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官员上班常识

古代官员上班常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36 更新时间:2023/12/6 19:02:39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一书,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

鸡鸣即起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

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

站队有学问

参加朝会者来自各个部门,品秩亦有高低,所以开会时要进入指定的位置,这叫“朝班”,即朝参班次的意思。又因为官员经常会升级降级,或在不同部门间调来转去,所以具体到个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的机关会议,出席者应坐的位次,照例都由会务组使用“名牌”标示,对名入座,不会搞错,古人没发明这个办法。所以“乱班”现象时有发生。

《万历野获编》卷十三记,明神宗时,因朝会时开时辍,“班行遂无定序”。有一次,一个阁部官员和一个监察官员互争位次,请编制朝班的蔡献臣分辨是非,老蔡谁也不想得罪,便引成例:如按常朝,你是对的;如按大朝,他亦不错。由此可见,各种朝会有不同的位次安排,这是在中央机关供职的官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否则一上班就要出错。

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午前七至九时,这里多指九时)结束,称“散朝”、“放班”或“退朝”。五代以后,常有这样的情况:早朝时,皇帝并不上殿与百官见面,而是将宰相或首辅等一些重臣召入内殿开小会。小会开完后,宰相出来,领着百官在殿廷行礼后,宣布退朝。《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即位之初,韩琦任宰相,遇到小会时间过长,便照过去的习惯,让其他官员自行退朝。王陶任御史中丞后,为此弹劾韩琦。皇帝因此下令,如遇执政大臣奏事到辰时还未结束,“即一面放班”,就是允许百官自己退朝,以后便定为制度。

朝会是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

对于参加朝会的官员来讲,退朝即意味着上班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准备吃饭,故退朝又叫“退食”。《诗经·召南·羔羊》有“退食自公”一语,唐代起,京朝官在退朝后,都可在宫内饱餐一顿皇帝请客的“朝食”,“退食自公”遂成典故。元傅若金《寿王左丞》诗:“焚香风阁春开宴,鸣玉龙墀午散朝。”因见“退朝”与“散朝”又有微妙区别散朝应该把吃过朝食的程序也计算在内.而此时已是中午了。

参加朝会,是古代京朝官每天按时上班的第一要务,凡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或朝班失仪,都属于违纪,历代均有处分条例。唐代起,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朝参,谓之“放朝”,这一制度为以后历朝沿袭。唐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云:“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明李东阳《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云:“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所述都是因天气缘故放朝。设想拂晓即起、五更趋朝的辛苦,难怪要当“君恩”歌颂了。

但放朝不等于放假,班仍旧要上。即使是正常天气,京朝官在退朝就食之后,亦多要去各自所属的机关“署事”,也就是办公。至于那些没有资格出席朝会的一般官员,以及属于办事员、勤杂人员范围的书吏、衙役等,也当在每天卯时(午前五至七时)即去机关工作。

上班到下班之间的一个段落,中饭以后,照例有一段午休时间可供个人自由支配。

各级地方机关的上班时间,与京朝相似,也有先参加长官主持的会议、然后各自办公的程序。按制度,包括各科书吏、各班衙役在内,所有的“做公”人员,都必须以击响云板七声为号,于每天黎明准时上班,然后书办分别领取各个科室的印章(签押),衙役分别进入各自班次的岗位,以及秘书、侍从开公堂之门等,亦都有不同的信号,一点不得含糊。

点名签到很重要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历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官人无故不上(班)”的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供职的“边要之官”,还要罪加一等。同书《职制四》中,还有一条点名考勤的法令和解释,大意是:内外官吏应点名检查实到人数的,有时一天几次,频频点名,点名时未到的,每缺一次点名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点名不到,完全不来上班,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议处。

标签: 点名官员机关时间参加上班古代制度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一天的饮食起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寝宫,处理,大臣,活动,清朝,政务,每天,皇帝

    皇帝穿什么衣服清朝皇帝的服饰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的风俗,又沿袭了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缀有象征皇权的日、月、星辰、山、龙、火等12个图形。清朝皇帝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

  • 媒人的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冰上,如何,别称,还有,婚姻,保山,媒人,老人

    我国自古就称婚姻介绍人为“媒人”,如(《孔雀东南飞》:“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但媒人除了这一俗称外,还有不少别称。伐柯(《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

  • 古人留下来的八个小故事惊醒意义深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个,国君,点评,渔人,没有,老鼠,有一,老者

    《猫头鹰搬家》西汉·刘向《说苑》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点评:对于

  • 古人常吃哪些蔬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品种,我国,种植,蔬菜,传入,原产,现在,印度

    蔬菜自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诗经》里提到的132种植物,其中作为蔬菜的就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其中部分品种已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有5种。葵,称为“百菜之主”,现在有的地方称冬寒葵或冬寒菜,植物分类学上称冬葵,因口感及营养欠佳

  • “不求甚解”的本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先生,有时,自然,一个,读书,陶渊明,提醒,喜欢

    陶渊明,晋代诗人,喜欢随其自然。他穷得有时吃饭都成问题,有时冬天还穿着单衣,却怡然自乐,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当过一个小县令。一次郡守派人来视察。县吏提醒他要去迎接,他正在饮酒赏菊,有些不情愿。县吏又提醒他要穿官服,系冠带,不可违了体统。陶渊明长叹道:“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屈身呢

  • 元旦节的由来与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太阳,新年,决定,正月,农历,正月初一,元旦

    "元旦"最早的由来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

  • 烟雨楼台:南朝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晋,南方,公元,建立,统治,武帝,发展,文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九十五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

  • 三寸金莲 缠足始于南唐后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性感,不可,男子,还有,今人,一个,女子

    中国古代对女子实行性禁锢和性压迫的一个表现是女子缠足。此风始于五代(公元6世纪)时南唐后主的宫妃娘,她的身体十分纤细,以绫缠足,能作掌上舞,李后主十分宠爱她。以后此风就逐渐由宫廷传入民间,宋朝有些女子已开始效仿,到了明、清两代就越来越普及了。实行女子缠足的目的有三:一是使女子不便出远门,只能在家乖乖

  • 古人九雅:读懂它们就懂了古人的极致浪漫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浪漫,自己,之上,文人,品茗,四季,听雨,古人

    古人雅事,皆在于“闲”,一有闲工夫,二有闲情趣。古人之闲,绝非现代人的咸鱼之闲,清代张潮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群览名书,遍寻山川,饮酒品茶,听棋子、落灯花,天下之乐,莫大于是。闲适中生雅事,雅致中显浪漫,古人九雅,皆是浪漫。焚香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

  •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法家的思想主张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主张,君主,就是,社会,法家,政治,荀子,思想

    所谓“诸子百家”,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变革出现的各种学派。其中就有法家,法家学术主张只爱君主,不爱平民。一切只对统治者负责,不用管老百姓的死活。这样看来,法家就有一点冷血了,无疑也是反动的、血腥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管仲、子产、桑弘羊、子产、吴起、赵鞅、荀寅、士匄、秦始皇、乐毅、剧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