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庄子一句话逼的鲁国无人敢穿儒装,想要发迹还需胆识

庄子一句话逼的鲁国无人敢穿儒装,想要发迹还需胆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2/7 4:31:49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他还写了很多著作辨明老子的观点。当然想要推行学派,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口才要好,庄子的口才可令各国君汗颜。例如有一次庄子到鲁国,一句话就逼出了鲁国儒学的真正现状,不过也算是帮鲁国发现谁才是真正的博才多学之人。那庄子到底是如做到的呢?

“三千里外封侯”是许多人的梦想,更是一种人生激励,这无论于何时来言,都是正能量!当然,这种想法可归结为儒家学说之中。毕竟,儒家是讲究“积极入世”的,即“追求有用”,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发迹”。

皆知老庄,却最讲究“无用”。故而许多人都喜欢,把儒和道对立起来。但在笔者看来,这虽不能说是错误,却有失偏颇。因为连庄子自己,都不认可这种对立划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奇斗艳,即互相鄙视,又互相融汇。但这种情况在鲁国,却几乎不存在,因为鲁国出了孔子

话说这日,庄子来到了鲁国,被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发现了,立刻就召见庄子。其实,鲁哀公就是想搓一搓庄子的气焰。因为庄子拒绝当楚国宰相,还讥讽过魏王,名气非常大。

这一切,对于习惯了儒家学说的鲁哀公来言,就成了罪状。不一刻庄子被带来了。鲁哀公傲慢地对庄子说:“我们鲁国遍地是儒生,没人搭理你的学识。”潜台词就是:你跑到我们鲁国干啥来了?讲学吗?也太不自量力了。

哪料庄子却一愣,奇怪万分的说:“是吗?可我为什么没见到一个儒生呢?”

鲁哀公喝道:“我们整个鲁国的人,几乎人人都身穿儒装,哪如你这样衣着寒酸。你怎么就看不见呢?”庄子大笑,用儒家的学说,不急不缓地解释起了儒装的内涵。

儒生戴的帽子,是圆顶形的,这表示儒生知道天。儒生脚穿的鞋子,是方形的,这表示儒生懂得地理。儒生身穿“轻裘缓带”(一种轻软温暖的袍子,形容从容不迫),腰间还悬挂着佩玉,这身衣束表示:处事张弛有节,做一个君子!

庄子解释到这,就提高些声音,接着说:“但是,真正有学问的君子,并非一定要这样的打扮。相反,许多如此打扮的人,却并不代表他懂儒家学问。大王若是不信,可发布一道命令:凡不懂儒学的人,胆敢身穿儒装,一律砍头!”

这一番话,说的鲁哀公心理没底了。很明显庄子懂儒学!莫非真如庄子所说的?于是,鲁哀公果真下了这道命令。才过五天,整个鲁国竟然只有一人,敢身穿儒装。鲁哀公连忙叫上殿来一问,无论治国方略,还是儒学知识,都对答如流,好一派儒家风采!

这时,一旁的庄子这才开口道:“看来整个鲁国,就只有这么一位真儒生,这如何是‘举国皆儒生’呢?”(出自《庄子》)

一、名利关

首先解释下庄子这则故事的本意:在揭示一种普遍现象,求“表”不求“里”,古今皆同。但站在儒家立场上来看,比如,对真正的儒生来言,就异常痛苦了!儒生讲究进取,积极入世的。

可放眼四周,哪怕大字不识的人,也身穿儒装,沽名钓誉,鱼龙混杂。因为儒装,是代表着一定地位或好处。任何一位真儒生处于这种环境内,想要发迹,岂能不难。

倘若意志不坚定者,真有可能会被“庄子带走”。所谓:进世用儒,出世入道!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打压,且越是真人才,通常越遭打压。因为他一发迹,会让一大波假货显出原形……所以,一个人若想发迹,需过的第一关就是:名利关!

