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出师表的恐怖真相,诸葛亮究竟向刘禅传达了什么信息

出师表的恐怖真相,诸葛亮究竟向刘禅传达了什么信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0 更新时间:2024/5/3 2:45:25

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相信各位都不陌生,这篇表文拥有不少金句,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贞不二,以身许国的决心。《出师表》读完后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但诸葛亮似乎也透露出了一些对蜀国未来的担忧,特别是后主刘禅,诸葛亮对他并不放心。关于《出师表》的真实含义有很多种解读,甚至有人说诸葛亮实际上是暗藏威胁,这种说法究竟有无道理呢?下面就来分析看看。

1、诸葛亮向刘禅传达的信息

《前出师表》问世近1800年来,后人读之,仍未尝不掩卷慨叹,此乃诸葛亮的忠君报国、救亡图存的肝胆之言、肺腑之音。这文章既是臣子对君王的劝谏之词,也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似父亲一般威严,也如母亲一样慈爱,一片用心藏文章,忠义深情寄翰墨,时隔千年,读来仍旧令人感慨系之,催人泪下。

表文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起笔,深痛先帝壮志未酬,却不幸驾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语句寥寥,直奔主题,点明天下大势,蜀汉王朝内忧外患、国步艰难的形势让诸葛亮心中充满忧虑。

诸葛亮在北伐之前上书《前出师表》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劝请,二是明志。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想通过此次上表,安排好蜀汉国内的人事安排,分配好文臣武将各自的职能,确定好政府运行准则,以保证政局的稳定,从而有力地支援战争。

①劝请。即对刘后主的进言,荐能人志士,谈治国大计,以消除出师的后顾之忧。除去忧虑当时蜀汉王朝的内忧外患,诸葛亮还必须要处理好与刘禅的关系。他们既有君臣之分,也有“父子”之别,所以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既要尽人臣之礼,又要有父辈之尊,既不能以训诫的口吻,也不该用谦卑的语气,要不卑不亢,方为得体。

诸葛亮概括谈了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之后,他对刘禅劝诫说,“诚宜开张圣听”,不能只听那些阿谀谄媚的奉承之词,而应该广泛地倾听文武百官的推心置腹的忠诤之言,继承和发扬先帝那种求贤若渴,从谏如流的美德,“以光先帝遗德”,才能“恢弘志士之气”,使得全朝的文臣武将,同心同德,辅佐蜀汉,共图大业。

另一方面,刘禅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即作为帝王就该有帝王的样子,不能自甘堕落,不能自暴自弃,听从佞臣们的摆布,从而“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还说,刘禅作为蜀汉的帝王,只有“陟罚臧否”,严明公正,才能凝聚人心,内外一体,“不宜偏私”,分辨忠奸,辩别贤愚,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连用“宜”、“不宜”,态度明朗,言辞恳切,反复强调,唯恐有失,可见他对刘后主的殷殷期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既是真实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刘禅的警醒,亲贤远佞实为关系到蜀汉兴衰存亡的大事。最后还追加了一句补充,先帝生前每每谈及桓帝和灵帝时期的腐败昏聩,莫不为之叹息痛恨,此间种种,由不得刘禅无动于衷,冥顽不灵。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贞良死节之臣”的忠言,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完成先帝的遗愿。

②明志。即向刘禅表明自己的忠贞不二之心。

在前面教刘禅如何施政之后,诸葛亮忽而宕开笔墨,自叙平生志向,追叙自己21年来兢兢业业,报效蜀国的经历,旨在表明自己的忠贞之心。

不得不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懂得刚柔并济,安抚人心。他知道自己大权在握,树大招风;知道刘禅并非“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知道自己不能只对刘禅做训导,制规定,还得考虑两人之间君臣关系的微妙。于是他坦诚相待,诚挚恳切地自剖心迹,向刘禅披肝沥胆,表述忠心,希望刘禅消除疑虑,勿信谗言,说明自己的所作所为,皆是遵循先帝的旨意,自己并无不轨之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最后,诸葛亮即将离开帝都,奔赴前线,唯恐后方有失,所以再次强调郭攸之董允等人职责,劝诫刘后主“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并与开头举荐文武贤臣相呼应。

通观全文,六百余字有十三处提及“先帝”,虽是诸葛亮极力表达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报效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之心,也是用来激励、鞭策后主“以光先帝遗德”,千万不要辜负先帝的殷殷期望和群臣的耿耿忠心。

