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失我焉支山,妇女无颜色”是什么意思?

“失我焉支山,妇女无颜色”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3/12/26 4:17:13

在2000多年以前,匈奴很是强大,曾经一度压的中原王朝抬不起头。不过到了后来,匈奴人便发出了这样的千古悲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那么祁连山以焉支山这两个地方为何那么重要呢?以至于失去它们后,匈奴人发出这样的悲鸣?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活动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地区和以南的“河南地”(鄂尔多斯草原)一带。战国时期,匈奴在燕、赵、秦以北游牧,和中原各国屡有冲突,赵国名将李牧大败匈奴,使其不敢南侵。战国后期,中原诸侯国互相征伐,匈奴也乘乱发展壮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将匈奴逐出河套地区。因匈奴游牧性质,居无定所,想要一举消灭并非易事,而且成本太高(大军出击后勤是最大负担,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对方)。因此,秦朝在燕、赵、秦旧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漫长的长城防御工事以防匈奴南下。

秦末,天下大乱,匈奴也趁机南下,侵占大量地盘。河套地区又被匈奴侵占,河西走廊也被匈奴控制。等到西汉统一中国之时,匈奴也差不多完成统一,建立起一个以冒顿单于为首的强大而辽阔的匈奴汗国。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于公元前200年,向匈奴发起攻击,结果却大败,连自己都被围困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差点儿就丢了老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匈奴汗国东至辽东半岛,河西走廊及以西的西域诸国皆在匈奴控制之下。若论地盘大小,匈奴比刚完成统一后的西汉疆域不相上下。而且匈奴还在四处扩张,对汉王朝虎视眈眈,两大势力势必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由于汉王朝刚建立,内部还不稳定,而且经过秦末乱世,整个社会需要休养生息,汉朝遂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之策,以拖过生存期瓶颈,再图将来。

话说匈奴由于地盘太大,大致分单于王庭以及左右贤王三部进行管理。单于王庭居中,左贤王居东,右贤王居西。河西走廊及西域都为右贤王的势力范围,右贤王王庭最初在巴里坤一带。在右贤王的地盘上,河西走廊里面的一片片绿洲则是其最肥美的土地,水草丰美,可耕可牧。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面是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脉,北面是阿拉善高原,以及由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等组成的环境恶劣区域。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虽然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少雨,但是因为有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这条长廊内倒是罕见地出现了上千条河流,其中最大的三条河流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尤其是流经张掖一带的黑河,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正是这三大内河水系在河西走廊内孕育出了大片绿洲,尤其是张掖、武威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这大片肥沃的绿洲可供匈奴人快乐地放牧,衣食无忧,比起塞外、漠北的苦寒和贫瘠,这里就是天堂。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焉支山风景秀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留世。因山中盛产一种紫红色的红蓝花,其汁液可用来做胭脂,因此也叫胭脂山。虽然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女人来说。但和生存相比,其分量要轻得多了。焉支山的重要,绝不仅仅是因为匈奴失去它就没有胭脂可用了。

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用明代名臣杨一清的一句话即可:“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而焉支山对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在地图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焉支山处在河西走廊最窄的蜂腰之处。南面的祁连山和北面的龙首山相对,而焉支山正处于二者形成的走廊中间,就像拦路虎一样。要想穿过河西走廊,只能绕道焉支山北或者山南。拿下焉支山这个地势险要的制高点,可以控厄河西走廊,焉支山是河西走廊东段真正的咽喉之地,因此焉支山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

不但如此,因为北面的龙首山挡住了南下的风沙和寒流,在焉支山南边又有西大河和黑河支流等河流流经,使得这里有了极其优质的大草原,即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山丹军马场所在。山丹军马场的历史是从西汉拿下焉支山,霍去病设立后开始的。不过在此之前,那里是匈奴人的快乐放牧地,赖以生存的家园。

汉朝之前,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以松散的部落形式存在,并未形成真正统一的大联盟,袭扰汉地边境的多是小股零散游牧骑兵,抢一把就跑,根本没有有效的组织。但是匈奴汗国成立后,以国家形式组织的大规模的骑兵,其团队作战的战斗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对中原王朝来说这就是噩梦。战马就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掌握这种资源,就占有巨大的优势,无论对汉朝或是对匈奴来说,皆是如此。顺带说一下,后来的北宋因为没有河西,缺少战马,最终亡于游牧势力之手。