这一关的变化最多,除了上面举出的两种情况外,还有许多情况会发生。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名利进行,故而叫:名利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发迹前,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利造成的各种影响,起码自己不能被提前淘汰出局!

二、胆识关

由于庄子的这个提议,使整个鲁国几乎没人敢再穿儒装了。但笔者敢打赌,其中必有许多真儒生,由于胆识问题而放弃了儒装。所以才造成了只有一位真儒生,出现在鲁王面前,并因此而发迹。

这一关,由于简单,就不多说了!只强调一句: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这个“准备”,是需要“胆识”为依托的!准备得再好,若没有胆识,机遇来了也不敢抓住,还谈何发迹?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丧事为什么要用白色?古人的颜色崇拜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在中国,红色和白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办喜事的时候一定要用红色,而办丧事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白色,以白色为主,有时候还会出现黑色。但是,这样的一种以颜色划分事情的种类的习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白色就一定代表着丧事,丧事又是如何与白色划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传统丧服也用白

  • 小鸟依人什么意思?小鸟依人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小鸟依人是用来形容女生娇小可爱的成语。不过在古代,小鸟依人可不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而是用在男人身上。这句话出自大名鼎鼎的李世民之口,当时他和长孙无忌讨论大臣们的功过,在评价诸遂良时,李世明说到:“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当然,一般将小鸟作为形容,可能第一时间都会和女性联系在一起,

  • 百无一用是书生上一句是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虽然是说最没用的就是读书人,但也只是一句气话而已,大家可别当真。“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黄景仁作为读书人,却说读书没用,实际上他是想反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虽年少成名,却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

  • 哪个朝代的汉服最最正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汉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十分的喜欢和关注了,不少人有个几件也是正常的,最近有的人要问了,话说这个汉服啊到底是那个朝代的才算正宗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吧!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各个朝代都有各个朝代的特色,但是硬要选一个话的,那就选明朝好了。汉服,就是汉人的传统服装,随时代变化,

  • 冰激凌和涮羊肉是忽必烈发明的?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冰激凌虽然现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国外西方的发明吧,而涮羊肉也是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道美食,尤其是冬季吃涮羊肉,夏季吃冰激凌,都是这个季节非常让人喜爱的。不过这两样美食是如何发明的,恐怕很多人还是了解的不够多,但是有人说这都是忽必烈发明出来的,这是真的吗?冰激凌是一种冷

  • 为何现在的歌手都喜欢出古风歌曲,人们也喜欢古风歌曲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吴亦凡出了一首叫《贰叁》又是一首古风歌曲,看样子和歌名都是的,再结合上一次的《大碗宽面》,再到现在网络上都比较盛行的很多古风歌曲都不错,也真的挺多的,那么我们就想问问,最近怎么非常的流行这个古风歌曲了,这个歌手也爱出,而且网友也爱听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闲

  • 斋在古代什么意思?古人给书房起名为什么喜欢用斋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斋”这个字,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僧人、道人吃的斋饭,也就是素食。不过“斋”在古代还有另一个意思,会常被用来当做书房或者商店的名称,在古装剧中就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斋、新斋这样的名字,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用“斋”命名的地方。不

  •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作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流行,这句诗的确能让人很快产生一种孤寂低沉的情绪,似乎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而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韦应物诗歌创作的特点就是平和之中带有悲愤,或有消极的感情,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心里。他也被认为是唐朝艺术成就颇高的诗

  • 八大碗是哪里的特色菜?有什么历史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八大碗的时候,可能在前面再加上一个“满清”,也就是满清八大碗,这样一说,八大碗的来源大家就都知道了,这就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菜品。那么,八大碗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流行起来的,在最初又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吃得到的呢?后来又是如何流传到了民间的,民间又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八大碗是不是

  •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说的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家还是经常性听说的,这个现象也非常的好,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呀,这个这个现象是朝代的呢?现在这样的现象反正是少了很多的,但是在故事这个现象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有的,所以这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翻开史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