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千年吃肉史:古时候的人们都吃什么肉

三千年吃肉史:古时候的人们都吃什么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10 更新时间:2024/1/8 22:32:55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这一幕项羽又赐酒,又给肉,许多人解释为项羽对樊哙很器重。但如果在某个宴席上,主人给你四升酒让你喝下去,哪里有一点器重之意?还被迫生吃猪肘,分明是项羽戏耍侮辱樊哙。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猪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非高大上的肉食,“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只有牛羊才是上等的肉,到了宋朝,这种饮食特点被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至今日牛羊肉在市场上仍比猪肉昂贵。

先秦时期牛羊肉便是高大上肉食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牛羊毫无疑问是最贵族化的肉食,《礼记·王制》也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从排名上看,牛羊在猪之上,为何在先秦时期的肉食排名中会有这样的区分?

首先是从肉食的珍贵程度有关,牛在农耕时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许多朝代都不许私自宰杀牛,就如礼记所说,连诸侯没什么重要的事都不轻易杀牛。最早在汉代,牛已经被立法保护,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汉律对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诛,要给牛偿命。

到了唐宋时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剥皮售卖或者自己吃用。物以稀为贵,牛肉自然在肉食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在《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分别呈现了两桌异常丰盛的菜单,有:八宝饭、煨牛腱子肉、吴越羹汤、清炖甲鱼、炮羔羊、醋烹鹅、烤鸡、羊汤、炸麻花、烧鹌鹑、炖狗肉。在菜单的排名中牛肉是排在第一位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唐宋时期肉食发展趋势牛羊肉仍是主流

这种从先秦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一直深深地影响到后世,在唐代着名的烧尾宴之上,菜谱是这样的: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虾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牛羊鸡鹌鹑甚至还有青蛙,就是缺少猪肉。

汉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于对牛肉的禁食,羊肉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皇家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

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皇家盛行,自然上行下效,从官员到民间,羊肉成为了宋朝餐桌的头等肉食。民间无论婚丧嫁娶,或是中秀才举人,还是烧香还愿,如果没有一只羊在案上放着,都不好意思招待客人。

着名吃货苏东坡在京城宦海生涯时,虽然吃羊吃到腻味,“十年京国厌肥羜”,但当他被下放到惠州监视居住的时候,仍然会被每个月一次的官廨杀羊所吸引。作为罪官他已经不能吃羊肉了,但弄一些羊骨头回去烤熟了吃也很解馋。

在宋朝,猪肉仍然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或者说猪肉仍然是低档的肉食。南宋高宗在清河郡王张浚府上吃了一顿,菜谱中天南海北,地上跑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唯独没有猪肉。而在随从高宗出行的禁卫食谱中却有猪肉三千斤,可见当时猪肉的主要消费群体档次实在不高。所以苏东坡说:“(猪肉)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

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猪肉就是主食了,《东京梦华录》称,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无数的猪肉摊贩,无数的“郑屠户”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真正让猪肉沾上点贵族气的,还是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因为治理西湖,要解决民工的吃饭问题,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小火慢炖”的方块肥肉,这种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等做成的猪肉菜肴,被命名为“东坡肉”。

标签: 人们吃肉古时候什么千年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三位患糖尿病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三位,皇帝,中国,糖尿,病的

    古代的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我国古代对消渴症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其对消渴症的描述:“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病。根

  • 古人用五种禽鸟代表“五伦”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系,禽鸟,五种,五伦,代表,人用

    唐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幅以伦理为主题的吉祥图,名为《五伦图》或《伦叙图》。这幅图以凤凰、鹤、鸳鸯、鹡鸰、黄莺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孟子提出五种人伦关系传统吉祥图大部分通俗易懂,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内涵极深,若无国学根基,便不知其寓意何在。如经常出现在绘画、瓷

  • 八卦史记之九:生时同乐死后同哀的殉葬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生时,同哀,殉葬,八卦,死后,史记,同乐

    看《史记·秦本纪》的两段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武公用了66个人殉葬,秦穆公用了177个人殉葬。

  • 武则天的男宠,武则天的男宠到底有多少个?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到底,男宠,多少

    所谓的“男宠”,其实可以理解成跟后宫那些嫔妃的性质差不多,不同的是他们是男的。历史上很多国君、很多皇后妃子都有过男宠,他们因为相貌姣好、妩媚,外型像楚楚动人的女性,甚至比女性还要美丽吸引人,因而古代许多皇帝、太后,身边都有一些比较女性化的男性跟随在身边,充当嫔妃的身份来侍候他

  •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四大僵尸始祖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说,上古,时代

    旱魃(hàn 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

  • 中国历史上君王最奇葩的十种死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奇葩,君王,历史上,十种,中国,死法

    对于皇帝,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广义上,凡是国家统治者,皆是皇帝;狭义上,从秦朝算起,始自秦始皇,终于宣统帝。出于纵横捭阖、海纳百川的考虑,这次便采用了广义上的皇帝涵义,范围为从夏朝到清朝,涵盖数千年。1、第一种奇葩死法:因儿子争权而死齐桓公病重,儿子们拉帮结派争太子,易牙、竖刁等人趁

  •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 她的墓在哪儿?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流传,花木兰,故事,广远,哪儿,她的

    花木兰这个名字在我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美国迪士尼也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成了动画片。由此可见,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流传,就连外国人也对其很感兴趣。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之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便是木兰为父从军的孝顺,与之后功成名就的巾帼不让须眉。开始的时候

  • 盘点中国历史上抢儿子老婆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皇帝,中国,老婆,盘点,儿子

    历史上抢儿子老婆的皇帝有哪些?无论古今中外,老子要是霸占儿子的老婆,那是标准而又最遭世人唾弃的乱伦行为,但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那么几位非常好色的帝王,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连自己儿子的老婆也不放过。一、卫宣公抢夺儿媳妇宣姜说起历史上最早抢夺儿子媳妇的帝王,卫宣公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嫁给农民的明朝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农民,凤凰,嫁给,公主,明朝,不如,落魄

    章丘市文祖镇西王黑村中心街东胡同里,有条幽静的小巷,顺巷道往西拐进一古代院落,一座壮观的二层青石楼阁展现眼前。此楼叫“望景楼”。要说起此楼的来历,还要从明朝灭亡、崇祯之女逃难说起---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从三面包围了北京。明军在宦官

  • 聂慎儿一生不择手段 还是输给了窦漪房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生,给了,窦漪房,不择手段,还是,聂慎

    聂慎儿在《美人心计》里面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长的倾国倾城,也美的不可方物,一直被窦漪房当做自己的亲妹妹来看,但是在野心的驱使下,在嫉妒和狠毒的心理作用下,她最终毁了自己。虽然慎儿在一开始对爱情是很真诚,很专一,慎儿对初恋刘少康倾心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