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人见面,相互之间会怎么行礼?

宋朝人见面,相互之间会怎么行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68 更新时间:2024/2/9 22:45:33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极其重视礼节。在古代,人与人见面打招呼,行礼是很重要的,完全不同于现在,而且在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人见面,行礼的方式也是有所差别的。那么在宋代,人们见面应当如何行礼?君臣之间,官员之间,男女之间行礼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宋朝的君臣见面、平民见官、官与官之间、民与民之间、男与女之间,应该行什么礼呢?下面我们分别说说。

1、君臣见面之礼

在私下的场合,宋朝官员与皇帝见面,当行何礼,我倾向于认为,是行揖拜礼,而非跪拜礼。南宋人胡铨在《经筵玉音问答》中记录了他与宋孝宗内廷花园彻夜长谈的情景,其中写道:“上握手谓予曰:‘昨夕之乐,愿卿勿忘。’予答曰:‘小臣当图报陛下,且尚有侍宴之日。’于是侍上入内,至候春门,予揖退。”这里,臣对君的告别礼仪便为揖拜礼。

那么在朝堂之上呢?如果是大朝会(通常在元旦、冬至等重大节日举行),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少不了臣向君跪拜的礼仪;但日常的常朝会,我倾向于认为:不需行跪拜之礼。理由是——据《宋史•礼志》,淳化三年,宋廷申举常参礼仪,将“朝堂行私礼,跪拜;待漏行立失序;谈笑喧哗;入正衙门执笏不端;行立迟缓;至班列行立不正;趋拜失仪;言语微喧;穿班仗;出阁门不即就班;无故离位;廊下食;行坐失仪;入朝及退朝不从正衙门出入;非公事入中书”等十五项行为列为失仪,“犯者夺俸一月”。由此看来,宋臣常参时似乎并不行跪拜礼。

2、平民遇到皇帝

老百姓见了皇帝,是不是一定要跪拜呢?从史料判断,不一定要下跪。来看两个例子:据宋人王明清《挥麈录》,宋真宗西祀汾阴、途经泰山脚下被当地民众围观:“大中祥符间,章圣祀汾阴,至泰山下,聚观者几数万人,阗拥道路,警跸不能进”。显然,这并不是官方组织的跪迎,所以秩序非常混乱。《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也记录了宋真宗的一次出巡:咸平四年(1001)八月,“上观稼北郊,宴射于含芳园。都人望见乘舆,抃跃称万岁”。开封市民看到皇帝的乘舆,只是欢呼雀跃,而不是惶然跪倒。

3、官与官、民与民之间

至于官员、平民彼此之间的行礼,可以肯定地说,是行揖礼或叉手礼。这里列举两条证据:

其一,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蒙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只是“长揖”,通事(翻译)命他“跪”,文天祥说:“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礼毕,可赘跪乎?”文天祥只揖不跪,因为跪并不是宋朝官员之间的礼仪。

其二,南宋时,宋朝官员楼钥出使金国,发现被金人统治的汴京人在接待客人时兼用跪礼与揖礼:“或跪或喏”。楼钥说,“跪者胡礼,喏者犹是中原礼数。”“喏”即问候语,通常跟揖礼、叉手礼相配合。可见依宋人礼仪,老百姓日常待人接物是不用跪礼的。

宋人之间相互问候,非常流行“叉手礼”。宋代的蒙类教材《训蒙法》载,“小儿六岁入学,先数叉手:以左手紧把高手,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也。”翻译一下:行叉手礼时,两手交握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左手拇指向上,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伸直。

叉手礼较揖礼为轻,揖礼又较跪拜礼为轻。我们从宋代的图像史料还发现,宋朝大臣在私人场合,向皇后行叉手礼即可。南宋宫廷画师绘画的《女孝经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便绘有一个场景:皇后与皇帝、大臣见面,大臣行叉手礼。

4、男女之间的行礼

宋话本《错斩崔宁》中有一处细节:“那后生放下搭膊,向前深深作揖:‘小娘子独行无伴,却是往那里去的?’小娘子还了万福,道:‘是奴家要往爹娘家去,因走不上,权歇在此。’”可见,宋朝时,男子向女子行礼时,一般为揖礼;女子则还以“万福”礼。所谓“万福”礼,是指女性行礼时,双手相交至胸腹间,微曲膝,低首,同时口念“万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唐宋时期,女性不行跪拜礼。

总而言之,男人行叉手礼,女子行万福礼,乃是宋朝最为常见的日常礼仪。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古人的化妆品真的是重金属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认为,现存的画作、古籍中对于古人的化妆品的记载,让人不禁毛骨悚然,因为那些化妆品里面含有重金属,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是长期使用,自然对皮肤非常不好。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难道就发现不了那些看似效果很好,实则伤害皮肤的化妆品是不可用的吗?如果他们知道,又会不会发

  •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九个景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这三场大战也确立了三国的进程。拿到了现代这三场战争的地点又是在哪呢?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九个景点,这九个景点背后的故事也非常精彩,相信读过三国的你肯定都会知道。如果以后有机会去到这些地方一定不要忘了去三国遗址看看。熟读三国的人都

  • 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能在追剧的时候听到一个对皇帝称呼,九五之尊。这几个字单独拆开,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但是合在一起,仿佛就带上了一种光环,极其尊贵的地位让人无法直视。我们也知道,古人经常给一件特定的事物或一类人取一个代号,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皇帝叫做“九五之尊”?这其中有着什么样

  • 独特的寺院茶文化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现今也存在着非常多的茶楼,虽然或多或少都会带上些其他商业运作来维持“茶”的生存,但茶文化却也算是遍及各个地区,包括在寺院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寺院茶文化。那么,在寺院中的茶文化有些什么特点?比之寻常所见的茶文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 古琴上的琴弦分别叫做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常常能在影视剧、小说中见到一种乐器——古琴,不同于古筝,它的声音更加质朴醇厚,弹奏起来,仿佛在听一个岁月老人低沉诉说。作为一种弦乐,琴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钢琴有琴键一样,那么,古琴一般又有几根琴弦?每一根叫做什么名字?它们所能演奏出来的音律又是什么呢?古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它被称之

  •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孔子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当然了,关于孔子的讨论也是有很多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编也是觉得非常的好奇,莫非是为了要人去死?还是其他的意思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

  • 谷雨得名于雨生百谷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2018年的4月20日,是老历的三月初五了,这一天也是传说中的中国二十节气中的谷雨了,这个节日也非常的重要了,那么有的网友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谷雨这个节气名字是得名于雨声百谷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学习!倪方六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

  • 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织布声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各种诗词歌赋,其中一首木兰诗大多数人肯定都是知道的,木兰诗体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非常的励志,巾帼不让须眉。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织布声吗?小编也是觉得很疑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花木兰

  • 上巳节与清明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过完了清明节,又迎来上巳节,而今年的上巳节显然与往年不同。在此之前,共青团中央曾经发出一篇微博,将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中国华服日”,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巳节与清明节的时间相隔非常近,并且都属于郊外的活动,那么这两个节日之间有没有可能相逢到同一天呢?上巳节,是我国

  • 古代过不过元旦节?古代的元旦节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指的是公元纪年法中的一年开头的第一天,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然而在古代其实也有元旦,只不过当时不可能采用公元纪年,因此古代的元旦指的就是现在的春节,既农历的新年第一天。那么,在这一天,古代又会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北宋时期的元旦节吧。北宋时期也过元旦。只是,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