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民国时骑自行车有多难?要上牌照还要交养路费

民国时骑自行车有多难?要上牌照还要交养路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3/12/13 20:56:19

“自行车”在我国的历史已有百年。电影《末代皇帝》里就有溥仪在紫禁城骑自行车的场景:1922年溥仪16岁时,其堂弟溥佳将一辆自行车当成礼物送给了他。为此溥佳还被宫廷师傅陈宝琛训斥了一顿,说他“不应该将这种危险之物进呈给皇上,摔坏了皇上,如了得!”

民国自行车

其实,溥仪骑的自行车并非开时髦之先河,早在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就有了几辆由欧洲运来的自行车。北京的第一辆自行车则是19世纪70年代由外国人进献给光绪皇帝,只是慈禧太后不喜欢,称之“一朝之主当稳定,岂能以‘转轮’为乐,成何体统?”

慈禧太后的“不喜欢”,并没有影响自行车的流行。瑞芳在《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中写到,甲午战后,在通商口岸城市和北京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地区,自行车已非稀有之物。

而湖南在1896年也从国外输入了第一辆自行车,不过此时的自行车仅为少数富家子弟享有。

进入民国以后,长沙的自行车数量才开始直线上升。在《自行车与近代中国》一书中,有一份《1923-1946年中国进口自行车输入口岸数量数据统计表》,数据显示,1923年,长沙进口自行车3辆,1925年为15辆,1927年为28辆,1930年为75辆,1935年则达到了213辆。

长沙环城马路,脚踏车行有30多家

自行车的别名很多。抗战时期《大公报》一期《自行车专页》有这么一段话:自行车,又名“自由车”,《辞源》上叫“自转车”,习俗叫做“脚踏车”,还有人颠倒过来叫“踏脚车”。当时的长沙人则习惯把自行车称为“线车”。

1934年出版的邹欠白《长沙市指南》中提到,当时长沙城区的市内交通有汽车、人力车、脚踏车、摩达车等方式。有自用和营业两种。

长沙城的营业车行多设于环城马路。长沙环城马路兴建于1924年7月,为长沙市第一条柏油马路。这条马路曾是长沙城的一张名片,“已修成之街道,勘为整洁,坚固美观,外省来宾观市政者,莫不津津乐道,谓长沙市街为全国所不多见”。

新建的柏油马路为自行车的流行提供了天然的支持,1934年,长沙环城马路上的营业车行已达30多家,比如天心路的云轩车行、华丽车行,中山西路的快快车行、新新车行等,东站路上的脚踏车行数量最多,一条路上就有美丽、春发、赛飞、彩云等四家车行。

首次“线车公开赛”,在协操坪开赛

当时长沙城里骑脚踏车的都是哪些人?除了租车兜风的年轻人之外,邹欠白的《长沙市指南》提到,脚踏车也是邮电、信差以及军警机关的专门座驾。

给特殊行业配备脚踏车的城市不止长沙一家,上海、苏州、广州等地也有相类似的规定。1930年7月广州市公安局发布公报称:本市汽车时有伤毙人命之事,而被司机乘机兔脱者亦时有所闻。此虽截车之法尚有未周,而警察跑步追车亦极困难之事。故除已积极筹划截捕汽车善法外,昨并通饬各区,对于交通警察,授以驾驶单车技能,将来拟置备脚踏单车多辆,发给各交通警察,以备追捕汽车之用。

1931年初夏,广州市公安局果真给交警配了自行车,不过那时配车是每三人一辆。

而随着脚踏车的普及,各种以脚踏车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也渐渐出现。1934年3月在长沙协操坪体育场举行了长沙“线车公开赛“,这场公开赛大大开阔了长沙人的视野,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第二年长沙的自行车进口量大增。随后的湖南省第十五、十六届全省运动会,都将“自由车”列为表演项目。

上牌照、驾照,还要交养路费

长沙对自行车的态度,其实是经过了一个从封闭禁止到开放再到规范的过程。民国初期的长沙,在环城柏油马路还没有修建之前,城内大多都是麻石路,街道狭窄不平,不是骑车人跌倒,就是骑车人撞了过往行人,政府曾一度禁止在街上骑自行车。

不仅长沙有这样的禁令,其他城市也有过这类规定。据《中外日报》记载:“苏州城内有多人喜乘脚踏车,因道路甚窄,辄致伤碍,经绅士禀请三首县出示禁止。除西人、教士、教民外,一概不准乘坐。”

