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大家都爱俞飞鸿的婚姻观?俞飞鸿是怎么成为文艺青年们的女神的?

为什么大家都爱俞飞鸿的婚姻观?俞飞鸿是怎么成为文艺青年们的女神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4/2/9 22:39:01

最近,俞飞鸿在之前一个节目上所表达的婚姻观又被网友给刷屏了,今天已经47岁的俞飞鸿依旧单身,但是从她的身上却看不出什么岁月的痕迹,依然是那个光鲜又迷人的她。好像最近很多艺青年,或者是中年们都很迷俞飞鸿,为什么俞飞鸿会有这样的魅力呢?可能大家对长得又好看又有才华的女人会觉得太强势,男人逐渐就成了弱势的一方,自然能配得上的人就很少,但是俞飞鸿的婚姻观却获得了满堂喝彩,这种随性的人生又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呢?

“你真的是很好看啊!”

去年,在北京一茶馆,许知远局促不安,脸上泛起青涩的潮红,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

这是许知远少见的放弃了宏大叙事、抽象词汇,如此通俗生活化的形容一个人。

在此之前,许知远留给大家的印象,则是他那一套个性鲜明的公知语汇。

翻译过来就是,装,不说人话。

“你的眼睛一闪寒光,迷乱我的软弱心肠。”

窦文涛拉着冯唐说,“冯唐兄,你是诗人,我也写过两句诗,是写给她的,你看看怎么样?”

“她”就坐在旁边,这种表白可谓直白而浓烈。

同样,这也是一贯藏拙、有意将语言粗鄙化的窦文涛,第一次文雅了起来,说自己写诗。

很有意思的是,许知远和窦文涛似乎是中年男主持人语汇里的两个极端。

一个阳春白雪,爱说抽象的大词;一个下里巴人,总讲具体的小事。

而上面评价“她”的话,风格正好反了过来。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评价还是同一个人----

俞飞鸿

俞飞鸿是谁?又为如此招中年知识分子的爱慕?

在容貌上来说,俞飞鸿有点像艳极一时的周璇;在气质上来说,神似息影后写作的胡因梦。

周璇

胡因梦

当然,俞飞鸿比以上两位都少了些传奇性。

不像周璇绚烂与凄苦交织的短暂一生;也不像胡因梦中年突然息影的大彻大悟。

息影前胡因梦

俞飞鸿的身上有一种波澜不惊的力量,这种力量似乎与生俱来。

影视行业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欲望发酵、内心异化的地方。

这里竞争激烈,也不乏手段残酷。

但俞飞鸿通常是表现得,坦然通透,从不慌张。

那么她的这种秩序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大概是童年,和过往的经历。

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优渥的家庭条件、严格而传统的家教。

少年的俞飞鸿,又努力又幸运。

1979年,俞飞鸿8岁,演了第一部戏。

16岁主演电影。

18岁考入北影,被称为十年一遇的校花,男生们都想去追,却又望而却步。

她的室友接受采访时则说:

她不仅最漂亮,也是聪明的,更是最努力的。

大家都自谈恋爱时,她专注学英语,后来直接能用英语演戏。

大家都在睡懒觉时,她却每天在练晨功,最后拿奖学金。

大三时,因为成绩优异,被老师推荐到好莱坞,出演颖导演的《喜福会》。

21岁的俞飞鸿因为表现突出,获得导演制片人极度认可,有机会留在好莱坞发展,拿到绿卡。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发展机会,更何况对一个21岁小孩的诱惑力?

她拒绝了,回去继续读书。

毕业后,没有去娱乐圈发展,留校当了老师。

任教一年之后,她觉得当下的生活太安逸了。

从小就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生活,她想要真正逃离一次。

独自一人去了美国留学,一去三年。

三年之后一回来,《牵手》的导演找到她,让她当女主,她看了看剧本。

不当!她觉得女配的角色更适合她。

那是一个毕业后到北京发展的年轻姑娘,也是一个知书达理、一反常态的“小三”。

年轻人刚进社会时的纯真懵懂,俞飞鸿诠释的淋漓尽致。

俞飞鸿这个名字,也开始被大众所熟知。

1996年,俞飞鸿冥冥中跟一部电影联系在了一起。

那天她从美国回来休假,在飞机上读到了一篇短篇小说,是须兰的《银杏,银杏》。

故事本身很短,俞飞鸿和这本书的故事却很长。

也许是被书中的古意所吸引,也是被书中的人物所触动,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故事挥之不去。