汉武帝时,经过张骞“凿空”西域以及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汉朝对匈奴的反攻正式打响。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强势攻击下,不但夺回了河套地区,而且将河西走廊牢牢控制在手中。从此漠南无王庭,难怪匈奴失去祁连山和焉支山后会如此悲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秋分之后还热吗?有什么饮食讲究应该吃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秋分时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地区的天气也在逐渐变化,温度一点点的下降,秋装也都上新了。不过民间还有所谓的秋老虎,不知道在秋分之后,天气还会不会继续热很久呢?古人讲究在不同的时间段要吃合适的食物,那么,在秋分之后应该吃些什么比较好呢?秋分时节有什么饮食讲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秋分(autumnaleq

  • 指环王甘道夫为什么不拿魔戒?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指环王》这部电影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有看过了,有的甚至还看过原著。看过电影的朋友们若是心细的话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甘道夫从来不敢亲自去拿魔戒,甚至是不敢触摸或者离魔戒太近,那么这是为何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甘道夫其实是怕魔戒里强大的力量会控制他,并凭借他的魔法

  • 千金买骨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很多人都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过的道理,的确,钱作为交易的货币,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很多财富的,合理安排支出,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在古代,却有一个成语“千金买骨”,要的是千里马,买回来的却是一堆没有用的死掉的千里马的骨头,这是怎么一回事?

  • 指环王索伦与史矛戈哪个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索伦,相信看过《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朋友们都很清楚,是整个中土世界中的大BOSS,一直是中途各族中的第一强者。不过纵观《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似乎索伦一直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战绩呢,基本上都是熟人浪潮与各种花式巨兽所打下来的天下,没有体现出索伦的个人实力。但是史矛戈就不一样了,各种

  • 指环王实力排名是怎样的?人皇阿拉贡连前十都进不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托尔金的《指环王》系列长篇小说,这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从《指环王》三部曲到《霍比特人》三部曲,目前总共6部电影,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最为魅力壮阔的中土世界,同时也为观众们呈现出了各路风骚的英雄人物。今天小编就来给他们做一个他们的战斗力排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NO.16 都灵王族金雳金雳是护戒

  • 指环王中有哪些种族?各种族有什么特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托尔金笔下的著作《指环王》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尔金原本的意思应该是想通过中土战争让人们珍惜世界的和平,因为他在这部作品的前言中有写到《魔戒》影射了世界大战,不论是就过程还是结果而言,那场真实的转正与传奇的战争都是各不相同的。若是说真实的战争激发了托尔金创作的灵感,并且指导了传奇战争的发展的话

  • 文言文版《指环王》之人皇阿拉贡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托尔金的《指环王》相信有不少下伙伴们都在关注了,托尔金的长篇小说就像是中国的金庸武侠小说一样,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以往我们所看所问都是以白话文的形式来欣赏《指环王》这部作品的。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若是把《指环王》里的故事翻译成文言文会是什么感觉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篇文言文版的人皇阿拉贡的传记

  • 历史上谁被封为冠军侯?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古代有非常多的爵位,用来赏赐给建立功勋的人既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一种鼓励,不过侯爵也是分赞扬的和讽刺的,比如说海昏侯就很明显是一个带有讽刺含义的爵位名称。不过,冠军侯肯定就不是如此了,冠军在现代的意义是第一名,不过放在冠军侯里面,有是什么意思呢?古代有谁被封为了冠军侯呢?冠军侯,是西汉曾经出

  • 为什么说树脂画毁三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树脂画其实小编不太了解,但是其实关注的人也不少,最近很多人都说了,这个树脂画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东西非常的新奇,非常的有意思,所以还不错哦,所以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树脂画话说会毁三代啊,这是啥情况啊?还有这个树脂画到底有没有市场呢?这个也还是挺让人关注的呀?下面就着这个问

  • 衔环结草是什么意思?衔环结草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在古代的意思是,感恩报德,受人恩惠定当厚报,只是在现代已经很少会用到这个成语了。不过衔环结草背后的两个典故还是比较有思考空间的,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衔环”的典故是发生在东汉时期,“结草”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成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