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守孝为什么要三年?有什么来历吗?

古代守孝为什么要三年?有什么来历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4/2/25 6:05:04

看过很多古代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了,是需要回去守孝三年的,即便是官员,也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满了之后才能够回来继续做官。而且,如果有人没有守孝,还会被人们看作是不孝,哪怕这段时间处于国家危难,或许在当时的人眼中,都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为什么一定要是三年的时间呢?

百善孝为先,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在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这点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人死了入土为安就好,为还要守三年呢?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孔子当时,是比较保守的,极力主维持孝道,父母死生之间的大事,应该依照古礼。

在古代更严重,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在戏剧里可以看到,有的戏里武将穿半边白袍的,就表示他是孝上阵,那都是皇帝特殊的慰留,国家非要这个人不可;有些是他还乡守孝以后,丧服未满,皇帝下命特别起用,名为“起复”。

而起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退休以后再起用,一种是还乡守制的人起用。古代这种政治制度,实在也有它的好处。一个人从政久了以后,离开民间太久了,对民间的情形都不知道,回乡以后,杜门思过,也不准宴客,对地方官吏都不得接触,可以深入到民间。这是中国古礼,这种社会风气、政治制度的改变,还只是近几十年来的事。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中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丧礼并不靠规定的,要每个人发乎内心的,古代文化是根据内心来,不是法律规定的。一个君子,父母死了居丧,内心思念的悲愁,吃饭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睡觉都睡不好,所以三年之中,没有礼乐。

尤其古时是没有牛奶的时代,要三年才能单独走路,离开父母怀抱,后来二十年的养育且不去管,这三年最要紧,就算是朋友吧!这两个老朋友,这样照顾了你三年,后来他们死了,这三年的感情,你怎么去还?所以三年之丧,就是对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了的一点点还报。这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而主张改为一年,像这样没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一如父母怀抱抚养我们三年的心情。

“孝”不是挂在嘴边拿来炫耀的,它是对父母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律去规定子女要守孝三年。但是因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牵挂,使得他愿意这么做,并且觉得心安理得。这也许就是古今的差别吧。放眼望去,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这样呢!

因此孔子说,现在的人,当父母死了而真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像父母当时对自己三岁以内这样爱护的有没有?连这个三年怀念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孝字。

到了最近几十年,“孝子”的意思,是倒过来解释为孝顺儿子。这一大段是讲孝顺的,下面我们就讲到《孝经》了。

曾子根据孔子所述的中国文化,著了《孝经》,为十三经之一。在《孝经》中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大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都如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大原则。

为政的人,把老百姓视如自己父母一样孝,改一个名字就是忠。所以从事政治的人,要有孝天下人之心。以这个道德的基础,出来从事政治,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重点,也即《孝经》的基本重点。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狼狈为奸中的“狈”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咱们中国拥有着上下5000年的万花,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们创造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籍故事,以及成语之类的精神财富。可能有些人会对这些东西不会太在意,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懂得引经据典的人,到哪里都更容易给人留下博学典雅的好印象。成语故事千千万,其中不乏赞赏溢美之词,当然拐着弯数落别人的词汇也不会少了,&

  • 尸位素餐蝇营狗苟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尸位素餐和蝇营狗苟小编听得很多的地方其实就是在小说里面,但是也不太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其实问题大吗?显然也不大的,最近不少老哥都问了,那这个尸位素餐蝇和营狗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尸位素餐尸位素餐的意思比较复杂,没有和尸体和吃的联系起来,毕竟古代字的意思和现在的完

  • 推背图是怎么推算安史之乱以及杨贵妃之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推背图》,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了,这是一本诞生于大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专门为了推算国运而下令袁天罡与李淳风共同编著的一本书。这本书成书的目的就是在于推算唐朝的国运,所以书中对唐朝国运推算的内容当然是少不了的。其实,《推背图》不但只是推算到了大唐江山的“寿数”和它最终

  • 大航海时代的海盗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存在着海盗。就比如说几千年前的赫梯海盗,往后的伊利里亚海盗、维京海盗、巴巴里海盗等等。海盗最多的时候就是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的海域都存在着海盗。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年的海盗文化。(一)严格的等级和分配制度以及惊人的财富大海航时

  • 为何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无人超越?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天下第一行书”,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了,也是被无数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王羲之的天赋以及勤奋苦练,才使得他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书圣”。《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1000多年来,他的书法都无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多次搬家的故事,而之所以搬家,也是因为自己居住的地方的环境,并不适合孩子学习,小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孟母找了很多次,终于才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看明白了吗?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

  •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霜降这个节气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过完这个节气就要到冬天了啊,所以这个霜降节气非常非常重要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霜降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这个霜降节气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霜降是什么意思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霜降是几月几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不知不觉秋天是真的早就过完了,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下雪结冰了,但是南方其实还是比较的热的,话说二十四节气已经到了霜降这个日子了吧,那么有的人问了呀,这个2019年的霜降是几月几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还来看看这个霜降需要注意什么呢?2019年霜降的日期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己亥

  • 掇臀捧屁什么意思?掇臀捧屁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掇臀捧屁的意思是形容拍马讨好时的丑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醒世恒言》,是说有一个人每天都会拍拍马屁,虽然这个词看上去有些不雅,但在古代是用来讽刺那些卑躬屈膝,为了奉承他人可以连自己尊严都不要的人。古人特别是文人还是非常有骨气的,所以对这类人十分的瞧不起,但历史上马屁拍的好的人,他的前途似乎也能跟着迎势

  • 孔子有哪些经典名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孔子,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同时也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尤其是他弟子们将他的言行语录所整理编写的《论语》更是影响后世,直到现在还非常的受用。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孔子的12句经典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