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用四千里江山换取家族600年富贵,最后为什么还是覆灭了?

他用四千里江山换取家族600年富贵,最后为什么还是覆灭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3/12/4 12:18:22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功臣,最后却难逃被皇帝处死的命运,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他辛苦打下4000里江山,但全部拱手送给刘秀,家族富贵了600年,最后却惨遭灭门。

这个人正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窦融出身贵族世家,七世祖为孝文窦皇后之弟窦广国。从此以后,窦氏以扶风作为郡望,因此成就了著名的扶风窦氏。

王莽篡汉后,窦融一度为其效力,为强弩将军司马,参加平定翟义等叛乱,封建武男。公元22年,窦融还参与了著名的昆阳之战。众所周知,这是一场敌我悬殊的大战,当时刘秀只有几千人,而王莽大军有四十多万,但结果不知是天意,还是什么,反正最后刘秀以少胜多。

此战直接奠定了新灭汉兴的格局。随后绿林军杀入长安,王莽被杀。王莽死后,识时务的窦融投降更始帝。更始帝见窦融能力出众,便将之任命为巨鹿太守,想让去河北赴任。

不过胸无大志更始帝让窦融很鄙视,他敏锐地意识到,更始政权绝不会长久。于是他找到更始帝的大司马赵萌,叫赵萌替代说情,改为前往河西地区赴任。因为窦氏家族曾有多人在河西做官,知其土俗。

更始帝同意了。窦融大喜,于是带着家人西行。到任后,窦融结交当地豪强,很快就站稳脚跟,得到了河西之地势力的支持。

所谓河西,也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汉武帝年间为霍去病所夺,并在此处建立了河西四郡。此地连接关中和西域,羌胡环绕,有山河之险。在乱世,这是割据自雄的最佳去处之一。

所以说窦融此举不可谓不高瞻远瞩。窦融靠着自己的家族根基和自己的能力,与其他的河西太守歃血为盟,建立五郡同盟,很快就成为河西4000里江山的主宰,主持河西大局,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成为河西之地老大的窦融在河西实行宽和政策,劝课农桑,招抚胡人。于是上下相亲,河西成为汉末乱世中的一片绿洲,流亡到此的老百姓越来越多。除此之外,窦融还练兵马,修烽燧,时刻防备羌人与匈奴人的侵袭。

其实,窦融完全可以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但当他听说刘秀称帝后,毫不犹豫的决定归附刘秀。不过占据河西的窦融和刘秀之间被割据陇右的隗嚣分隔开来,河西与东汉并不能直接相通。

而隗嚣是一个妄图割据自雄的野心家。为了实现长期割据,避免腹背受敌,他多次拉拢窦融,希望其与自己一样据土称王,共同对抗刘秀的统一攻势。对于隗嚣的利诱,窦融不为所动。

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决定征讨隗嚣。窦融知道后,马上在西边策应刘秀,有了窦融的支持,光武帝不负众望,成功击败了隗嚣。隗嚣败亡后,窦融的归附之路终于畅通。于是,窦融放弃了自己在河西的一切权位、财富,举五郡之众归降于刘秀。

窦融的归附,让刘秀十分高兴,给予了他常人无法想像的封赏,不仅位列诸侯,封为三公。此外,刘秀还与之结为亲家。

不过窦融自认为自己不属于光武帝旧部,所以,竭力推辞刘秀的赏赐。窦融越是推辞,光武帝越是喜欢,对其封赏越是丰厚,礼遇越是高,最终窦氏一门贵显,“有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窦融的谦退给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窦氏一族的富贵与东汉相与始终,涌现出2个皇后,2个大将军。其中窦固窦宪均是击破匈奴的名将。窦融的曾孙女成为汉章帝的皇后,窦家也成为外戚。后来汉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称制,一时间朝中显贵全是窦家的人。

东汉灭亡后,扶风窦氏仍为关中的望族,屡次和皇家结亲。从北魏、西魏到北周,扶风窦氏出现了好几位皇后,曾位列北周八柱国将军,是关陇集团的重要组成成员。到了隋唐时期,窦氏仍为重要的外戚,可谓显赫一时。比如唐太宗的母亲,窦太后,就是出自于这个家族。

