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的含义是什么?

“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的含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4/1/24 13:50:16

说到管仲,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如果不熟悉,那你也肯定会知道“管鲍之交”这个成语了。这里面所讲的人物就是管仲与他的好基友鲍叔牙。管仲将齐国打造成为了一个“重商”之国。在华夏大地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圈子当中,齐国算是个另类了。正是由于齐国经济的强大,这才得以称霸春秋。管仲,本来一句好话,“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却变成了“重农抑商”的口号,那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慢慢道来。

说到管仲这个大名人,人家还是周王室的后裔。是周穆王一系的子孙,他的祖上在齐国做过官。但是,到管仲这里早就家道中落。所以,年轻时候的管仲也跟咱们一样,是个穷屌丝。好在有鲍叔牙这个好哥们,用管仲曾经回忆的话是这样说的: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管仲有了鲍叔牙这个哥们,俩人合伙做生意。鲍叔牙知道管仲很穷,所以每次分红都多给管仲一点。后来,生意做得不好,鲍叔牙也没有抱怨他。管仲求官吃瘪,当兵逃跑,这样的人我想也真就是鲍叔牙能容忍他。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后来管仲还是在公子纠那里找到了工作。这个公子纠就是齐僖公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兄弟,就是公子小白和太子诸儿。齐僖公死后,自然太子诸儿就继承了国君,就是齐襄公。这个齐襄公不愧是国君,有个跟段誉一样的爱好,喜欢了自己的妹妹。再后来,由于不走寻常路的齐襄公导致齐国发生了内乱。

此时,早就在国外避难的两兄弟,在齐襄公死后,一看时机成熟,是要是时候赶回来夺取大位了。这个时候,管仲就已经表现出他的才能了,主动要求在小白归国的途中埋伏,先结果了小白,助公子纠登上国君的位置。不过事与愿违,管仲的草丛蹲的不够好,没有射死小白。小白装死,躲过一劫。而后,公子纠以为大势已成,所以晃晃荡荡地赶往齐国临淄。此时的公子小白,却日夜兼程,在公子纠来到国都时候,小白早就变国君了。所以,公子纠一行只得灰溜溜跑回了自己外公家鲁国。

那鲁国也不是好欺负的啊,毕竟在春秋初年,兼并战争才刚刚开始,鲁国其实并不比齐国实力差,在某种程度是要强于齐国的。毕竟齐国在当时,可是在边疆。他的东边就已经是东夷这些少数民族了。不过,天佑齐国,姜子牙的国家不是好惹的。

齐国击败鲁国,还要求鲁国交出管仲和召忽。看来管仲是要死了,不!并没有,这是鲍叔牙的计策!鲍叔牙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好哥们死了。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但是,如果明晃晃的就召管仲肯定是不行的。那就通过这种方式,以押解囚犯的要求索要管仲。毕竟鲁国已经吓得要死,不得已就只好交出了管仲。可能怕死也有好处,因为不怕死的召忽此时已经自尽了。就这样,管仲被带到齐国后,在鲍叔牙的力荐下成为了齐国国相。

成为国相的管仲,开始大规模改革齐国,毕竟管仲不只是一个靠关系上位的人,他在齐国做了很多改革但是一句话却误解了千年。

管仲成为齐国宰相,首先就是将齐国人民划了个特区,然后在特区里面分片区。这里面管仲有句话被后来误解了几千年,管仲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管仲说:“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原本这四个职业是指:士兵、农民、工匠、商贾。但是,传下来士就变成士族也就是官员了。这个锅,管仲背了两千年。还有就是,管仲的四民分业所指是人民分专业。不同的专业干自己的事情,然后分乡,同一个专业的人在一起。

根据《国语》所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起码三万人(这个数字会比较接近,因为一般每户出一个士兵就够了),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这个就比较笼统,一般一户可以全家都干一个活,不过我们可以理解为户主)。剩余的就是农民,当时有四十五万户。但是这个分专业,到了后来就变成分等级,工商这个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变成了末流。我就不理解,要是没有工匠,锄头哪里来的,用手刨吗?真是为了划分等级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的配置,在管仲看来有几个好处:

第一,“相语以事,相示以巧”

就是大家干同样的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互相交流。这个,就好像现在的交流群和论坛。把熟悉行业的人放在一起,技艺水平就会慢慢提高。当时,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丝织品,不仅在齐国受到青睐,更是畅销整个东周列国。各国贵族以穿戴齐国丝织品为傲。《考工记》对齐国的记载相当多,可见齐国工匠技术之高,有着“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的美誉。

第二,“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

商人聚在一起就能了解各处的物价,发现商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这就像今天的超市和商业区,我们更喜欢在这里购物的原因第一是种类繁多,第二是货比三家。在齐国一样,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刺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平抑物价,还可以降低商人投资风险。毕竟,“傻子过年可以看对门”。

第三,营造一个氛围

毕竟大部分人都有从众心理,如果大家都干一个事,那自己也会安心做。就好像如果你的班上都在努力学习,你也当然心无旁骛。如果,有的人春招去了高校,你也要考虑要不要去,有人特招走了,你也会想我能不能特招。所以,如果大家干同一件事,当然就会安心去干。这个后来古代学的倒是不错,因为中国自从秦朝开始,一直都是“重农抑商”。那大家都在种地,起码没人觉得商人有多好。

