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结婚媒婆的必要性

古代结婚媒婆的必要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79 更新时间:2024/1/2 7:48:18

古人经常有一句话,说成年男女到了年纪,就应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其中就提到了一个职业,“媒婆”。大家印象当中的媒婆,大概都还是来源于各种古装剧中的形象,不过这毕竟还是太过片面了。不过,有一点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有些奇怪,古人结婚是不是一定少不了媒婆,每个人必须通过媒婆牵线才能结婚呢?

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古时候人们结婚,讲究明媒正娶,既要父母之命,也要媒妁之言。媒人若没有在其中牵线搭桥,就于礼不合。哪怕双方已经情投意合,也要通过媒人跑腿说亲、提亲、定亲,最后结婚。

《诗经》里面有:“匪我愆(qin)期,子无良媒。”意思是说并不是女子一再拖延婚期,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因此不能成婚。还有:“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说的是没有斧头就不能伐树,没有媒人就不能娶妻。媒人的作用为什么这么重要?

媒人这一行当作为时代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古时候门户之间相对封闭“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很大。“男女授受不性亲”“三岁不同床、五岁不同席”“好女不出点门户”等礼仪要求,使得男女之间并不能随语意相见,成年后的男女更是如此,所以说亲的媒人也就应运而生。

媒人的出现其实最早源于原始的生殖崇拜,《周礼》《吕氏春秋》诸书中,记载着上古时候人们祭祀高楳的情形,楳同媒,这是一位掌管婚姻和生育的神。对高楳的祭祀,可以看作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留。又相传因为女娲让男女结合,才有了人类后代,因此人们将女娲奉为高楳神,这样说来,女娲也算是我国第一位媒人。在周代,已经设置了官媒,专门掌管男女婚姻之事。

战国之后,私媒渐渐兴起,但同时,对于婚姻的规定也渐渐严格起来。汉代以后,凡婚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没有经过这些程序就私定终身,就会“父母国人皆贱之”。唐代时还有律令:“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可见,媒人的身份地位一开始就十分崇高,无怪后世风俗中,男女成婚必须有媒。

从宋代开始,就产生了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媒人。按照古代的礼制,标准的婚姻要经过六个环节—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基本上每个环节都需要媒人穿针引线。媒人在其中为男女两家联络,协调相关婚姻事宜,事成男女结婚时,还要活跃气氛,说吉祥话,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等,往往能说会道,伶牙俐齿。这不仅是一种天分,更是一门技术。

媒婆一旦开口说起话来,这世上似乎就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嫁娶的,再怎么不般配的也变成了如天仙配一般的佳偶。当然,无论怎么吹捧打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彰显对方的优点,濙化对方的缺点,成就一桩婚姻,自己也从中赚取媒人钱。后世对媒人的称呼有很多,唐代有“月老”,元代有“红娘”,明清有“媒婆”,除此外,还有“伐柯”“冰人”“保山”等。

在提倡婚姻自由的现代社会,媒婆的实际作用大多已经消失了,不过在有些农村,还有着一些业余的媒人,为未婚男女“义务”牵线搭桥,成就好姻缘。此外,在传统的婚礼中也还保留着谢媒钱、谢媒酒等风俗。在婚礼上,媒婆对新人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既热闹了气氛,又讨了吉利。

古代男女结婚一定要经过媒婆,这是肯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古人婚姻的铁板规矩,未经父母同意,媒人中介私定终身,那可是不孝,大逆不道甚至违法的事。因为做媒不仅是民间行为,从西周开始一直到清朝都有官媒,是一个古老而合法的行业。

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官方任务是督促适龄男女结婚,早生多生,人丁兴旺是家国大事。

管子·入国篇》:“凡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此之谓合独。”可见春秋时的官媒,还要关心鳏夫寡妇,重组家庭整合财产。

自秦至清,官媒的权力仍然很大。熟悉的媒婆形象为民间私媒,促合约婚姻约,也要到官媒处登记受监督,才合法有效。可见结婚从来都不是私事。两厢情愿私订终身,在古代是非法而且丢脸的事。"男女授受不亲"即便熟识的亲戚,也需"三媒六证”才合规矩。

比方说林妹妹和宝哥哥一块儿长大,家长也同意,可若成亲,媒人礼节样样少不得的。须有三媒:男女各方聘请的媒人、以及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且六聘: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六道程序;为示慎重诚意还得六证: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一点马虎不得。