当年窦融将自己的四千里江山送给了刘秀,换回家族难以想象的富贵。从东汉到唐朝,其富贵竟延续了600多年。

汉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称制,一时间朝中显贵全是窦家的人。

窦氏一族“贵重显赫,倾动京都”,引起了汉和帝刘肇的不满,他在宦官的帮助下,除掉了自己的几个舅舅,逼迫嫡母窦太后交还权力。几十年后,窦家又出了一位皇后,皇后的父亲窦武想除掉宦官集团,结果消息走漏,被宦官抢先下手,窦家惨遭灭门之祸,自此一蹶不振。

历史评价

刘秀:①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 ②执志忠孝,扶微救危,仇疾反虏隗嚣,率厉五郡精兵,羌胡毕集,兵不血刃,而虏土崩瓦解,功既大矣。笃意分明,断之不疑,吾甚嘉之。

耿恭: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

吕凯:曩者将军(雍闿)先君雍侯(雍齿),造怨而封,窦融知兴,归志世祖,皆流名后叶,世歌其美。

孙权:虽昔窦融背弃陇右,卒占河西,以定光武,休名美实,岂复是过?

曹奂:昔仪父朝鲁,春秋所美;窦融归汉,待以殊礼。

李梁:昔隗嚣跋扈,窦融保河西以奉光武,卒受其福。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汉朝窦融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时间有多长?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很多皇帝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倘若一个皇帝想要在自己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话,他们的工作可能远比普通

  • 为何说孙权父兄孙策的死,是东吴这个势力最大的遗憾?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策,东吴,文史百科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又向汉廷贡献礼物。汉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孙策因此在舆论上得到了汉政府的承认。之后,仅用了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孙策就迅速削平了大量的割据势力,占有了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扬州的广大地区,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基础。他不仅是当时几大政治军事集团中

  • 萨尔浒战役本可以胜利,为什么最后却输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萨尔浒战役,明朝,战史风云

    说到萨尔浒战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战役还真的是让人看不懂啊,可以说明朝简直就是败得不知道多惨,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分析的话,明朝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为什么到最后却还是输了个彻彻底底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以弱胜强的战役,那就是萨尔浒战

  • 清朝的官位正一品最高?还有比这更高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从汉朝以来,历代王朝都实行九品十八级制度。清朝入关以后,也沿用了这个制度。在九品十八级制度里,正一品最高,从九品最低。低于从九品的官职,被称为“未入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临时工吧。那么,正一品真的是最高级别官职吗?并不是。事实上,有9种爵位比正一品还高。它们被称为“超品”。首先,是皇族宗亲的亲王、

  • 古代公主送去匈奴和亲,为什么很少有生下子嗣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承载了那么多,深邃的眼里,是逝去的汉服女子婀娜的身姿。自古以来,结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结婚之后,就意味着自己已经组建了家庭,要学会承担责任,有家庭的一份担当,在古代的话,结婚就是讲究门当户对,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古代的结婚的主要

  • 明朝大臣何乔新简介:晚年坦然退职归乡,闭门著书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廉颇作为赵军转战四方时,攻齐、伐魏、破秦是否有过败绩?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

  • 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多风度?打仗之前先互相问候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春秋时期,齐国向鲁卫两国高调宣战,可怜巴巴的鲁卫两国只好向晋国求救,而晋国早就看野心勃勃的齐国不顺眼了,于是派大将郤克前去镇压。两军会面后并没立刻展开野蛮的厮杀,齐侯先派使者给郤克下战书,非常客气地说:“您率领军队光临敝国,弊国的兵力虽不雄厚,但还是很高兴能跟贵国切磋,我们明早战场上见吧。”郤克有礼

  • 王仙芝起义的结果如何?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仙芝起义,唐朝,历史解密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一,义军攻占罗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率兵来救,败义军于荆门。王仙芝解围而去,到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东又被招讨副使曾元裕击败,义军损失2万。这时,唐王朝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起义“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

  • 明朝一位皇后干政,却能帮丈夫治理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皇后,明朝,野史秘闻

    妇人干政,一直是封建王朝的忌讳。中国历史上妇人干政的事儿不胜枚举,大多数都成了王朝灭亡的催化剂。然而,在中国明朝前期,有一位皇后也时常干预政事。但她干政却不是因为有多强的权力欲,而是为了帮助自己的皇帝丈夫。这位皇后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发妻仁孝皇后徐氏。徐氏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追赠)徐达和嫡妻谢氏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