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胡族婚俗 揭开李唐皇室身世之谜

胡族婚俗 揭开李唐皇室身世之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50 更新时间:2023/12/14 8:41:11

《唐书》上有一个关于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渊二子即将诞生之时,李渊路遇一书生为其看相,书生惊呼:"李渊贵人也,其子也贵,有济世安民之大任。"李渊惧,欲杀此人,书生已杳然不知所踪。归家,二子诞,故起名"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

李世民一家祖籍应在今河北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原山东太行山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有人推测说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也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但这仍存在疑点,其一便是李渊一门在此之前到底如何,无法从历史上考究得知;二是李渊自称为西凉王李皓后代,到底是事实如此还是自抬身价?这其中没有足够的史料作为证明。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划分没有那么清楚,在唐朝,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广泛存在,如在隋炀帝时,突厥人就曾被强制性地改穿汉装;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政策,同一等级的人可以被允许通婚。

不仅如此,大臣中也有许多是少数民族。一是因为文化起了联结各民族纽带的作用,只要对文化发展有益,不管是什么少数民族,都会采取接受态度,国家结合的共同体在于相同的东方礼乐文化。二是唐朝经济非常繁荣,所以更多采取对各民族宽容的政策。

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

陈寅恪当年曾详细考证此事,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什么新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或实物可以供此问题得到深一步的结论。

在胡人的风俗中,有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习俗,也有一家的男人合用一妻的典故。昭君出塞的典故中,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后就嫁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唐朝帝王史中,也有类似的尴尬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乱伦。唐太宗李世民在武氏则天14岁时,正值其雏女妙龄之际,召其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武氏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几年后,竟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其间,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曾力谏唐高宗李治,武氏"曾侍先帝,众所共知",结果唐高宗李治根本没有在意。

历史上,杨贵妃也是一例。杨贵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寿王的妻,却被玄宗讨来做了贵妃。这些为李唐王朝大臣们所不齿的关系是不是李氏家族身体里流淌的粗犷的血液在作怪呢?也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则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李唐王朝深受胡人风俗的浸染。由于在魏晋时期长期与胡人混住,即使汉人,也从各方面都沾染了大量的胡俗。从唐朝女子的穿着到蹴鞠、骑马打猎的自由生活来看,当时女性享受了历代女子不曾享受的解放;对于开放、繁荣,各民族已有了相当程度融合的大唐朝而言,这种开放却算不了什么问题。

贞观年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五年后,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贞观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晚年,唐太宗战志犹存,亲征高句丽。唐太宗善骑射,一生过着不倦的戎马生涯。

李世民的身世问题,考古学家通过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息之所--昭陵的考察研究,找到了新的证据。史书中关于昭陵记载,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坟墓,有内外两城。外城遗址已难考证,门内当年建有献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门曰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14个"蕃酋"的石雕像和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等浮雕。

时至今日,那十四个"蕃酋"的石雕像现已人像不知何处去了,那"蕃酋"的石雕像到底有些什么来历已是无人知晓。可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还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陈列室里。

"昭陵六骏"的确是李世民留下的又一个疑点。有专家用突厥语的全新解释,解开它们产地来源、马种、名号含义、陪葬习俗,揭开了沉寂千年的唐昭陵六骏之谜。《突厥问题研究论文集》上面记载:马是突厥人不可离开的伴侣,平时生活游牧,战时驰骋沙场。在突厥的葬俗中,有一种奇特的祭祀悼念马功劳的习俗,一般有三种仪式。主人死后,随从会骑着马绕着死者墓地转圈,然后把马杀掉或者活埋到坟墓里。无论是突厥贵族,还是一般牧民,死后都要与马共葬,只是数量多少不同。

中国所有帝陵中,为什么只有在李世民的昭陵里会有战马石刻?唐太宗独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显示了突厥的习俗?昭陵是李世民的坟墓,至今未被打开,或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从昭陵那里得到最确切的答案。

标签: 没有突厥历史高宗李世民唐朝民族唐太宗

更多文章

  • 拒受不当馈赠的赵匡胤和曹彬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衣,接受,新加坡,我国,如果,吴越,官员,使者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爰向后周世宗柴荣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大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同样的,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送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馈赠,但是吴越国官员还是追上了

  • 百姓擅闯紫禁城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一个,宫廷,咸丰,馒头,没有,宫中,紫禁城

    故宫又名紫禁城,在明清两代是皇帝的居所和国家政治中心,禁卫森严,但五百多年里还是发生了不少刺杀案、盗窃案、火灾案、宫禁案,寻常百姓甚至也能混入宫廷……和尚想进皇城化缘结果反被勒令还俗紫禁城坚如磐石而又防守严密,宫禁制度面面俱到又处罚严厉,按理说就不该有什么破禁之事发生。但

  • 廉泉让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时,广州,礼让,廉洁,一句,成语,这句话,叫做

    廉泉让水是一句成语。在南北朝宋明帝时,梁州官吏叫做范柏年者,某次奉诏与皇帝商讨国事,偶然谈到在广州有一贪泉,明帝一时兴起,便问范柏年,那天下有无叫做廉泉的呢?范柏年答复说:在我的家乡就有二条著名的河流,一曰『廉泉』,一曰『让水』〈均在今陜西境内〉…。范柏年讲这段话,就是在强调其家乡人民

  • 焉知鱼不化为龙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座位,对不,老师,显贵,一个,大家,儿子,只好

    明代学者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子。”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

  • 古今中外美女标准一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女性,丰满,人们,美女,眼睛,标准,便是,古代

    中国古人对女性胸围要求不高胸围:古代中国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腰围:公元前6世纪的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与楚襄王同时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有所偏爱。

  • 三皇五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尚书,黄帝,天皇,帝王,说法,神农,此外,伏羲

    三皇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④伏羲、神农、共工(同上);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

  • 无愧于屋陋的杨震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深夜,一个,黄金,没有,也就是说,但是,知道,怎么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但是在安帝时,享有关西孔子美誉的杨震,即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某日他被任命为太守,在赴任途中时,县令王密突然来访,因渠与杨震曾有师生情谊,爰秉烛至深夜;此时王密从怀中取出十斤黄金,并称仅是感念杨师之教诲,而别无它意,殊不知杨震回答说:你应该把这份心意回报给朝廷、百姓才对

  • 清官典范:包拯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以及,苦不堪言,不得,包公,百姓,有一,强制,端正

    包公乃宋朝进士,为官清廉并富有才华。在朝处事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他曾上谏当朝应行…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以及裁抑内侍,减节冗费等大事,并获皇帝采用。执诉讼时,除扬弃旧制不得径造庭下之规定外,并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一时狱治大清。曾有官宦兴筑亭台

  • 黄香温席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因此,一个,父亲,做人,太守,其中,二十四,孝子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

  • 朱元璋为反腐竟用鞭子抽死开国大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腐败,他们,政策,贪污,这个,没有,朱元璋,贪官污吏

    在历史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反腐败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登上大宝的第二年,朱元璋龙椅还没有坐热,就对手下的大臣说了一番动感情的话,大致意思是:从前我当老百姓的时候,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贪官污吏危害百姓的,绝不姑息。朱元璋说到做到。他颁布了有史以来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