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白的“噫吁嚱”,就是今天的“哦豁”?

李白的“噫吁嚱”,就是今天的“哦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6 更新时间:2024/1/15 8:46:29

说到李白大诗人,诗仙,最厉害的诗人,大家也应该记得李白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感叹词,这个词就是“噫吁嚱”,很多网友都已经念出来了啊,最近小编看到一篇文章的解析,其实李白说的“噫吁嚱”就是今天的“哦豁”了,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

● 川人常常说的“你不要图撇脱”的“撇脱”是什么意思?“搓甲甲”又是什么意思?

●“呜呼”这个古语词,川人说成“哦豁”或“哦嗬”。“哦嗬,碗打烂了。”“哦嗬,我迟到了。”“他把药吃拐了,哦嗬了。”“哦嗬,跘到起了。”意义都有所不同。如果再用两种不同声调(阳-阴/去-上),更难理解。

● 南京是十朝古都,或许你也没有想到,成都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古代也曾好些年被称作“南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你喝过不少的川酒,但是你喝过“玻璃酒”吗?

日前,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汪明领衔撰写的《中上古蜀语考论》获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王力语言学奖”被认为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最高奖,一等奖曾多年空缺。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学界对中上古蜀语一直缺乏宏通性的考量,《中上古蜀语考论》一书,对中上古蜀语进行系统梳理,填补了这项空白,对于巴蜀文化的追根溯源具有重大意义。

那么,从古蜀语到今天的四川方言,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现在四川人的哪些说法远在中上古时期就被先人使用了?1月6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汪启明教授,为大家揭开古蜀语的神秘面纱。

1、千年变化

古蜀语和四川方言已相去甚远

据汪启明介绍,《中上古蜀语考论》根据文献,系统梳理、探讨了蜀语的发展历程。根据地域名称及行政归属的演变,把中上古时期的蜀地人语称为“蜀语”,把宋元明时代蜀地人语称为“蜀方言”,把清代以后的蜀地人语称为“四川方言”。“‘蜀语’一词始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蜀方言’一词始见于南宋黄希的《补注杜诗》。至于四川方言,由于张献忠明末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清军又多次清剿,原有四川人已经十去七八,‘湖广填四川’后,四川方言更是一种混合语。”

“蜀语就是蜀方言,但不能称之为四川方言,之所以用‘蜀语’一词,是因为历史上的蜀方言和今天的四川方言已经相去甚远。”汪启明补充道,“但是四川方言是以中上古蜀语为‘底层’,发展变化而来的。”

汪启明指出,中上古时期,蜀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蜀地居住的各民族。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蜀语混合了多种语言,而非单一语种。“魏晋南北朝时期,蜀地经历了三件大事,给蜀语带来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僚人(蜀地周边的少数民族)入蜀。据记载,西晋初年,蜀地只有20多万人口,但10余万户僚人来到四川的核心地带。其次是大量西北流民入蜀,他们是从甘肃等地逃难来到四川的,还建立了存在50余年的成汉政权,原来的三蜀居民却避乱东下。再就是魏晋南北朝的侨置郡县,北方人大量南下,来到南方以后,北方的语言和南方的语言产生了接触与融合。”汪启明说,这三大事件几乎改变了整个蜀人的结构和蜀语的面貌。

“不仅如此,据《汉书》记载,汉代初年关中、西北、山东大荒,大批人涌入蜀地;后来还有官员、罪犯、豪强等等,都来到了蜀地;三国时期,以北方人居多的刘备军队也来了蜀地。所以说蜀方言是以古蜀语为基础,融合了各个时期、各个人群的语言。”

汪启明说,天府文化中的包容特质,也可追溯至此。“四川是很开放包容的,不管是朝廷命官还是乞食的难民,四川都敞开怀抱迎接,可以说成都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但蜀语和其他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产生大量接触与融合,蜀语也因此变得很杂,并不纯。”

2、流传至今

部分蜀语现在还在使用

在《中上古蜀语考论》中,汪启明等4位学者通过对扬雄的《方言》、杭世骏的《续方言》、张慎仪的《方言别录》和李实的《蜀语》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将蜀语词汇编成表列出。哪些蜀语消失了,哪些蜀语流传至今,一目了然。

例如甘蔗,在蜀语中被称为“竿蔗”,“蜀语是描述形状,现在的叫法是体现味道。”汪启明说。

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词语,比如“董乱子”“董嘴”的“董”,“院坝”“晒坝”“坝坝电影”的“坝”,“白雨”,表示人体部位的“倒拐子”、“脚拐子”等蜀方言词,也都沿用至今。

不仅如此,一些极具四川方言特色的词语也由蜀语阶段沿用至今。

“比如四川人经常说的‘老子’,蜀地先人早就在用了,本来指的是父亲,后来小辈装大,也经常说‘老子要咋子咋子’,这个词已经泛化了。”汪启明笑称。

现在四川人所说的“撇脱”,也是蜀方言,有不拘泥、洒脱、简单、简便、轻松、容易之意。还有一个川人常说的词语“搓甲甲”,也是古蜀语,据文献记载,蜀人称身上积垢为“甲甲”。