2、是否暗藏威胁

不过还有人这样解读出师表,认为诸葛亮实则是在暗示刘禅。

第一段

现在是危急的时刻,大家勤劳不懈,舍生忘死是因为你爹刘备。我们服从你不是因为你是皇帝,而是因为先帝对我们好,所以你要老实一点。

第二段

说侍卫和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该奖励就奖励,该惩罚就惩罚,千万不要法外开恩。这段话的意思是侍卫和臣僚都是我的人,你别乱动,而你的亲戚犯了法依然要严惩,不然走着瞧。

第三四段

诸葛亮往刘禅身边安插自己的人,而且说这是刘备认可的,如果你不用,那你就是不孝,我随时可以给你换下来。

第五段

诸葛亮觉得对的人,那就是对的。诸葛亮是有定义好人还是坏人的权利的。而且现在有的这些成就都是因为我和先帝共同打拼的。

第六七段

是说“我”早期的时候非常落魄。我能成为丞相都是因为先帝认可,是他觉得我办事可靠,而我也确实这二十一年都尽心尽力。我也特别想去打仗,至于我走了,郭攸之费祎董允想干什么你别拦着。再后面的就是你要完全听我们的,如果你反抗一下,那就是因为你没听费祎他们的忠言。

不过这种解读似乎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在多数人眼中,诸葛亮并非沉迷权贵之人,他对刘禅只是好心劝告,更重要的是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亡国三笑指的是哪三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亡国三笑这个成语相信有不少人都有听过了,一说起亡国三笑,估计大部分想到的就是周朝的褒姒笑烽火戏诸侯了。其实烽火戏诸侯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笑。所谓"亡国三笑",是指夏朝的妺喜笑裂缯之声、商朝妲己笑炮烙之刑、周朝褒姒笑烽火戏诸侯。《左传》中记载,"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先从妺喜说起,

  • 兰亭集序和道教有何关联,王羲之的道教情缘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王羲之和道教之间的关联,其实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跟他信奉道教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早期道教有很多教符,经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对他本人产生了影响。王羲之和道教结缘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所以王羲之也是一位坚定的道教信仰者。其实在王羲之的很多作品中

  • 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平安夜又来了,虽然是西方文化的节日,但是寓意着平平安安。咱们中国人干啥都讲究个吉祥,所以这么吉祥的节日咱们也小小的过个节啦。平安夜里送苹果是其中之一了,也还不能少了一些祝福语和金句进行搭配了。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平安夜送苹果朋友圈经典文案平安夜送苹果祝福语短句大全。平安夜暖心祝福语

  • 京剧中韩世忠服饰为何一边有水袖,一边没有呢?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在京剧当中,这种一边有水袖,一边没有水袖的这种服饰被称之为“斜劈蟒袍”,这种蟒袍不仅仅只有韩世忠有穿戴过,另外还有岳飞、穆桂英、关羽、钟无盐、项羽等等都这么穿戴过,在软靠或者硬靠外面斜披蟒袍,这种穿戴代表的意思是他(她)们都是随军征战,掌有帅印,坐镇中军帐,地位显赫的军队统帅

  • 徽州名菜一品锅的做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各个地方的名菜也还是很有个性的很有话说的,也体现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看菜其实就知道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怎么样的,最近网上火了一款叫“一品锅”的徽州菜,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菜的名字好像十分的特殊,那么这个“一品锅”的做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

  • 冬至吃什么最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2020年的冬至已经到来了,我们知道每个季节都有适合每个季节不同的食物,那么到了冬至,到了冬天,又该吃什么比较好呢?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一个大节日,有些地方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冬至之后,虽然昼长会逐渐增加,但并不代表温度会上升,因此还是会非常冷的。那冬至这样一个重要的

  • 吕端大事不糊涂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有一句自古以来都很流传的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此话出自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这里的“诸葛”,自然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名相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小心谨慎,谋事周密,终成一番事业。那么“吕端”指的是谁呢?他是北宋

  • 南派三叔的作品按什么顺序看?全部作品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盗墓笔记,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很多人都说,《盗墓笔记》系列的作品没有《鬼吹灯》系列的好看,觉得挖的坑实在太多。其实有这种感觉的朋友们大多数都是只看了《盗墓笔记1-8》的,前后都没有看过。其实说实话,《盗墓笔记1-8》只是南派三叔的一个铺垫,真正精彩的是后面的那几部作品。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

  • 大秦帝国秦军军歌作曲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横扫六国,建立了我国首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其实最早的秦仅仅之势周王朝一个牧马的部落,个受其他诸侯国鄙夷的野蛮之族。这也就是为何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周天子大骂秦国是个“养马奴”的原因了。公元前771年,由于曾经的烽火戏诸侯,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时,虽然看

  • 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意思是形容积极惊恐的时候,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紧张的要命,主要形容那些失败者的心理。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字,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