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丕综合考虑哪些方面因素,夷陵之战时放弃攻打东吴?-趣历史网

曹丕综合考虑哪些方面因素,夷陵之战时放弃攻打东吴?-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4 更新时间:2023/12/12 14:49:35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汉和东吴发生战争时,正是浑水摸鱼的良机,为何曹丕却错失良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就在夷陵之战爆发的前一年,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即位魏王。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篡汉称帝,是为魏文帝,汉朝至此彻底灭亡。连续发生两件关乎曹魏存亡的大事件,可想而知当时曹魏内部的动荡,这种情况下,曹丕必须首先稳定内部。

首先,曹丕被曹操立为继承人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曹昂、曹冲两大对手先后去世,但曹丕和曹植之间还是发生了剧烈冲突。由于曹操曾一度犹豫不决,导致曹丕和曹植身边均形成了一股极强的势力,当时拥护曹丕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而拥护曹植的也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即使在曹丕已经被立为世子之时,魏讽还曾密谋过刺杀曹丕,可见当时斗争之激烈。

其次,虽然自东汉末年以来汉朝已经名存实亡,虽然经过曹操曾大肆打压甚至捕杀过汉朝重臣,但此时的曹魏内部却仍然不乏忠于汉室的重臣,这些人虽然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现实,但心中却难免会有怨言。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曹丕的皇位实际上并不稳固,正如《晋书宣帝纪》所载“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臧霸所部和青州兵擅自离去便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直到将军内主要骨干全部替换成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曹丕这才等于坐稳了位置。

曹丕继位之后,先是改革官制和选拔机制,缓和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通过设立中书省,进一步集中皇权,并对曹氏宗族势力进行了严格限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稳定内部、坐稳皇位。

大部分认为曹丕放弃攻打东吴乃是错失良机,我并不这么认为,曹魏在夷陵之战所处的位置极为尴尬,不但没有办法与双方任何一方联手,而且夷陵之战的结束得太过迅速,也导致其根本来不及应对。

1、曹魏与蜀汉没有合作基础。刘晔建议曹丕联合蜀汉共分东吴,主要源于蜀汉乃是三方中最弱的一个,即使蜀汉吞并掉东吴一部分,也根本无力抗衡曹魏,这显然是有利于曹魏的。然而,这个提议却并不现实,原因在于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曹丕接受禅位应为正统,但刘备却拥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且双方均已汉室继承人的身份自居,这导致双方都不承认对方的地位,互相称其为“反贼”,这种两帝并存的局面在三国之前是从未出现过的,而这种局面已经使得曹魏和蜀汉失去了合作基础。

2、曹魏没有进攻东吴的借口。早在曹操时期,孙权便已经向曹操称臣,曹丕继位称帝之后,孙权依然主动称臣。在梁地并存的情况下,孙权的态度本就恨重要,孙权能够主动称臣,曹丕自然是极为高兴的,这一时期曹魏与东吴的关系显然要比蜀汉更为亲近。虽然东吴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但名义上毕竟还是曹魏的臣子,在敌人进攻自己臣子的时候,曹魏非但不去帮忙,反倒进攻臣子,非但于理不合,且师出无名。

3、兵力调动困难,应对时间有限。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曹军主力便来回折返于孙权和马超两线,尤其是汉中之战后,曹魏主力便一直驻扎在陈仓、长安一线,曹操发丧之后夏侯尚又带着中原之兵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安葬,曹丕就算想要进攻孙权,“西兵东调、北师南来”,短时间内抽调大军也并不容易,贸然兴兵伐吴显然不太理智。而且,夷陵之战在蜀汉章武二年(曹魏黄初三年,222年)正月至六月间,蜀汉和东吴一直处于相持阶段,直到火烧连营的出现,刘备迅速战败,双方决战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根本没有给曹丕反应的时间。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曹丕没有趁机南下并非坐失良机,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的结果。不过,曹丕也并非没有准备,他在长江中下游已经屯集了兵力,因而在夷陵之战结束,东吴主力尚未返回,且孙权再度反叛的情况下,魏国兵分三路立即对东吴展开了进攻,先后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降临,若不是魏军突然爆发瘟疫,恐怕东吴已经危险了。而这也是东吴没有追击蜀汉,反而跑去求和的原因。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对曹魏的五次北伐,真的动摇了蜀汉国本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有人说诸葛亮北伐加速了蜀国的灭亡,果真如此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次,街亭失守,被迫退兵。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派镇东将

  • 魏延和姜维都驻守过汉中,但为何两人的结局各不相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时期,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无事,为何姜维却连30天都守不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外部因素,主要便是曹魏对于汉中的态度,以及蜀汉在汉中

  • 张飞为什么被派去驻守阆中,而不是战略要地汉中?-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让魏延守汉中,没轮着张飞,守上庸为何又用孟达而不用张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延和孟达的情形其实刚好相反,魏延属于刘备的嫡系人马,

  • 司马懿夺权发生在曹芳执政时期,为何却说是曹丕的错?-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芳执政时期,司马懿发动兵变夺取军政大权,为何说责任在于曹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因之一:司马懿在曹丕手中开始得到重用由于《三国演义

  • 关羽的“汉寿亭侯”该如何理解?古人一般是怎么认为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的封号“汉寿亭侯”,到底是指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于“汉寿亭侯”该如何理解,自古以来民间和文人普遍认为

  •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乾隆宣布让位嘉庆后,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夭折的孩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中古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经85岁的乾隆在勤政殿宣布退位,并公布了自己早就写好的

  •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乾隆爱权如命,却为何早早让位给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带上了巅峰。同时,乾隆对于权利过度痴迷,做了那么多年的统治者,甚至不愿意离开政治舞台。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便

  • 乾隆临死前对嘉庆说不要杀和珅 嘉庆下手之后后悔了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贪官污吏在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要说起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那一定是非和珅莫属。和珅是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在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将和珅满门抄斩,并且将他所有

  •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对为何一代名将卫青会娶一个比他大十几岁还两度丧偶的寡妇为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第一名将卫青最后娶了一个两度丧夫还比他大十多岁的寡妇是不是有点令人称奇,不过如果知道这个寡妇身份就会知道卫青有多么谨慎明智了,卫青要娶的寡妇不是别人,此女正是当时汉朝皇帝刘彻的亲

  •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乾隆是真心让位给嘉庆的吗?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都在干什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