汪启明提到,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语气词,“李白《蜀道难》中的第一句,‘噫吁嚱’,就是‘呜呼’,相当于四川话的‘哦豁’,表示一种惊叹。”但这个词是一个方言多义词,意义不限于此。除了李白在诗词中常用蜀语,不少在四川的诗人都在诗词中用过蜀语。

苏轼21岁出蜀,他讲的方言对海南至今都有影响,他文字中提到的“鲜翠”、“元修菜”等蜀语,比比皆是。“现在海南人都还把他说的方言称作‘东坡话’。”

长期生活在蜀地的杜甫,在《闻斛斯六官未归》中,有一句“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这里的“锉”就是一种蜀语,意为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锅。杜诗、陆游诗多用四川方言,早已被前代学者注意到。

3、曾有5年成都称作“南京”

语言中的历史

“蜀黍”二字,前几年在网络上走红,大家把它称作叔叔的别称,亦称为怪蜀黍(怪叔叔)。其实“蜀黍”二字,古蜀语中就有使用,“现在大家都称之为高粱,很少有人说蜀黍了。”

同时,汪启明提到了东汉《说文解字》中记载:“蜀人呼母曰姐”,是说当时的四川人,把母亲叫作姐姐。这是古羌语融入古蜀语的词。

又如陆游有一次到眉山,酒后赋诗:“蜀语初闻喜复惊,依然如有故乡情。绛罗饼餤玻璃酒,何日蟆颐伴我行?”诗后边又自注:“玻璃春,郡酒名也,亦为西州之冠。”但历史上没有说这是什么酒。原来当地东门外有个玻璃江,用江中水酿造的酒被叫成“玻璃酒”。

在采访中,汪启明多次提到蜀语变迁背后的历史,“从语言的研究出发,能够窥见当初的政策变迁、移民变化、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等现象。比如,我们在研究杜甫诗中的蜀语用词时,发现他的《梅雨》中写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而在黄希的《补注杜诗》中写到‘南京,成都府也’。我们就查找了大量文献,最终发现,在公元757年到公元762年,蜀郡被改为南京,所以成都被称为南京这个说法存在了5年时间。”

据了解,学界称《中上古蜀语考论》为中上古蜀语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基于该书落笔在研究语言,意又在语言之外。通过文献语言、历史移民和考古的互证,《中上古蜀语考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古蜀语是汉语的前身华夏语的源头之一。

“研究语言,其实也就是研究历史,一个简单的词语,背后可能就有一段历史。”提及这些词语的沿用与消失,汪启明说。

这些古蜀语 你懂起了吗?

“撇脱” 不拘泥、洒脱、简单、简便、轻松、容易

“哦豁” 呜呼

“搓甲甲” 擦洗身上积垢

“老子” 父亲

“母亲” 姐姐

“竿蔗” 甘蔗

“蜀黍” 高粱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沆瀣一气的读音和意义,背后有什么故事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沆瀣一气”这个成语,是一个使用了生僻字的成语,而且尽管会读,却也不一定会写,会写也不一定知道意义,知道意义也不一定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来历。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沆瀣一气这个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是臭味相投的意思呢?沆瀣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背后又

  • 十二生肖的脚印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十二生肖由来已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十二生肖就长期的存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比如经常性的说今年是什么什么年,2020年就是鼠年了,这个鼠就是十二生肖里面的,十二生肖是那十二个也不比多说,我们不妨看看十二生肖里面十分的有意思的内容,话说这个十二生肖的脚印很有意思,那么这些生肖的脚印都像什么呢?还有

  • 乐羊子妻完整版故事是什么?后半段还有什么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乐羊子妻》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以前都学到过,乐羊子的妻子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的丈夫,要拾金不昧,要努力读书,做一个正直上进的人,这样才能最终出人头地。只不过,这个故事在课本里面,其实只呈现出了一半,乐羊子的妻子一刀剪断了自己辛辛苦苦织出来的布,乐羊子也就乖乖去读书了,可是,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 赏析立春诗词15首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那么写

  • 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每一个新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

  • 鼠年春联对联七言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鼠年的春节就要到了,在这一年一度的春节里,我们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前都会贴着新春对联,让人感到格外的喜庆,而这也是咱们中国摧残文化的精髓。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2020年鼠年的新春对联大全七言大全,而且还带横批的哦!希望大家喜欢。1. 人逢盛世情无限;猪拱华门岁有余 横批:欢度春节

  • 一副对联竟然有一百八十个字?堪为古今第一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对联在中国历史是时间跨度很大了,从先秦到两汉,从三国到两晋至南北。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在大家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都会看到许多古寺名刹都有许多对联,一般的对联都是十几个字最多几十个字,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古今第一长联在哪里吗?古今

  • 古今著名的对联你知道几个?个个堪称经典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对联在中国历史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古时称为桃符。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古今著名的对联。1、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 中国的六大茶系是哪些茶?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茶叶是中国世界上独特的一种文化旗帜,同时茶叶叶是中国光大市民比较爱喝的一种饮品,我过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很多的品种,每一种茶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滋味与功效,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可根据个人的喜爱选择喜欢的茶品。其实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和,制做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

  • 西湖龙井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在许许多多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主要是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国的茶文化的底蕴深厚,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这个古来的文明的骨朵不断得到发扬与传承。西湖龙井是著名的绿茶一直,同样也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