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惊蛰节气吃什么

惊蛰节气吃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80 更新时间:2024/2/25 6:01:12

惊蛰,这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春季的氛围就更加浓厚了,一声声的春雷惊醒了冬眠“蛰伏”中的虫子、动物,故称之为“惊蛰”。那么在惊蛰这天有什么习俗呢?吃些什么东西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惊蛰需要注意什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春雷如同一声号角,唤醒沉睡的万物,天地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寂静的冬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气温逐渐回升,人们也脱下了厚厚的冬装,但惊蛰时节气温乍寒乍暖,气候也是干燥多风,还是要注意保暖,不要一下子脱衣太多,应“上厚下薄”,以免着凉引起感冒,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最好等到春分过后再开始更换春装比较稳妥。

除了衣着上要注意,在饮食上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季节转换的时候,饮食搭配也应跟着做相应的变动,才能让身体更好的适应季节的变化,由内到外调整成最佳的状态。春季养生要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少酸多甘,不宜油腻,同时多补充水分,多吃水分含量高,能降火的食物,防止“春燥”的发生。春季人的精神焕发,肝火也比较旺,容易伤脾胃,中医很早就有“春宜养肝”的说法,饮食方面也应养肝为主,多吃一些山药、枸杞、猪肝等食材为佳,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2、惊蛰吃些什么

2.1、梨

早春季节相对干燥的气候,迅速回升的气温,都会容易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干痒咳嗽,“春燥”情况明显。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的作用。春天吃梨,如果太凉身体不受,可以将梨熬成糖水,或者蒸熟了吃也是可以的。

2.2、花茶

三月里草长莺飞,百花盛开,花茶温和不刺激,味道芳香,不但应景,更有助于散发体内冬季寒邪,让人放松身心,消除春困带来的乏力感。

2.3、韭菜

韭菜被称为“春季第一鲜”,韭菜也是最早上市的春季蔬菜之一,春天的韭菜鲜嫩辛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全面,具有温中下气的功效,所含的硫化物还能杀菌消炎,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2.4、银耳

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誉,在古时候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银耳性温和,有益气的作用,适合肠胃不好的人食用,所含的银耳多糖具有很好的活性成分,春季食用银耳,能快速的滋润身体,补充缺失的水分。

2.5、山药

山药具有补中益气、强身健体的作用,惊蛰前后多食用山药,有助于在温度、湿度快速变化季节转换时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6、猪肝

春宜养肝,猪肝富含维生素A和铁、锌、铜等为微量元素,能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补充营养,补肝明目,可以制作成猪肝菠菜、熘肝尖等菜品隔三差五的食用。

3、惊蛰习俗

3.1、一打,即为“打小人驱霉运”。

过去的老时年间,在惊蛰交节的当天,家家户户恶老人们都会手持清香和艾草,对家中的犄角旮旯予以熏之。目的是为了驱赶蛇、虫、蚊、鼠和相应的霉污气味。在古人朴素的观念里,认为惊蛰是雷始震的节气,适宜的气候和轰隆隆的雷声,会把冬眠中的蛇、虫、鼠、蚁等唤醒,生发危害。适时敲打熏之,可以对此加以规避,免除相应危害。

这样的习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已经演变成了现代的惊蛰日“打小人”。也就是每年到了惊蛰交节的当天,由家中主事的妇女负责,一边用拖鞋拍打亲手剪成的纸公仔,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反复说道,“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等民间流行的“打小人”咒语,祈望就此驱除掉一年内所有的不吉和霉运。

3.2、两祭中的其一是“祭白虎化是非”。

在民间的传说中,白虎被认为是一种口舌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与雨水交节的这天出来觅食,并且还会开口噬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假如有谁在惊蛰日不加注意而冒犯了这位是非之神,那他一年内都会不得安生。日生活中,会因此隔三差五地被邪恶小人在背后使坏算计,影响运程,招致不顺。

出于趋利避害的纳吉自保目的,民间也便有了在惊蛰当天祭白虎的说法和做法。

所谓的白虎,就是自己用纸绘制的不涂其它颜色的纸制白老虎,或者是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一般口角之处都会画上一对獠牙。在行祀祭拜时,多以猪血供之,取意让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祀后还要用生猪肉为纸老虎的嘴巴抹上猪油。

