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小年为什么要祭灶?灶王爷到底是谁?

小年为什么要祭灶?灶王爷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2/7 4:25:17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过小年的时候,各地都有各地不同的习俗,但是有一个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那就是祭灶,即祭灶王爷。传说灶王爷会在这一天上天去做汇报,人间的百姓就会给灶王爷吃很多糖,让他上天之后说自己家的好话,也就是上天言好事。不过,这个灶王爷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会成为灶王爷呢?灶王爷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为何小年的这一天要进行祭灶呢?

1.小年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2.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日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其日期也不尽相同。有现存文字记载的,在南朝时,部分地区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与腊八节重合,如《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曰,并以豚酒祭灶神”。

到宋代时,祭灶已经与小年合并起来,定在了腊月二十四这天。如范成大的诗《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里非常热闹。无论穷富,大家都忙着买酒买肉买水果,买金银纸来祭祀。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但是清朝也的确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的记载。《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嘉庆二十年刊《温江县志》:“十二月二十四日,旧传灶神上天奏事,先于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灯烛、场糖、钱褚致祭。灶神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迁移到了二十三。”

3.灶王爷是谁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也有二十四一说),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中国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祭灶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灶神是男是女?古有不同说法,一般经学家以灶神为老妇,或为美女,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中国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中国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看来中国百姓怕男性灶神寂寞又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倒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灶神乡俗称灶公,又呼为顺面公,估计为“司命公”谐音。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历代书籍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或认为是炎帝黄帝祝融、宋无忌,道教学说出现后,灶神变成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间也大抵接受这一说法。灶神崇拜流行最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风俗也较统一,如都认为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以使之多说好话。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子虚乌有有什么典故?出处在哪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子虚乌有”这个词,意思是很简单的,就是说一样东西完全是不存在,纯属胡编乱造出来的,但是为什么用子虚乌有这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意思呢?你知道子虚乌有这个成语该怎么用,也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你知道子虚乌有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吗?我国的成语基本上每一个都对应了一段历史故事,那么子虚

  • 小年有什么习俗要吃饺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小年是一个与“大年”也就是春节相对应的节日,而小年的日期其实是不固定的,全国各地的小年的日期都与当地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而小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很多传统习俗都是代代流传下来的,其中就有一个在各个节日都适用的吃饺子。那么,在202

  • 春节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而且还是袁世凯提倡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快到春节了,这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而说起春节,很多人肯定都以为,是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流传下来了,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实际上,“春节”这个节日,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最开始还是袁世凯批准的。很多人恐怕都不相信吧,这到底是为什么,在袁世凯

  • 是否可以利用《周易》推断出《连山》和《归藏》的内容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连山》和《归藏》就不得不提这个《周易》,他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的大,但是这个《连山》和《归藏》其实早已经失传了,但是《周易》就还在,那么有的人问了,是否可以通过现在的这个《周易》来推断出失传很久的《连山》和《归藏》的内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有这两本书吗?请看《周礼》:据载

  • 全国吴姓24个字辈分排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人说了自己姓吴,但是并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其实这个还是可以查询到了,小编也给大家查了一下,有人给做了统计的,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大的吴姓聚集地的吴姓辈分排列情况,有感兴趣有需要的可以看看,祝福大家能寻根成功!广西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广西桂平市盘古岭吴氏一支家谱字派东、元、

  • 李白的“噫吁嚱”,就是今天的“哦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李白大诗人,诗仙,最厉害的诗人,大家也应该记得李白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感叹词,这个词就是“噫吁嚱”,很多网友都已经念出来了啊,最近小编看到一篇文章的解析,其实李白说的“噫吁嚱”就是今天的“哦豁”了,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要

  • 沆瀣一气的读音和意义,背后有什么故事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沆瀣一气”这个成语,是一个使用了生僻字的成语,而且尽管会读,却也不一定会写,会写也不一定知道意义,知道意义也不一定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来历。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沆瀣一气这个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是臭味相投的意思呢?沆瀣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背后又

  • 十二生肖的脚印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十二生肖由来已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十二生肖就长期的存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比如经常性的说今年是什么什么年,2020年就是鼠年了,这个鼠就是十二生肖里面的,十二生肖是那十二个也不比多说,我们不妨看看十二生肖里面十分的有意思的内容,话说这个十二生肖的脚印很有意思,那么这些生肖的脚印都像什么呢?还有

  • 乐羊子妻完整版故事是什么?后半段还有什么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乐羊子妻》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以前都学到过,乐羊子的妻子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的丈夫,要拾金不昧,要努力读书,做一个正直上进的人,这样才能最终出人头地。只不过,这个故事在课本里面,其实只呈现出了一半,乐羊子的妻子一刀剪断了自己辛辛苦苦织出来的布,乐羊子也就乖乖去读书了,可是,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 赏析立春诗词15首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那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