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平乐剧名什么意思,清平乐出处介绍

清平乐剧名什么意思,清平乐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4/2/13 5:47:13

此前大家非常期待的古装剧《孤城闭》终于是定档了,不过这次官方给这部剧改了个名字叫《清平乐》,同样非常好听。不少网友好奇清平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其实清平乐是唐朝时期的一首曲子,到了宋朝基本是当做词牌来用,据说最早的《清平乐》词是由李白创作,此后广受欢迎。那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古代各种著名的词牌,还有其来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清平乐什么意思

清平乐原本是唐朝教坊曲名,后来被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也是宋词常用词牌。关于“清平乐”的名称来源说法不一。通常认为,此调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李白有应制《清平调》三首传世,故后世之人易将《清平调》与《清平乐》混为一谈。

现存最早的《清平乐》词是传为李白所作的应制《清平乐》五首。自从李白以《清平乐》作词之后,后世不断有词人进行创作,使其成为了较受欢迎、使用比较普遍的词调。以此词调作词最多者是北宋词人毛滂,共20首,其次大词人中,晏几道作了18首,刘敏中作了317首,辛弃疾作了16首,张炎、元好问各作了14首,纳兰性德、吴藻各作了12首。另外,晏殊、柳永、苏轼、李清照、贺铸等著名词人皆有《清平乐》词传世。

纵观历代《清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清平乐》词创作伊始,内容多伤春惜别、男女恋情,感情比较低沉,词风婉约。到了宋代,《清平乐》这一词调在晏几道、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的笔下,沿袭了它的原有面貌,而随着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出现,受其词风影响,使用范围也不断发生变化,不仅书写内容有所扩大,感情基调也由低沉逐渐转向高亢。后历经金、元、明、清各代的发展,其描写内容与声情更加丰富。由此可见,《清平乐》这一词调并不像《水调歌头》《兰陵王》等词调那样具有鲜明、固定的声情特点,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演变中。

古代词牌名及由来

0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0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0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0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05: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06:丑奴儿。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07:捣练子。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08: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0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36:惜分飞。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咏》等。

41: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此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46: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47: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48: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49: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50: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51: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清明为什么要荡秋千?还有哪些奇特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印象中的清明节,都是很多人去扫墓、祭祖,所以很多人认为,清明节就是一个与祭扫有关的日子。的确如此,清明节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扫墓,但是清明节却并不仅仅限于扫墓,在这一天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习俗,其中就有一个荡秋千。这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了,而且现代人理解中的荡秋千,似

  •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的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小编反正不知道了,第一次听说了,那么这个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还是值得研究一番的,还有话说这个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出处又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的出处:孝妇苌弘杜宇邹衍窦娥。苌弘化碧望帝

  • 有奶便是娘有道理吗,有奶便是娘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有奶便是娘”虽然是五个字,但也是一个成语,只不过含义属贬义,一般用来形容忘恩负义,哪边给好处就往哪边倒的人。这句话出自郭沫若的《从典型说起》,里面提到:“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有奶便是娘,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不过这种说法要

  • 戏剧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的戏曲已经在我国历史文化当中存在了有800多年的离世了,在如今的300多个戏剧种类当中,尽管不同地区在戏剧上的表现形式以及艺术风格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在音乐预计语言方面。这些地方戏剧种都有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和规律,虽然这些并不是戏曲所独有的,但是戏曲艺术在这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

  • 孙权劝学的道理和启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孙权劝学》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出自于《资治通签》。《资治通签》这本书可牛了,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给予的定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司马光。70后个80后在小的时候肯定会听个两个故事,一个是《孔融让梨》,另一个便是《司马光砸缸》。编年体与之相对应的是纪传体,那么哪一部纪传体史书最

  • 2020年愚人节整人套路方法,不伤人整人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愚人节马上就要到了,小淘气鬼们有没有想好怎么去整蛊自己的朋友呢?若是没有想到好点子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更加邪恶,不伤人,好玩的整蛊方法,你可以利用这其中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朋友“庆祝”一下,保证会被你的整蛊方式吓呆。那么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邪恶

  • 有关愚人节的玩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愚人节马上就要到了,又会有一些小坏蛋们要开始整蛊了。每年的愚人节都会充满着欢声笑语,因为愚人也可以被称之为幽默节或是万愚节。每年公历4月1日便是愚人节,这个节日早在19世纪的西方世界就开始流行了,但是并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当中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

  • 愚人节是啥意思?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愚人节马上就要来到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愚人节的故事。愚人节的英文就是April Fools’ Day,也叫做All Fools’Day。有一部分人认为愚人节是为了庆祝季节的变更,有些人则是认为这是因为年历的变更后才形成的节日。古代文化,比如古罗马和印度文化,都在4月1日左右

  • 世界名言25句经典霸气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人都感悟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在不同的时代,所感悟出来的人生哲理也是不一样的。不过虽说古代的很多哲理名言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依然能够告诫人们很多道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世界上最霸气经典的25句名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经典霸

  • 九月九日忆兄弟古诗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唐代的王维写的诗词还是非常给力的,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九月九日忆兄弟》这首古诗了,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首《九月九日忆兄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反应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样的事情!《九月九日忆兄弟》唐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