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宋刺青文化是怎样的?

唐宋刺青文化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87 更新时间:2024/2/25 14:05:35

说起纹身,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纹身的前身就是刺青了。在历史上,没有如今的纹身技术,通常都是一针一针的将图案或是文字刺在身上的。犹豫使用的是黑色颜料,不是使用的专用的刺身颜料,存在身上久了之后,颜色会变蓝或发青,所以才被称之为刺青。

刺青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的刺青被当做一种刑罚,称为墨刑,后来发展为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也有本身就将刺身当做文化的民族,纹一些虫兽之类的图形,用来避免虫兽的侵害,它们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图腾。现在,我们从刺身的兴起,发展,兴起原因,含义、意义,和当时所处背景环境来讨论唐宋时代的刺青文化。

由残酷刑罚演进而来的刺青

刺青于先秦时是在犯人脸上刺字用以警示,如犯盗窃罪,刺盗字,抢劫者,刺夺字,也有主人家为了惩罚犯了错的奴婢从而刺字于面,这是奴隶制时的一种残酷刑罚。

随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少数民族和汉人杂居的场面,从而少数民族的礼俗被带入中原,少数民族有以刺身来表示等级关系,或作为一种士族的标志,他们崇拜图腾,因而刺青在身上,用来表示对某些传说图腾的崇拜。

到得唐末宋初时,逐渐脱离了刺青是刑罚的一种固有观念,演变成了一种个人纹饰,就好像现在的纹身,纹眉,是为了修饰、美观。当然,那些纹比较威武的动物、猛兽之类的图案,并不仅仅是为了显得好看,更重要的是一种霸气的象征。看《水浒传》时,可以看到好多梁山好汉胸前、胳膊上都纹有刺身,颇有一种“黑社会大哥”的气质,在这些人眼中,纹身是威武霸气的一种象征。

唐朝刺青兴起、发展

1、胡夷文化兴起

刺青在唐朝中后期突然昌盛,在晚唐时发展到顶峰,唐朝经济发展迅速,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式这种想法,促使“四海咸服,万国来朝”,因而四海皆与唐交好,所以传胡族文化于中原。

中原人士接受四海文化,因而那时候的社会时代开放,人们生活方式快速更迭以及价值观念出现碰撞发展,使得人们思想不再受禁锢,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不断接受碰撞,逐渐产生出了新生文化。使得士族和庶民之间的隔墙也逐渐不如之前明显,从而少数民族的许多文化也被带入中原,就如刺青、胡服等,后逐渐成为中原人们流行的一种文化。

当时唐朝有三大刺青著名地,分别是长安、成都和荆州,长安是唐朝首都,文化、时尚的聚集地,自然独立枝头,但工艺最妙的当属荆州,荆州刺青现在依然很火,他们不光手艺好,而且能够根据当时时兴的图案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刺青,还可以根据客人喜好,想纹啥纹啥。

2、男子、女子刺青的不同

唐朝刺青文化并没有少数民族的粗犷,想起古代刺青,大多数都是男子纹身的形象,而在当时的唐朝,女子刺青也十分流行,唐朝男子、女子皆爱美,都喜欢在身上刺图案,用来表示自己的个性。因而刺青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成为了一种可以被欣赏的艺术修饰。

上官婉儿因刺杀武则天获罪,然而上官婉儿政治才能凸显,“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因而其额上有一伤疤,上官婉儿为了不影响美观,在伤疤处刺梅花用以遮掩,顾有了梅花妆,当时人们觉得这样的妆容更加艳丽、娇媚,顾纷纷效仿,在唐时盛极一时。女子纹身图案多为花朵等比较美好的图案,而男子刺青图案较多,动物、文字、佛像等等皆有。

3、政府对刺青的态度

唐朝时兴胡族文化,当时贵族皆以穿胡服、说胡语、习胡俗为时髦,唐初李世民对胡族文化非常热衷,他可以和胡人对答如流,对胡族文化在唐朝的流行做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因而将胡族带来的刺青文化带来新的热潮,对原先的作为刑罚的墨刑做了改良,用以表现自我。

当时纹身的人大多数为军卒、浪迹天涯的游侠儿和坊市里逞强好斗的恶霸,有的街头恶霸、地痞流氓纹身是为了利用身上纹的凶猛的恶兽横行街道,欺压人民,对抗官府。当时的政府对刺身的态度是放任自流,是保持既不倡导,也不禁止的态度,但对于逞强好斗之徒,也是持打击态度。如长安有位大力士名为张斡,他左臂刺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为“死不畏阎罗王”。

之所以这么刺字,这里面是有一个故事的,传唐武宗时,京兆尹初上任,为整顿法纪,便将长安城中刻有刺青的人“悉杖杀,弃尸于市”,因而为了对抗官府,体现骜不驯的个性从而刺身。有的人纹身是为了体现刚强、威武的气概。也有的人纹身是为了崇拜的人。如荆州有一街卒,特别崇拜白居易,因而于身上刺满白居易的诗,并为白居易的诗词配上图画。

4、佛教“法力”加持

刺身的突然兴起也与佛教有关,唐朝时佛教盛行,统治者对佛教极为推崇,导致当时的许多人对佛教的痴迷到了一个高潮,人们刺血写经用于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畏,认为在身上刺画佛像是对佛的一种信仰,祈求能够得到佛祖庇护。当时人们皆信佛教,如身边有不信佛者,则为不耻。正因如此,唐朝中下层人民出现了大量的纹身爱好者,丰富了纹身的图案样式。

