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处介绍

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同符合契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2/9 22:41:56

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可能是最来之不易的,这可能都要靠孙权的哥哥孙策为他建立了好的基础。孙策被称为是江东小霸王,还有人说他是小项羽,总之就是能打的象征。只可惜孙策英年早逝,只能把政权交给自己的弟弟孙权。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孙策发明的成语“同符合契”,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又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历》,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主人公是孙策。原文如下:

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初孙策在江都期间,张纮因母亲病逝也留在江都。孙策多次前去拜访张纮,向他请教天下局势……张纮见孙策的豪言壮语都发自内心,言辞慷慨激昂,不禁被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所打动,便向孙策表示:“从前周朝国运衰落,齐国和晋国奋发图强,使得周朝重现昔日的辉煌。王室稳固后,各路诸侯各尽其职,天下也因此太平。

如今将军您继承了令尊的事业,又素有彪悍、骁勇的名望,如果投奔丹阳,在吴郡和会稽一带招兵买马,壮大力量,那么必将兼并荆州和扬州,实现报仇的愿望。之后将军再据守长江,歼灭奸贼,辅佐王室,功劳等同于当年的齐桓公晋文公。这就不仅仅是成为朝廷外藩那样简单的事情。当今天下大乱,如果您大功告成,我一定与朋友一起渡江南下。”

孙策非常高兴,对张纮说道:“我与您的见解完全相同,我们的友谊牢不可破。今天我就动身离去,我的母亲和弟弟们都交给您,我孙策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了。”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孙策口中的“同符合契”,意为完全相同。这也是由孙策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孙策在江都拜访张纮之时,正值孙策的父亲被荆州牧刘表所杀后不久,孙策一心想要为父亲复仇,于是拜访已刚刚年满四十的淮泗名士张纮,像张纮提出了自己打算占据吴郡、会稽的打算。对于孙策这位十八岁的年轻人,张纮非常欣赏,不仅赞同孙策的战略构想,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一旦孙策起事,自己将全力协助。对此,孙策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托付给张纮照料,自己则孤身一人前往寿春,并从此开始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所向无敌是什么意思?所向无敌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如果给三国里的人物做一个最受女生欢迎的排名,大都督周瑜肯定是排前三的人选。因为在三国里周瑜是少有会被描写外贸英俊的人,而且还懂音乐,这样的大才子放到现代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人选的。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周瑜发明的成语“所向无敌”,其实这个成语知道今天依然是一个高频成语,我们肯定都知道

  • 安于泰山是什么意思?安于泰山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安于泰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其实和稳如泰山是一样的。其实有很多成语从古代到现代,意思没有变但是字可能会改动一些,而且古代人不像我们只用同一个成语,只要是文人就可以自己发明成语,而且俗话说得好文人相轻,可能大家都互看不上别人用的成语呢,所以怎么样也要改几个字不过意思大致还是相同。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安于泰山的

  • 中国的端午节真的被韩国拿去申遗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的端午节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节日它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辨的,但是想必在前些年也有人听说了中国的端午节竟然被韩国被拿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那么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吧!首先韩国早就把端午节给申遗了这个事情发生在2005年11月,而且成功了,但是中国却没有,中国是

  • 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杀生之柄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这次为大家介绍一个成语叫杀生之柄,虽然这不是一个常用成语,但是放在古代还是非常出名的,这次就通过三国志里面的一篇故事帮助大家了解这个成语。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在三国中并不是很出名,但是曾为曹操立下过不少功劳,而且还有能力自制军队。而且他还成功击退过一次关羽,也是让曹操刮目相看,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今天

  • 端午节竟然是中国第一个申请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端午节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纪念屈原呀,还有就是烧艾草等等,反正习俗也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习俗了,那么今天给大家说点不一样的东西,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知道吧,其实端午节是中国第一个申请成功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哦,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

  • 视民如伤是什么意思?视民如伤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在三国时期,要想称王并不是光靠强大的军队就行,你还要想办法得民心。其实孙权和刘备都是比较仁义的君主,而且对百姓很好所以慢慢在各自的地方建立起了民心。而曹操属于接替汉室,所以百姓喜不喜欢他都得接受,但是曹操杀戮成性也是出了名的,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跑主要也是怕曹操屠城。所以明主还需要有一颗视民如伤的心。下

  • 端午节非遗申请成功你知道有多难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端午节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节日吧,是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现在也的的确确都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大家也听说过吧,那就是韩国以前竟然也把端午节作为节日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所以中国的端午节申遗到底有多难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看看到

  • 言笑自若是什么意思?言笑自若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言笑自若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讲述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关羽刮骨疗毒”。当然关羽刮骨疗毒实在正史中也有记载的事情,只能感叹关羽的意志力实在太过强大,如果是一般人估计肯定就疼晕过去了。而关羽还能一边刮毒,一边同旁人下棋也是非常言笑自若了。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成语也有

  • 身首分离是什么意思?身首分离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身首分离这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是在战国时期创作的一部史诗巨作。当然里面还有很多为我们所用而且熟知的成语,今天先为大家讲讲身首分离这个成语和含义还有典故。其实这个成语被人知道还是在《三国志》,其中曹丕在分析刘备为何败给陆逊是有提到过。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这个故事,还有首身分离的意思,一起来看看

  • 谈笑自若是什么意思?谈笑自若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其实在编写书中内容时,就自己创建了很多成语在里面,很多成语也是更加形象的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成语叫谈笑自若,其中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当时赤壁大战已过,但是吴蜀联军还并没有发送警惕,准备乘胜追击,想要从曹操手上占更多便宜过来。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