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有何作为?他为何只活了21岁-趣历史网

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有何作为?他为何只活了21岁-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41 更新时间:2023/12/24 7:09:26

刘弗陵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天子,英姿勃发,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四百年铁血汉朝,出现了许多雄才大略的帝王。若论历史功绩,汉高祖刘邦开大汉天下居功至伟,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当仁不让位居两席,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则是天纵之才。除此而外,有一位帝王很可能被大家所忽视,他便是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8岁继位,21岁病亡,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创造了一代盛世,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明君之一。

翻开大汉王朝的历史不难发现,刘弗陵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作为最小的皇子,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突出重围成功称帝。少帝继位,他将面临哪些困境,后来又是如何开创盛世局面?其中不乏自己的真知灼见。

“巫蛊之祸”太子被废

汉武帝最初的接班人,太子刘据之所以被废,始于“巫蛊之祸”。

说起刘据,你不一定熟悉,但说起大汉“贤后”卫子夫你一定不陌生。刘据就是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嫡长子。

《汉书》: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汉武帝29岁得子,自然喜爱至极,并将其按照接班人的发展路线加以培养,7岁时便被刘彻立为大汉太子。刘彻请来德高望重的老师,教授刘据《谷梁传》等儒学经典,并且让刘据开府养门客,建立自己的智囊团。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太子刘据享受到的待遇,让其他汉朝太子望其项背。

但是随着刘据慢慢长大,汉武帝发现其在政治上的思想与观念与自己截然相反,大概是受其母卫子夫的影响,性格温顺,而且缺少帝王的眼界与魄力。后来,汉武帝对刘据逐渐不满,晚年已经产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晚年的汉武帝沉迷于长生和巫蛊之术,这时候诸多小人和奸臣便乘虚而入。因为与太子和卫皇后一方产生冲突,一些奸臣在皇上与刘据之间挑拨离间,令皇上更加生疑。

舅舅卫青死后,刘据失去了主心骨,更失去了最后的政治力量。彼时汉武帝听信苏文与江充等人的谣言,对太子刘据的信任锐减,加上晚年多疑和猜忌,刘据最后起兵反抗无效,忍辱自尽身亡。

一场巫蛊之祸,让当了30多年的太子刘据含冤而死。历史中的刘据并非真的造反,他的“反”是一步步被逼的,也可以说是由他人制造的假象的造反。后来当汉武帝查明真相时,非常痛心疾首,他虔诚悔过,大改行政之事,禁止严刑峻法,崇尚本农,这也是一个有良知的君王的表现。

刘弗陵出生之前,除了太子刘据,在他的上面还有四个哥哥,按照古代兄终弟及的传位法则,刘据死后,也轮不到刘弗陵当太子,那么刘弗陵是怎么得到太子之位的呢?

突出重围,小皇子继位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巫蛊之祸发生时,刘弗陵4岁。这场宫廷政变为刘弗陵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我们知道,即便是汉武帝嫡长子刘据兵败自杀,但太子之位怎么都轮不到刘弗陵,毕竟他上面还有几个哥哥。不过,细分析这些兄长,都不是当储君的合格人选。

老二英年早逝,在刘弗陵出生前就去世了;皇三子平日里为非作歹,没个正形,刚刚对太子之位表现出一点兴趣,便被刘彻给削减封地了;老四深知自己无治国安民之才,根本不想参与太子之争;皇五子刘髆被巫蛊之祸牵连,获罪抄家,自然失去了竞争资格。

公元前87年,已经病重的汉武帝,决定封刘弗陵为太子。就这样,一系列阴差阳错之后,好运降临到刘弗陵的头上。

《资治通鉴》:

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汉武帝吸取吕后的教训,生怕外戚再度逾矩干政,便诛杀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这便是“杀母立子”的典故的由来。至于为何要怎么做,刘彻在古文献里有所解释。

自幼丧母,成了刘弗陵一生挥之不去的痛。刘彻此举也是无奈之举,不过这一切他早已有所准备,去世之前,他给这个小太子留下了最强的班底——四大辅臣。他们分别是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

在交代完这些事之后,汉武帝刘彻撒手人寰。此时,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

别看皇帝年龄小,但他没有受制于人,相反,刘弗陵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和稳重,乃帝王属性被刻进骨髓里的。

当然,刘弗陵的帝王之相,与四位忠心耿耿的辅臣相助是分不开的。纵观历史,托孤大臣一般都会把控朝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掌权者。但这四位辅臣却表现出了难得的气度。

彼时,刘弗陵不谙世事,没有掌握多少权力,朝政之事皆由这几人决断。如果他们这样合作无间,对刘弗陵自然有很多好处,与大汉王朝而言,也是百姓之福。刘弗陵继位之初的四年里,帝王和辅臣之间通力合作,西汉王朝自汉武帝晚年变得昏暗的朝政为之一清,一度滋扰中原的匈奴异族也被拒至北方,国力逐渐恢复。

凡事岂能皆如人所愿,随着刘弗陵慢慢长大,他也逐渐掌握了一个帝王应具备的素质,与此同时,几位辅臣之间却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了明争暗斗。公元前86年,刘弗陵继位后第二年,辅臣金日磾去世,四大辅臣,还剩下三个。

后来,桑弘羊和上官桀两人居功自傲,为了一己私欲,纷纷与辅臣之首的霍光闹翻。这中间出现了两个插曲。

当时在朝堂之中,很多大臣都存在姻亲关系,霍光和上官桀就是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长女为妻,霍光每每外出时,都会让上官桀代替他处理政务。本来霍光让上官桀帮助自己处理政务是出于信任,殊不知,他的这份信任却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按照汉朝的祖制,12岁的刘弗陵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年龄,在娶谁当皇后的问题上,上官桀极力推荐自己的女儿,毕竟当了国丈之后,上官桀的权势又将扩大,但他的建议却遭到了霍光的强烈反对。