然而政府的禁令,并不能抵抗自行车流行的趋势。1931年12月15日的湖南《大公报》刊载了一条消息:《足踏车行请恢复线车行驶》,长沙市脚踏车同业公会,呈请省公安局恢复线车行驶旧式街道。虽然这个呈请当时并未得到批准,但足以表达人们对自行车的自由往。

当自行车成为不可抵挡的潮流之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有关自行车的交通法规,比如《南京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取缔脚踏车暂行罚则》等。这些规定大同小异,比如:自己用的自行车不得出租或私自营业,违者处3元以上5元以下罚金。如果自行车所有权转移,应该向市政府工务局申理过户手续,违者处1元以上2元以下罚金。自行车车主搬离原址,应在5日内向市政府工务局报告,违者处1元以上2元以下罚金。

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和汽车一样,是有牌照的。已经领了牌照却没有挂上自行车的,不能上路行驶,违者罚金。

不仅有牌照,还有“驾照”。《南京陆上交通管理规则》规定,所有车辆行驶时都必须携带行车“驾照”以备查验,没带的人会被处罚,其中自行车将被处1元罚金。

此外,民国时期的自行车还要交养路费。据《湖南通鉴》,1944年6月,湖南省根据行政院公布的《通行公路人力、畜力车辆管理规则》规定,对胶轮独轮手推车、脚踏车、人力车、板车、畜力车开征养路费,由车主向公路监理或养路机关缴纳养路费并领取登记。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墓内惊现“动物世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量,发现,考古,陪葬,动物,秦始皇陵,表示,出土

    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发现400多座陪葬坑 大量石制盔甲周铁表示,在秦始皇陵园内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在周边又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

  • 胡适批蒋介石:老百姓因为穷才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个,生活,我们,运动,蒋介石,国民,新生活,全国

    1934年年初,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这个运动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为中心思想,以蒋介石的“三化”为行动指南,其目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改造国民生活形态以及行为模式”的教育运动。蒋介石和胡适蒋介石的“三化”,是指“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所谓“生活艺术化”,是以“艺术”(

  • 中国人拜关公是啥时候兴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崇拜,关羽,荆州,关公

    虽然关公崇拜在建国后逐渐淡出了大陆人的日常生活,但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频频露面的关羽神龛还是给观影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种本土信仰,关公崇拜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连满洲、吐蕃等少数民族聚集区也受到过影响。严格讲,关公崇拜的准确起点已无法考证。但从目前掌握的史料证据推测,其兴

  • 清朝末期青楼女子长什么样?难怪男人都爱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妓女,上海,我们,男人,女人,女子,皇帝,青楼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离我们生活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加之一些现代映像技术的使用,很多的史料都比较容易考证。让我们先看一看清朝末期贵为皇帝妻子们张什么样吧!这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淑妃"文秀的定妆照,是不是和现代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吧。接下来我们看一看“青楼女子”的工作照。广州喝花酒的富商与

  • 根据《论语》中的一句话推测孔子的酒量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酒量,不能,无量,不及,孔子

    《论语》中“酒”字共出现过五次,其中有三次都在《乡党》篇,“惟酒无量不及乱”一句话就出自此篇。对现代人来说,很多规范已成为历史遗迹,但“惟酒无量不及乱”一句话却甚得人心。围绕“惟酒无量不及乱”这句话,在历史上还引发了一个关于孔子酒量的有趣讨论。《论语》对孔子的酒量没有具体记载,最早明确记载孔子酒量的

  • 中国元旦习俗及庆祝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旦,就是,庆祝,传统,中国

    元旦剪纸一:中国元旦的习俗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二:联

  • 世界各国庆祝元旦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人们,元旦,他们,新年,第一

    元旦每个国家都有,大家跟随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小编学习一下各国的习惯。元旦舞狮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

  • 指桑骂槐的故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处理,法官,将士,严明,命令,军营,全军,所以

    春秋时期, 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损 失就使鲁、宋两国臣服。 另外,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 令出不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仗!所以,历代名将

  • 成语夜郎自大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设置,使者,成语,不是,夜郎,自大,贵州,汉朝

    夜郎自大是最难听的贬义成语之一,因为这个成语,夜郎国为人熟知,但一点儿光彩也没有。可是,我们看看历史,就觉得夜郎自大并不是简单的自高自大,而是情有可原。我们是通过《史记·西南夷列传》才知道曾经有个夜郎国的。其实汉王朝及汉之前的王朝也并不知道有个夜郎。是汉武帝想要通过西南地区寻求到一条通向身毒(印度)

  • 对症下药成语的主人公是华佗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发明,非常,手术,当时,华佗,对症下药,病人,什么

    对症下药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对症下药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症下药的典故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