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3/12/11 0:39:33

还不知道:50岁赵匡胤去世,24岁宋皇后为啥不扶持儿子登基,却拥护小叔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赵匡胤在部下的帮助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因此被认为是历代开国皇帝当中相对较为容易。不过他能终结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就足以证明他依旧还是有着非凡的能力。但是在赵匡胤去世以后,为何他的皇后并没有扶持他的儿子登基,反而拥护了作为小叔子的赵光义让他成为了皇帝?

0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因为赵匡胤的父亲是一位武将出身,因此他在小时候就对弓马十分的娴熟。不过由于身处于乱世当中,成年之后的赵匡胤一直找不到可以安生立命的地方,因此打算独自一人在外闯。虽然因为年轻使得他四处碰壁,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希望绝定到边军看能不能有什么机会。

而在战争年代加入军队自然会更加简单一些,因此他成功的加入郭威的手下当兵。而且更是因为赵匡胤家里有从事军事方面的背景,更是使得郭威对他十分的重视,将他作为亲信培养。

而在郭威去世以后,赵匡胤已经坐上了禁军统领的位置。而且在北周抗击契丹的战争中赵匡胤成功的阻挡了敌军,让他再次成为了北周皇帝身边的最重要的大臣,每一次对外作战都会把他带到身边。而因为连续不断的战争使得北周皇帝柴荣很快就因为伤病而去世了,同时赵匡胤也因为是托孤大臣成功的获得了掌管北周军队的权利。

而此时恰逢契丹再次南下入侵北周,作为三军之首的赵匡胤自然要领兵出征,击退敌军的重任再次的落到了他的身上。不过赵匡胤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此次出征迎来了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改变。

赵匡胤带领军队在陈桥地区暂时休整的时候军中突然发生了动乱,很多士兵和将领觉得现在的皇帝年幼无能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战争只有依靠赵匡胤这个大臣来指挥,皇帝当时还不如直接将位置让给他。而且乱世天下本就应该是能者居之,既然赵匡胤有能力带领着军队走胜利,那不如就拥立赵匡胤为帝。

而且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还一直在军中散步大量的谣言,因此没过几天这支军队就脱离的北周的掌控。拥立赵匡胤为帝这个想法在军中也广泛传播,让很多人都有了反叛北周小皇帝的心思。同时赵光义也早已经在暗中准备好了一切,看到现在拥立赵匡胤称帝已经成为了定局,因此在一天早晨他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拿出了一件黄袍给给赵匡胤披上了。

而在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哪怕他自己不发动兵变也会受到朝廷中人的弹劾。或许因为自己手握重兵皇帝会暂时放过自己,但是等日后小皇帝长大掌控的权利自己也是难逃一死。因此在将士呼声当中,他正式决定发动兵变。

02杯酒释兵权

而下定决心的赵匡胤立马改变了行军路线,领着军队想要先去拿下北周皇室。面对掌控大军的赵匡胤小皇帝自然是无力抵抗,为了保命最终只好将皇位给让了出来。而随着北周的灭亡,宋朝正式的建立了。

不过宋朝建立之初江山并没有完全统一,依旧还处在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北方除了少数民族控制地区以外基本上已经落入赵匡胤的掌控,因此宋朝便开始向南方推进。打算没了后顾之忧以后,再来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较高下。

而赵匡胤也的确十分的有能力,很快就拿下了南方成功的统一了天下。而历代开国皇帝在完成的江山的一统之后,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臣子自然也有不少会被清理掉。而更是因为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当上的皇帝,对于控制兵权的将领自然会更加的防范。

赵匡胤在一次宴会之上提出了当年黄袍加身的事件,说此事一直在他的心中是一个心结。不过自己不是一个弑杀的皇帝,今天我们在共尽一杯酒大家就好聚好散。而赵匡胤虽然完成了“杯酒释兵权”,但是他忘记了当年给他披上黄袍可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而最后夺取了宋朝胜利成果的也同样是他。

03让位赵光义

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成功的继承了皇位,而主张把位子让给他的便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宋皇后。但是宋朝当时的情况与北周可是有区别的,因为赵匡胤死的时候已经50岁了,他的儿子当时已经有25岁的年纪,完全有掌控权利的资格。那么为何她会选择拥立自己的小叔子,而不是让儿子继位?

其实宋皇后也是不愿意让位给赵光义的,但是因为打天下的时候他也立下了不少的功绩因此在后来也获得不小的权利。而因为他是皇帝的弟弟,当年他的兵权也没有被削弱。面对势力强大的赵光义宋皇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将皇位让给了他。

而且更重要的是赵匡胤的这几个儿子都不是她亲生的,所以对于她来说拥立谁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宋皇后是在赵匡胤四十多岁的时候因为政治原因才嫁给了他,所有两人有着二十多岁的年龄差距,赵匡胤次子比她都还要大了一岁。而且赵匡胤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所有两人并没有孩子,因此宋皇后其实在宫中没有积攒太多的实力,根本无法与赵光义对抗。

宋皇后原本以为主动让出了皇位可以保全性命,因为当年赵匡胤就不是一个弑杀之人。赵匡胤当年发动兵变击败其他诸侯自然少不了俘虏一些其他政权的皇室之人,但是最后都没有赶尽杀绝。

而在宋皇后看来赵光义是他的弟弟自然也应该与他有同样的特点,放过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不过赵光义是一个十分阴险狡诈之人,上位之后没几年就逼死后主,而且就连宋皇后几人他也没打算放过。

不过几年的时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宋皇后都相继去世,而且在历史上的死亡原因也是十分的离奇,并没有什么疾病和意外就突然去世了。因此很多人推断赵光义对皇位其实早已想法。当年黄袍加身的本就是他提出的,更何况赵匡胤以及他的后代死的也过于的突然,就好像一切都有人在背后推动一般。

04结语

虽然在历史的记载当中没有明确说过是赵光义促成了当时的局面,但是从他当上皇帝之后的行为也能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君。作为一个皇帝羞辱前朝的妃子和逼死了先皇的儿子,在人品上一定是有问题的。

更何况正是因为在位时对外问题上的弱势,使得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从未成功。一系列的政策也造成了大宋在后来军队毫无战斗力,也难怪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57年,白起死于杜邮,方式是被赐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让他自杀的命令之后,白起先是非常的吃惊,觉得自己没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后,他怅然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

  •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郑国公常茂只是袭父亲常遇春的爵位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功绩。常遇春何许人也?朱元璋曾言:“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

  •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最佩服的就是罗贯中,按照道理来说,前脚关羽死了,后脚吕蒙就跟着去了,两者之间好像有着什么必要的关联。基于这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夺了关羽的后方,使得关羽

  •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国

  •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对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就连吕雉也对她

  •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

  •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

  • 秦始皇灭六国时名将那么多 最后为何只有章邯对抗项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灭六国时名将众多,为何秦始皇死后仅三年,只剩章邯能打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国之时,秦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的军事奇才,白起、王翦、蒙恬等人以无敌的姿态横扫六国,奠定了秦王朝的不世基业,白起和王翦也因此得以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可为何在秦

  • 士兵吃好才有力气打仗 长平之战是白起为何不给将士吃羊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对长平之战中,白起禁止将士吃羊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昭襄王时期有两大“王牌”,一个是范雎,能说会道,另一个便是白起,驰骋于沙场。范雎与秦昭襄王共谋统一大计,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将斗争的重点放在了韩、赵,对较远的齐、燕则暂时置之不理,同时还将楚国和魏国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