上官桀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最终还是将女儿上官氏嫁给了刘弗陵。不过自此之后,霍光与上官桀结下了梁子。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是一样,他自恃有功,要为儿子求得一官半职,也遭到了霍光的反对,再加上两人本来政见就不合,这次之后更是心生嫌隙。

恰逢此时,刘弗陵的三哥燕刺王刘旦出来趟浑水,见朝纲上下党争不断,矛盾四起,欲乘虚而入,再次起了谋逆之心。所以,刘旦欲勾结上官桀和桑弘羊,打算废掉汉昭帝。

不过,接下来“盐铁之议”的发生,给了上官桀和桑弘羊一剂猛药。

彼时,在治国策略上,主政的霍光与副手上官桀和桑弘羊之间,也存在诸多分歧。桑弘羊主张盐铁等行业全部官营,而霍光倾向于相对放开。公元前81年,矛盾升级到白热化阶段。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刘弗陵则另辟蹊径,他从全国请来了很多大儒,就这件事,大家在一起开个“辩论会”。这场辩论持续了五个月,最终霍光一方胜出。这场争论,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盐铁之议”。

上官桀和桑弘羊在盐铁之议中落败,两人在政治上也渐渐失去了优势。不过,这两位辅臣岂可轻易认输,他们打算趁机诬陷霍光,后来,计策失败后,他们又打算来一招釜底抽薪——武装夺取政权,也就是造反。不过,年仅14岁的刘弗陵早已和霍光看穿了他们的阴谋诡计,还未等他们计划实施,刘弗陵已经布下天罗地网。

此后,刘弗陵与霍光之间的主仆情谊变得甚笃,在霍光的支持下,汉昭帝任人唯贤,例如杨敞就是个例子,他是司马迁的女婿,由于杨敞的历史功绩,后来官至宰相,而西汉时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说的就是他们这个大家族。

除了选贤任能,刘弗陵进一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实行宽松的惠民政策,对外有效抵御了匈奴和西南蛮夷,稳定了边疆。在汉昭帝和接下来的汉宣帝在位期间,西汉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顶点。

可惜的是,这位汉昭帝只活了21岁,至于他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总之非常突然,以至于他没有留下子嗣。很多人设想,如果刘弗陵能多活几年,不但会子孙满堂,而且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那么汉朝的历史就会被改写。可惜的是,这一切都被定格在刘弗陵21岁那一年,十足可惜。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魏政权中,排行外姓武将第一之位是谁?为何是于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曹操手下有五位将领,能征善战,战功赫赫,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被称为五子良将,在曹操时代,于禁是五子良将之首,也是外姓武将第一人,外姓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也是当时的第一个假节钺。那么,于禁为什么

  • 刘禅在位时间长达41年 刘禅为何没有给刘备报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和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禅在位四十一年,为何一直不给刘备报仇?一提起刘禅,人们往往会想起“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些词,认为他昏庸无能,断送蜀汉江山。事实上,刘禅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君主,即使不如父亲刘备,也绝非人们印象中的一副痴呆模样

  • 古代宦官和太监有什么不同 两者是一样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宦官和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宦官和太监根本不是一回事,为何两者常年被人混淆?“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因为宦官、太监在历史当中所扮演的极重要角色,因此史书上经常能够看到两者的身影。在纵观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当一个王朝发展到末期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宦官专

  • 古代后宫是不允许男性随意进出的 太医为何不成为第二个太监-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太监和太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不允许男性随意出入后宫,为何古代没有把太医变成太监?中国古代是一个高度皇权专制的国家,在古代,后宫是皇帝的妃子所居住的地方,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后宫这个地方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尤其是除了皇帝以外的男子。因为久居深宫不得宠的妃嫔很

  • 古代太监为什么要娶老婆 古人有什么意义存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太监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太监,为什么也要结婚娶妻?有何意义?说起古代的太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太监是古代封建王朝独有的产物,在历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专为帝王服务,又叫宦官。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太监”这一封建特有的产物,也正是皇权的

  • 古代皇宫里边为什么有太监存在 皇帝是怕被绿那么简单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为何会有太监存在?除了皇帝怕被“绿”之外,还有2个原因。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一群人在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群人就是古代太监,很多人对太监的印象都是多样的,不过大多数都觉得太监不太好,这一点主要原因来自于太

  • 为什么老古话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老古话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这其中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在“惊蛰”这天吃了梨,既能“驱离”了疾病,又止住了咳嗽,就代表身体健康了。山西一些民间地方,一直有在惊蛰这一天吃梨的习俗。相传,这个习俗是明清时期,一位山西的富商遗留下来的。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姓渠的晋商,居住在上党

  • 擂茶源自北宋历史悠久,那么擂茶的工具有哪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擂茶源自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从选料、制作、冲泡,都别具特色。那么擂茶的工具有哪些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擂"茶的用具是擂棍和擂钵。前者取一根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等,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

  • 马谡究竟干了哪些事情?以至于刘备对他并不看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临终前,为什么知道马谡不可重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马谡的才能被其兄马良的光芒放大。马良有白眉毛,又有才,因此被称为“马氏五

  • 五道茶与擂茶的民俗礼仪分别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极善饮茶,就比如五道茶与擂茶,它们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了,那么五道茶与擂茶的民俗礼仪分别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桃江县志》载:“茶可分煎茶、泡茶、擂茶、蛋茶、面茶多种。也就是‘五道茶’。一般客到先煎茶,次泡茶或擂茶,贵客加上蛋茶或面茶。架桌摆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