第四,能够营造很好的教育环境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对于徒弟,我们可能不一定要那么倾心培养。毕竟,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何况说不定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很多时候都有传说中的了“留一手”。但是,对孩子就可能把毕生知识全部传授。毕竟,不留给孩子,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虽然,可能还是有可能“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是这个,额,好歹总比死在外人手里强那么一点点。

第五,打造春秋第一职业军人

管仲规划的十五个士乡里面,五家为一轨,十个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所以,齐国的常备兵就是三军,且三军是由齐桓公亲自统领,由齐国的世家大族高氏和国氏辅助,所以才有了“号令三军”这个成语。这样的好处就是国家的军人职业化,且掌握在国君手中。在春秋初年,还是延续着西周的制度。齐国的政令虽然看起来是由国君管辖,实际上一直控制在各大家族手上,所以齐国的国力没有迸发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无法整合齐国国力。而职业军人掌握在齐桓公手里很大的好处就是有了枪杆子,说什么话都硬气了。

再有在春秋初年,各国打仗都是延续西周制度利用士这个阶层作战。但是,士就好像日本浪人或者西方骑士一样,本身就是武士不需要训练且数量不多。而农民组成的徙卒战斗力相当有限。管仲扩大了士的编制,平时为农节省了国家开支,战时由于经过更多军事训练所以战斗力会高很多。这也是齐国能够称霸诸侯的原因。

正是“专业分工,军人职业化”使得管仲治理下的齐国能够欣欣向荣。管仲还有一项经济措施就是“国有化”,今天我们先不谈。也许太平之时,鲍叔牙能够统领齐国,但是要想使齐国迅速崛起,不再是跟鲁国平起平坐的存在,只有管仲才有如此才能。正是如此,齐国慢慢走向争霸中原的轨迹。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唾面自干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唾面自干这个成语,从字面上大致能看出意思,就是说脸上被人吐了口水,但是自己并不会把它擦掉或者洗掉,而是选择让它自己干了。人脸上粘上东西,本能的反应就是会把它擦掉,但是这样一种不管它让它自己干的行为,就让人不理解了。唾面自干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历史故事?是谁选择了唾面自干呢?出处刘殐的《隋唐嘉话》:娄

  • 井龙王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井龙王跟猪八戒有着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刘禹锡曾经在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龙对于一方水土的意义可见一斑了。通常情况,龙一般是在江河湖海之中,出则奔腾于九天之上,很少有龙会把自己困在一潭死水之中的。不过在西游记中让人诧异的是,乌鸡国御花园的一座枯井中,却生活着

  • 红孩儿是谁的徒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在西游记当中每一个妖鬼怪神都有着自己的师傅,一部分的神仙或是妖怪在书中被明确的交代了,而有一部分则没有交代。就比如说八戒与沙僧,两都是受到一位真人的提点,传艺,才得道升仙的。不过吴承恩却并没有在书中明确说明八戒与沙僧的师傅是谁。不过,有西游爱好者说猪八戒的师父是乌巢禅师,正确与否,我们不在这里讨论。

  • 西游记中红孩儿为什么不像牛?为何会三味真火?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红孩儿,住在六百里号山,驱使山神土地为仆从。由于唐僧被红孩儿给虐走了,于是孙悟空唤来了土地爷,询问起红孩儿的来历。这号山土地追随者红孩儿很多年,一口气便道出了红海儿的出生于来历。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

  • 盘点四副千古绝对的对联,看它们背后都有着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对联,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魂宝,得到了很多朋友们的喜爱。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著名的对联流传着,让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4副千古绝对的对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吧。第1副对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失我焉支山,妇女无颜色”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在2000多年以前,匈奴很是强大,曾经一度压的中原王朝抬不起头。不过到了后来,匈奴人便发出了这样的千古悲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那么祁连山以焉支山这两个地方为何那么重要呢?以至于失去它们后,匈奴人发出这样的悲鸣?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

  • 秋分之后还热吗?有什么饮食讲究应该吃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秋分时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地区的天气也在逐渐变化,温度一点点的下降,秋装也都上新了。不过民间还有所谓的秋老虎,不知道在秋分之后,天气还会不会继续热很久呢?古人讲究在不同的时间段要吃合适的食物,那么,在秋分之后应该吃些什么比较好呢?秋分时节有什么饮食讲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秋分(autumnaleq

  • 指环王甘道夫为什么不拿魔戒?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指环王》这部电影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有看过了,有的甚至还看过原著。看过电影的朋友们若是心细的话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甘道夫从来不敢亲自去拿魔戒,甚至是不敢触摸或者离魔戒太近,那么这是为何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甘道夫其实是怕魔戒里强大的力量会控制他,并凭借他的魔法

  • 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很多人都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过的道理,的确,钱作为交易的货币,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很多财富的,合理安排支出,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在古代,却有一个成语“千金买骨”,要的是千里马,买回来的却是一堆没有用的死掉的千里马的骨头,这是怎么一回事?

  • 指环王索伦与史矛戈哪个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索伦,相信看过《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朋友们都很清楚,是整个中土世界中的大BOSS,一直是中途各族中的第一强者。不过纵观《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似乎索伦一直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战绩呢,基本上都是熟人浪潮与各种花式巨兽所打下来的天下,没有体现出索伦的个人实力。但是史矛戈就不一样了,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