俞飞鸿想表达出来,非说不可。

好友王朔提醒了她,“既然这么喜欢,不如自己拍。”

时间到了2001年,俞飞鸿买下了《银杏,银杏》的版权。

接着她推掉大部分的戏,花了四年的时间来改编剧本。

来帮忙的朋友也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王朔、姜文、严歌苓。

有了剧本,就得找投资。

此时的俞飞鸿,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家里宠着的小姑娘了。

为了给电影融资,她说了很多话,见了很多人。

2009年,筹备结束,准备开拍。这一年,俞飞鸿38岁。

走到这一步,俞飞鸿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里,资本进入了中国电影市场,大投资的商业大片不断,明星的片酬不断攀升。

对于俞飞鸿个人来说,这十年又几乎是一个女演员最好的十年。

表演开始趋于成熟,对人世的感悟力急剧增加,爆发力处于巅峰。

但她把最好的十年都给了这部电影,《爱有来生》(改编自《银杏,银杏》)。

这也的确是俞飞鸿的性格,对于知名度、曝光率,她总是超乎寻常的达观和静。

对于娱乐圈这个名利场,她永远是若即若离,有意地保持着距离。

《爱有来生》开拍后,连续遭遇恶劣天气、人员变动、资金链断裂等困难。

为了继续拍完,俞飞鸿曾四处筹钱、卖房子,每天心急如焚。

但尽管呕心沥血,艰辛如此,花了4000万投资的《爱有来生》,最终却只有200万票房。

但这样的结果,俞飞鸿却看得很淡。

她所看重的,是表达,是为了满足自己非说不可的欲望。

电影结束后,在片尾写着“谨以此片献给天上的同学潘云晖” 。

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拍给她这位罹患白血病的多年好友。

当然,必然也是拍给那段日子的自己。

完成了这个,她也就丧失了全部的动力。

《爱有来生》这部电影,和它所讲述的故事一样,独特而颇为传奇。

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旷世绝恋,风格忧郁又古意十足。

俞飞鸿一人分饰两角,加起来的台词却寥寥无几。

内心波涛汹涌,而脸上却冷若冰霜。

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深怀飞蛾扑火般的献身精神,悲情而极致浪漫。

如今,演员拍电影成风,人人都想当回导演。

玩票捞钱的有,真想说话的也有,毕竟文艺工作者,谁没有个表达的欲望。

可惜的是,像俞飞鸿这样执拗、舍弃一切、敬畏电影的,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再没有了。

飞蛾扑火时的忘我,是演员、导演俞飞鸿所散发的魅力。

而女人俞飞鸿的最大魅力,则是无欲则刚。

没有什么好与不好,要或不要,必须或不必须。

更无所谓红或不红,成名或不成名了。

在爱豆、小鲜肉、老戏骨、大IP这些概念换了一波又一波,而俞飞鸿始终置身事外。

至今还没开过个人微博,从来不上真人秀。

不在乎谈论年龄,也不在乎大家对她演技的质疑。

被误解了不会急于争辩,被伤害了更不会咄咄逼人。

于是她一直不温不火,也一直有一种镇定之美。

欲望和虚荣本是人之天性,但也同样是人之劣根。

如何在红尘俗世中,如何欣然往之闲庭信步?

如何不慌张、不局促、永远得体?

如何坦然、通透、镇定自若?

这是俞飞鸿让很多男人望叹弗如的地方。

也是文艺男中年喜欢俞飞鸿的原因。

比如这两位。俞飞鸿跟许知远聊天时说,看完《梵高自传》只有一个感受,就是“感谢上帝赐我平庸”。

想到窦文涛对俞飞鸿说过的一句话:

“不!我在你这样的女性面前会觉得不自信,很自卑,不敢想说真的要跟你好(在一起),觉得你真的很优秀!”