只要订了亲,哪怕没过门,那也是有效合约,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许多古代戏曲中,嫌贫爱富的老丈人想悔婚,嫌弃家道中落的未来女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因此诸多繁文缛节,多少春闺儿女苦盼佳期,生出多少闲愁悠恨来。有道是"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因聪明伶俐的小红娘牵线搭桥,张生和崔莺莺喜结连理。红娘也因之成了媒人的代名词。

做媒回报丰厚,媒人掇合成一对,谢媒礼也必不可少。贪财的乱点鸳鸯谱,害群之马比如拉皮条的王婆,让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成奸,害人害己不得善终。

故民间有"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之说,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也是缘份那!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古代驸马的地位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我们在看宫廷剧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获得皇帝的欣赏,然后把公主嫁给他,从此娶得身份尊贵的公主,平步青云,走上人生巅峰,成功逆袭了。可是,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其实驸马爷的生活跟地位远没有宫廷剧中美化的那么美好。许多驸马爷的地位虽说相比平民是尊贵许多的,但是在宫廷中,就是一个身份地位都低人一等的。并且一不小

  • 古代防止银票造假的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在银票刚诞生期间,造假活动也一度泛滥,甚至影响到当时的商业市场秩序。为了打击假银票,历朝历代都制定严刑酷法,在出土宋代的银票上印有“伪造者处死”的文字。随着官方银票防伪技术和措施的不断成熟,到明清时期伪造银票活动逐步消失。古代在银票防伪上到底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现代的专家都倾佩不已呢?一、精选银票材料

  • 古代妻子不介意丈夫纳妾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古代的妻子之所以会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是和当时的环境以及社会所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被推翻以前,一个男子纳妾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你想娶几个妾都可以的。妻子也不好多说什么,在当时这种情况是被社会所允许的,因为在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更多的男子纳妾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生个

  • 古代捕快的职能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喜欢古装片的朋友想必对一种古代职业不陌生,那就是“捕快”。但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捕快二字是什么年代才有,捕快的工作方式又是怎么样的?那就让小编给各位看官说道说道。话说这“捕快”二字,衍生自明朝,又有“捕役”“快手”“巡捕”一说,其中巡捕二字用的最久,到了民国时期,还沿用“巡捕”二字。那么“捕快”的前

  • 古代银票造假的难度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

    其实在古代,造假铜钱都比造假银票要来得实在。我们只看得到造假铜钱的,几乎见不到造假银票的,古代没有复印机,一张张地画是不现实的,就算只造一张银票,那样背后的成本也是十分高的,所以古人宁愿造假铜钱。奈何假铜钱所需的原材料也是官府垄断的,而且上面的字也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去制版,在冶炼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这

  • 中国古代神鸟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

    中国古代神话除了塑造许许多多的神仙和英雄外,还有很多神奇的神鸟,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古代神鸟之:伤魂鸟《拾遗记》中记载,这是一种由被误杀的冤魂变成的鸟。相传,皇帝部落攻杀蚩尤后,他的貂和虎误咬了一名无辜的妇女,七日七夜后断气而亡。皇帝感分悲哀,于是厚葬了这名妇女。后来,妇女的魂魄化为

  • 古代选秀落选的结果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

    对古代选秀女感兴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后宫里边每三年就选一次秀女,皇帝如果要不完怎么办?古代又是怎么处理落选秀女的?前言:古代皇帝选妃子这件事情,想必大家在很多的古装剧中都看到过,皇帝会选择自己称心如意的女子,以此选入后宫,成为自己的妃子,其中既有平民百姓家的女子

  • 古代成真的预言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语言都神奇的应验了,这些预言有的是写在史书上,有的是写在小说中。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最著名的五个成真的预言。把这个放第一个,是想家解释一下预言在中国古代叫什么。这个是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语言,关羽年轻时,有一位老人对他说雨水盛,麦子亡。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时之间盛名无双,后

  • 古代人处理头发的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往往是有一头飘逸的长发的,或盘在头上或披在身上,往往很少修建,那么这么长的头发是如何清理的呢?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面,古人的头发一般都是非常的长,或者弄个发卡盘在头上,看起来或柔顺飘逸或高高吊起英气十足的样子,但其实这一头黑发也给故人带来很多烦恼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头发的清洁保养问题。

  • 青梅煮酒中酒的品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是一个经典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和刘备一个豪气冲天,踌躇满志;一个装傻充孬,满腹委屈。但后世总有些好事者对另一些事情好奇:比如,曹操和刘备他们当时青梅煮酒煮的到底是什么酒?首先搞清楚,青梅煮酒不是用青梅来煮酒,而且一边煮酒,一边用青梅当下酒菜(原文:盘置青梅,一樽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