宋朝刺青的发展:风气盛行,成为男儿青春标志

1、刺青之风盛行

到了宋时,刺青在唐代的基础上又一步发展,当时刺青的人范围又一次得到了扩展,在我国历史上可谓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看《水浒传》的描写,也能窥出其中一二,如“九纹龙”史进,纹了一身青龙,鲁智深因后背的纹身,因而得名花和尚,还有阮小五,胸前刺有一豹,其中最为夺目者,当属“一身遍体花绣”的浪子燕青,著名的青楼女子李师师在燕青拜访时提出要看燕青的刺青。

初时宋代,非正规军队军人必须刺青,后来,官府不再限制、禁止民间刺青,刺青现象被人们认同。随着民情的发展,宋代人民意识觉醒,开始注重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的尊严等内在,因而黥刑逐渐发展成了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2、军队“花腿”威慑敌军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紧张,民族意识高涨,许多将士刺青刻字明志,刺青文化很快得到发扬。有岳飞刻精忠报国之例,然岳飞并不是当时的一个特例,当时的许多士兵用刺身表达报效祖国、爱国之情。相传宋时,有军队首领于脸上刻“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这位首领为抗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士兵们为了威慑敌军,也“自臀而下文刺自足,谓之花腿”。

随着刺青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在宋代出现了一种刺青组织,名为锦体社,锦体社中有针笔匠,就是现在所说的纹身师,繁闹的集市中常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常组织比赛,优胜者可获得奖金,当时的部分贵族也十分喜爱,争相加入。

3、男儿青春期标志

早先朝代,刺青的人大多为少年或青壮年男子,大多数也是中下层阶级人民的爱好,也为大多数自认为是贵族人民所不齿,传闻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于身上纹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宝青龙,背脊上刺一笑天夜叉”,本觉得浩浩汤汤,气势恢宏,正得意回家去,被其义父发现,怒斥一顿。可见当时的贵族是对刺身所不齿的,因为深受儒学文化影响,认为身体发肤皆受与父母,不得有损。

在宋时,刺青是许多宋朝男儿的“青春期标志”,恰如一首宋诗所写:“少年宕子爱雕青,文彩肌肤相映明。闹里只图遮俗眼,强将赤体以为荣。”用来表示对刺青文化的一种推崇,认为刺青是强将的一种标志。

总结

从汉代以来,到唐朝中后期虽然黥刑依然存在,但并没有将刺身、黥面作为正刑,到了宋代,人民意识的觉醒,使得原本最轻刑罚的黥刑变成了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再到得明朝,朱元璋为帝,明文命令普通人民禁止刺青,主要是为了打击那些因为有刺身而欺压人民的社会人士,那时黥面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刑罚。

文身从先秦时的图腾崇拜发展到后世成为一种刑罚,再到唐朝中后期人们追求美丽,将刺青当做一种装饰从而流行,从在民族融合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到中原地区,被中原人民所接受,从一种刑罚发展到成了恶霸的标志,唐代中后期可以说是文身的一种重要发展时期。再者,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环境宽松,各少数民族间交往密切,加上唐代时期佛教的影响,为纹身这一社会习俗在民间社会中下层和一些底层中的流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尽管文身习俗一直没有成为主流文化,也不被大众群体所接受,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其的影响和价值。文身习俗本身就是人类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山居秋暝到底是谁写的呢?还有这个山居秋暝的赏析以及翻译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祝福大家一起来学习看看吧,嘿嘿,期待大家的加入了!感兴趣的也别错过了!《山居秋暝》原文: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以及赏析(带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没有其他的诗出名,但是却非常的有内涵了,这首诗就是这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到底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翻译和赏析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 花甲之年是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有人问了这个花甲之年到底是多少岁呢?这个问题虽然比较小众,但是问题的答案什么的还是值得研究的,毕竟这些东西也是这个文化的一部分了,所以不知道的可以来学学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花甲之年是“60岁”了。1岁以下——襁褓2-3岁——孩提8岁(男)——始龀、韶年幼年——总

  •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既生瑜何生亮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很多人都在说既生瑜何生亮有人打一成语了,那么这个既生瑜何生亮的成语答案又是什么呢?还有这个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是什么呢?又是谁说的呢?既生瑜何生亮又表达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既生瑜何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什么(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一些古代人的气节是真的让人非常非常佩服的,古代人也不仅仅是喊口号,很多时候都是真正的去做这些事情了,所以古人的一些东西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句话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学习下!但使龙

  • 酉时是几点到几点钟之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古代的这个计时的方式什么的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古代都是叫这个子丑寅卯的,最近就有人问了,这个酉时是几点到几点钟之间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一起来学点历史知识吧!酉时是:下午17:00-19:00之间。酉时是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鸡开始归巢。【酉时】日入,又名日落

  • 紫气东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大家也应该还是知道的,也非常的知名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那这个紫气东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紫气东来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紫气东来又指哪个生肖呢?这些个问题也还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下面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紫气东来的意思:有紫色的气从东边来了。紫气东来的含义:比喻这个祥瑞降临了

  • 立秋有什么讲究如何养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2020年的立秋节气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对于立秋也是非常关心的,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但是秋天的天气却并不会马上就变得很凉快,而很多人会在意,立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在很多人看来,这关系到立秋之后天气能不能变得更凉快一些。那么2020年的立秋究竟是早还是晚呢?立秋的时候又需要注意一

  •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了这个“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小编还真的不知道,还有这个“哀莫大于心死”的下一句又是什么呢?这个小编也不知道,不知道也不要紧的,小编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解析了,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看看吧,学习知识每一天了!哀莫大于心死

  • 鸡肋是什么意思?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鸡肋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真的让小编仔细的说一下,会发现其实也不好说出来了,反正就是能理解鸡肋的意思,让小编解释的话也不好解释了,那今天小编就仔细的给大家来说说这个鸡肋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出自于什么地方的,又有什么样的典故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别错过了!鸡肋的意思小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