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彘字的成语故事

关于彘字的成语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33 更新时间:2024/3/26 6:47:43

“彘”读音为zhì,一般意思是指猪。彘这个字看起来比较复杂,属于生僻字的一种,在我国历史上关于“彘”字的故事有很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专门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彘”这个字,以及一些关于“彘”字的成语和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学习一下吧。

曾子——杀彘教子

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出自《韩非子·外诸说左上》

全文大意是: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在她后面边走边哭。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当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毫不犹豫就把猪杀了,煮给了儿子吃。

这个故事在于教育成年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能随便欺骗自己的孩子,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爱说谎的人。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说话算数。

樊哙项羽——彘肩斗酒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全文大意是:樊哙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这个故事是形容英雄的豪壮之气。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樊哙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身上都有一种豪壮的英雄之气。

刘词——狗彘不如

那樊受能、何徽被张元晖杀败,投南而走,于路劫掠辎重,为自保之计;又扬言契丹兵大至,官军已败,余众皆降。世宗闻此消息,遣近臣谕止之,二人不听,反将使者杀之。时世宗会战,军行太急,有刘词部领后军继进,正遇着樊、何二人。刘词问:“车驾何在?”樊爱能道:“契丹兵势甚盛,吾等皆败,即日车驾走潞州。公后军只宜速退,不然,损兵折将,亦是无益。”刘词大怒道:“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真狗彘不如也?”遂领兵前进,却遇北汉兵万余骑阻住去路,兵不能行。天色将晚,南风越猛,刘词挥兵冲击,军士皆鼓勇争先,砍死汉兵无算,余众各不能敌,自顾性命,都爬山越岭而逃。忽山坡后闪出赵匡胤来,因追杀北汉刘崇,得胜而回,遇见刘词,合兵一处追杀,汉兵十亡其九,势若山崩。二人直追过南平,乃收回人马,但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弃下辎重器械不可胜计。

—— 出自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

这个故事讲的是后周显德元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刘词获加官检校太尉。同月,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北汉世祖刘崇闻讯后,趁机联合契丹南下,进逼潞州。柴荣率军亲征,刘词则从镇所出发,领军参战。

三月十九日,后周军于高平县南的高原与北汉军展开决战。但战斗方才进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便首先败退,擅自南逃,使得东厢步、骑军大乱。柴荣被迫亲自率领骑兵临阵督战,后周军受到激励,奋勇向前,大败北汉军。

此时,刘词正率军赶赴高平,在途中遭遇南逃败军。樊爱能等人劝阻刘词说:"我军已败,不必再前进了。"刘词不听,并大骂道“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真狗彘不如也?”于是仍疾驰北上,于日暮时分及时抵达,与后周军主力会合,彻底击败了企图顽抗的北汉军一万人,临阵斩杀北汉大将张晖、枢密使王延嗣。战后,后周世宗柴荣对刘词颇为嘉赏,命他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都部署。

这个故事中的“狗彘不如”是形容人的品行如果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必将永远受万世唾骂,这也是现在通俗说的“猪狗不如”的前身。

好了,小编知道的关于“彘”的历史故事就这些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要补充的呢。随时欢迎留言讨论哦?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火锅的起源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火锅的起源的故事,那么这个关于这个火锅的起源到底有一些什么故事呢?还有这个火锅到底起源于中国哪里呢?这些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揭秘分析看看吧!火锅起源的争议太大太大了,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了,比较常规的两种说法

  • 火锅起源于四川还是重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火锅也还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最近不少冬天嘛,这个火锅是肯定少不了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火锅话说重庆人也爱吃,这个四川人也爱吃,而且这两个地方的火锅也非常知名了,那么就有人要问了,那这个火锅到底是起源于四川还是起源于这个重庆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里要准

  • 马首铜像将回圆明园,值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在2019年11月13日,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圆明园马首捐赠意识,在海外流失了100多年的圆明园马首在2007年的时候由澳门的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今年年内,这件文物将回到圆明园,

  •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黄发垂髫”这个成语,这个成语也非常有意思,最近关于这个成语问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个“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到底是指什么呢?到底是指儿童还是老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黄发垂髫

  • 人艰不拆是成语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人艰不拆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吧,这个词语很多人都在用,非常的有意思,但是最近这个词却被批评了,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人艰不拆是不是成语呢?人艰不拆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人艰不拆并不是成语,人艰不拆是网络词语,人艰不拆的意思是: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人艰不拆的

  •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长鼓舞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毕竟这个名族的东西也还是非常吸引人的,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长鼓舞到底是哪个名族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的情况到底吧!长鼓舞是:朝鲜族和瑶族的舞蹈了。多数在朝鲜族中常见,长鼓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写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秋天是真的要走了,于是这个秋思也越发的浓烈了,但是又想到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远去了,也是真的非常期待的,所以又想起了一首诗词其中有一句是:“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那么这一句诗的含义是什么呢?又是指的什么自然现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是指

  •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是哪一首?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大全合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是哪一首呢?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说起来就太复杂了,要说第一这个事情,还真的就是没法说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了,更多的小编也不说了,下面给大家继续带来了相关的盘点了,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吧!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3、

  • 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都有哪些?(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陶渊明想必大家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写的诗词非常多,都非常经典,所以也还是有很多人很多人学习观摩的,最近也有人问了,那如果要说这个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句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也一定别错过了!1、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原文:种豆南山下,草

  • 陶渊明的最经典10句诗是什么(含翻译、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陶渊明是真的非常非常的喜爱的,喜欢陶渊明那种非常非常给力的生活态度和田园生活,其实陶渊明不仅仅如此,陶渊明的各个方面都非常的给力,很值得学习的一个人,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陶渊明最经典的10句诗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赠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