窦文涛啊窦文涛。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哪些名词专门形容不同年纪的人?这些词语也太美了吧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古人对自己的年纪是有非常多的讲究的,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自己年龄,而是会用一些词语替代,也是多了几分风情。当中中国自古就很含蓄,不喜欢直来直往,所以对于不同年纪也有很多专门的形容词,可能大家也都是没有听说过,毕竟要是现代人这样的话就会被当做是矫情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美轮美奂的形容词吧。现在人们说年

  • 彩礼不得超过两万火了,可中国古代彩礼史却源远又流长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彩礼这个事情小编觉得自己身边还是比较的简单的一点的,什么几万块就能搞定的,但是小编听说有的地方那就不简单了,什么几十万,上百万都是小儿科的,其实想想也觉得是可怕的,最近在兰考县地区就火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规定了彩礼不得超过两万火了,看到这小编就想起来了中国古代整个彩礼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真的让人

  • 孔子二十句做人哲理金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的伟大在于千年前就能参透人生中的许多道理,并且世世代代都能被人接受适用。我们虽然都能在孔子的著作里发现大智慧,体会出人生的哲学,但是道理都懂了怎么能为我们所用就要看每个人的方式和行动力了,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下面就为大家整理出了孔子的二十句哲理金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启发。孔

  • 夏至是什么时候?吃什么好?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夏至这个节日了,这个节日也是十分的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小编一直以为夏至就是夏天来了的意思,其实并不是的,而且还有着更多非凡意义的,下面我们就着夏至这个节日一起来给大家说说夏至这个节日的时间吧,还有夏至我们应该吃什么比较好,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夏至是我国传统的节

  • 《永乐大典》一共包含了哪些内容?《永乐大典》保存下来的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永乐大典》是清朝永乐年间,由2000多名学者花费5年时间完成的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一共有一万多册,字数达到了惊人的3.7亿字,估计一个人想全部读完一辈子时间可能都是不够的。那《永乐大典》中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既然是百科全书肯定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全部包含其中了,所以对我们了解古

  • 变化无方典故出处介绍,变化无方意思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中前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就是官渡之战了,曹操也正是因为取得了这场胜利才能统一北方。不过当时天下人都不怎么看好曹操,毕竟袁绍不管是兵力还是人才都比曹操要多,但是袁绍轻敌让自己复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之前就已经有人提醒袁绍曹操用兵变幻莫测不可轻敌,但袁绍怎么会把一个曹操放在眼里呢?这次讲的成语变化无方也

  • 变心易虑典故出处介绍,变心易虑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孙策死后把东吴交给孙权来打理,没想到在孙权的带领下东吴日益壮大,成为了三国中唯一能和曹魏抗衡的国家。其实很多人都对孙权的评价很高,认为孙权是曹操还有刘备中情商最高的人,东吴始终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内斗这方面孙权是做的很好的。而且孙权也是一位能放下自己身段的人,这次讲的成语变心易虑背后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 宾客如云典故出处介绍,宾客如云到底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和大家讲讲宾客如云这个成语的典故还有意思,宾客如云也算是我们现在依然非常实习的成语,不过它的出现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和宾客如云意思相近的成语也不少的,但还是保留了下来说明古人也是非常喜欢用这个词,毕竟在古代很多成语都被同化或者被替代,能保存至今的也是归纳方面做的特备好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书法家都爱写上善若水?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我们并不少见,甚至很多人的签名用的就是上善若水,那上善若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个解答,其实不只是我们现代人喜欢用上善若水,古代很多书法家也喜欢写着四个字。因为上善若水实际上还隐喻了很多人生的境界在其中,从古人不同的诗句里多多少少还是能体会出来

  • 抽象画应该怎么欣赏?想看懂抽象艺术其实并不难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抽象画我们肯定都会知道毕加索,也许我们并没有好好欣赏过他的画,但这个标签我们还是知道的。抽象艺术是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可能我们大多数人更加接受传统的具象艺术,毕竟画的是什么我们一眼就能看的出,如果不像的话我们就会他的他画的不好。但是抽象艺术一般人是不知道去怎么欣赏的,因为什么东西都不像,而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