最后因为处理不干净,许多的主要战斗力都失去了生命。

古往今来,有些人喜欢河豚,一辈子没有出过什么事情,因为食物处理得当;还有一些人运气就不太好,可能就吃了那么一次河豚就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生命。无论生或死,他们都是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吃的,这体现的不仅是他们的大胆,还有河豚的绝美鲜味。

河豚毒素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毒,也知道河豚剧毒,但河豚肉本身是没有毒的,只是在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会让毒素沾染到肉上。而处理毒素也不是件容易事,烹饪河豚也就有了“杀一条河豚比杀子只猪还要贵”的说法。那这神奇的河豚毒素又来自哪里呢?

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吴人言其血有毒,子令腹胀,眼令目花,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之间大如芡实也。”大概意思就是河豚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烹饪的话,吃了是会死人的,并且它的卵巢、眼睛乃至血液都是有毒的。

其实有数据称,河豚肉没有毒,有毒的是河豚毒素,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只需要很少一点点就能致人死亡。有老一辈的人,可能会笑一笑说:“把河豚肉煮熟煮烂了,我就不信吃了还会有什么毒!”但是河豚毒素是一种很坚强的毒素,用100度的高温连续蒸煮八个小时都不会被破坏掉;用盐腌制,风吹日晒,做成鱼干也不能破坏它的毒素。

河豚毒素就是这么顽强,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期《法治讲堂》,大概就是说了一对老夫妻无缘无故在吃下咸鱼之后就暴毙而亡,最后查明真相,原来那些鱼在处理时和有毒素的河豚血液混合在了一起沾染了毒素,经过风吹雨晒,腌制蒸煮,都没有把那一点点毒素去掉,最后导致了两条人命的离开。

多少年来很多人都因为吃河豚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中学的生物课本上也指出,河豚没有特效的解毒办法,如果有人误食河豚,就要尽快进行催吐,然后送进医院进行催吐洗胃。这看似可爱的小小河豚,也不知,给人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烦恼?

“拼死吃河豚”真的值得吗

人们拼死吃河豚是因为它的肉质太过鲜美,让很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惜命的人,如果让我冒着死去的风险吃一顿鲜美的河豚肉是万万不可的。

但是我想“快乐至上”和“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也深入了很多人心中,他们愿意甚至是十分乐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次“华丽的冒险”,就为了一口小小的河豚肉。

到此处,当我正在幻想中的美味河豚和凶险毒素之间遨游时,又看到了一则报告:“无毒河豚鱼项目在江苏海安中洋集团龙洋公司获得成功。该公司有40万尾河豚鱼的大型养殖场。”

河豚鱼养殖正在不断地发展,已经培养出了无毒的河豚。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可以坐在华丽的餐厅中,不带有任何生命危险地去品味那一口美好的味道。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小屁孩日记是谁写的?什么类型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小屁孩日记》这本书,可能有些朋友有看过,是一款很有趣的儿童读物。这本书一直风靡全美,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掀起了一股Wimpy Kid热。主人翁GregHeffley来跟大家见面咯~主人公Greg是一个刚念初中的半大小子。他善良、诚实、聪明、爱玩,满脑子的鬼点子。妈妈让他记日记,他却多番声明,说他

  •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屈原,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原本是出生于贵族,还与楚王是本家的。自小屈原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年仅二十多岁就已经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量了,非常善于作诗写文,口才非常的不错,年纪轻轻的就受到了楚王的重用,成为了出国的左徒。经常同楚怀王一起研究政事,拟定法令,接

  • 中山装能随便穿吗,中山装是谁设计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中山装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从名称就能得知是由“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中山装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件服饰的出现,让国人从传统袍服向现代服饰跨出了第一步,彻底颠覆了国人心中对服装的观念。直到现在,中山装都被定位是正装之一。那平时我们想穿中山装能随便穿吗?其实也是可以

  • 关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诗词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说到这个封狼居胥小编也是从这个诗词里面才知道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知道的,最近很多人又想知道一些这个关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诗词了,有需要的可以看看,看看古人都是怎么赞美这个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的吧!《少年行四首》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

  •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不知道大家都准备做些什么呢?可能这次假期不会有太多人选择出行,所以拜节的话可以在线上进行。一般我们会说“端午快乐”,不过有网友称,端午节拜节应该说“安康”,而不是“快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端

  • 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这马上又到了端午节了,所以这个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值得讨论的,因为端午节的古诗词还是值得学习学习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这个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大全了,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端午节最简单的诗大全《浣溪沙·端午》[ 宋 ] 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端午》古诗大全(含一年级到三年级版本)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这马上就端午节了,很多人也问了,这个节日有什么相关的诗词可以学学呢?现在的孩子是需要非常非常注重这个国学文化的教育了,所以这个诗还是可以多学学的,这个刚好又是端午节,所以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下一年、二年级,三年级的端午节相关的古诗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端午》古诗大全一年级《端午》[唐] 文秀节分

  • 天尊和世尊有什么区别,尊与君谁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神话故事中,神仙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体。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神仙是指那些拥有超能力,并且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实际上神仙内部也是有细分的,例如有的神仙是称为尊,有的被称为君,那尊与君究竟谁更大呢?部分小伙伴还十分好奇,天尊和世尊有着怎样的区别。实际上天尊是指炼阳神者,世尊是指修阴神者,等于是修行路

  • 四川为何盛产文豪,四川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四川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全省由山川、盆地、平原、高原组成,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之地。不过就是一个地貌如此复杂、又缺少资源的地方却盛产文豪,“诗仙”李白和大文学家苏轼都出生于四川,不得不说四川的确有着人杰地灵的一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一方水土孕育一

  • 端午节为21世纪并列最晚什么意思?原因和闰四月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2020年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对于端午节的假期可以说还是比较期待的了,只不过今年的端午节还是有些特殊的,因为从时间上来看,要晚了不少,因为在农历五月初五之前,还有两个四月,闰四月,因此相对来说比往年要更晚了一些。而今年的端午节是21世纪并列最晚,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是与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