3.3、两祭中的其二是“祭雷神蒙鼓皮”。

在《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中有说法是,“凡冒鼓必以蛰之日。”启蛰是惊蛰最早的称呼,在民间的讲究里认为,尽管人类是可以掌管万物的智慧生灵,但任谁想要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不都要顺应天时,时时处处注意契合四季的生态运行之相。

古人认为,惊蛰始雷。惊蛰期间之所以会有蛰虫被惊到,都是因为雷声而起。在古人的传统认识里,雷神是地位崇高,不仅长着能够飞翔的翅膀,而且是一手持锤,另一手还能连击环绕着周身天鼓的九天之神。惊蛰节气之后的雷,本身就是雷神敲击天鼓,用以震动人间所发出的隆隆之声。

惊蛰日祭祀雷神,表达的是既是对雷神的敬意,也是为了唤醒自己,免得迷茫,找不准行事为人的方。传说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要利用这个时机蒙鼓皮,讨一个全新的吉利。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惊蛰节气的古诗词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又到了惊蛰了,惊蛰这个节气的到来就很明显的说明了,春天就真的来了,冬眠的动物都复苏了,所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个节气意义非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来看待这个惊蛰节气的吧,一起看看惊蛰的古诗词有哪些吧,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有怀正仲还雁峰诗》宋·舒岳祥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

  • 万人空巷形容哪种场合,庆祝欢迎还是人烟稀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从字面意思大概就能猜到万人空巷是用来形容哪种场合,该成语出自苏轼的七言律诗《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在现代也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大部分朋友应该都听说过。如果不清楚万人空巷的含义的话,就不要错过下文啦。顺便和大家介绍下《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的全文,以及苏轼的资料。1、万人空巷含义万人空巷本义

  • 贵州茅台镇十大酒厂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茅台镇的酒,是真的很贵了,小编一直以为这个茅台镇的酒就只有一家,就叫茅台酒,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茅台镇的酒厂很多很多的,有知名的,有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酒厂不知道多少家,所以这个大家不要搞错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贵州茅台镇的十大酒厂排名吧,看看贵州茅台镇排名前十的酒厂是哪些

  • 全国喝早酒的地方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早酒文化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地方有的,但是这个湖北地区其实比较多一点,但是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是有的,比如说北方地区也有,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最近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全国各地喝早酒的地方有哪些呢?哪些地方有喝早酒的文化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看看!1、湖北地区湖北的公安,监利,松滋,

  • 相敬如宾能用在哪些人之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相敬如宾这个成语也还是有很多人很多人都知道的,也是非常的经典的一个成语了,那么最近也有人问了。这个相敬如宾具体能在哪些人之间呢?到底是爱人,还是说家人朋友之间呢?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相敬如宾能用在哪些人之间相敬如宾能用在“夫妻之间”,并适合

  • 大风歌好在哪,大风歌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大风歌》虽然只有朴素的三句话,但读下来会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刘邦并不是一位读书人,但也不妨碍他写出这样的诗句。当然,有不少朋友还理解不了《大风歌》到底好在哪,这三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会得到比较高的评价呢?其实如果展开来看,《大风歌》具有三大特点,当然这也是结合了整个汉朝

  • 荆州人为什么喝早酒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早酒文化,小编一开始还真的不知道,在影响中,喝早酒的人那肯定是酒麻木了,就是一天天除了喝酒什么事情都不干的人。但是其实当我们真正的了解这个早酒文化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错了,早酒文化是有很多很多这个讲究的,也是有很长一段历史的,是一个地区生活习性的保留,是文化的符合。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

  • 全国喝早酒的地方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在看一些文化的相关的内容,发现有一些地方存在一种早酒文化,小编百思不得其解,一大早就喝醉了,那白天还做事情不做事情呢?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小编的脑海里面,经过小编的各种查询发现了,这个早酒文化其实由来已久了,而且也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得不承认很有地方风俗,值得研究。今天我们就先来盘点一下,全国都有

  • 糟糠之妻中糟糠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糟糠之妻这个成语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的吧,很多人也都是清楚的,现在的人用得不多,但是古代人用得很多。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还有这个糟糠之妻中糟糠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糟糠之妻中糟糠指什么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是指粗劣的食物哦

  • 堵书消得泼茶香用了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首诗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吧,非常好玩也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诗了,这一句诗其实也还是很有寓意的,那么这个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又是用了谁的典故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1、堵书消得泼茶香用了谁的典故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并不是卓文君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