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魏时期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汉魏时期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3 更新时间:2024/1/8 0:19:11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便广为流行,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将春节视作最为重要的节日与对新年最美好的祝福。汉魏时期,中华明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其度春节的习俗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境况,同时也奠定了今日春节习俗的基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汉魏时期,看看当时的人们是如过年的。

一:汉魏时期的社会状况

历千年发展的中华文明在秦一统六国之后臻于同一,达到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为中华文明奠定了此后数千年的基础,可惜秦二世而亡。汉承秦制,又有文景之治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中原文明的发展再上台阶。至三国与南北朝时期,虽有五胡乱华,但文明薪火相传,终究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汉魏时期的春节既保留了先秦时期的传统,亦有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习俗。先秦时期众多习俗的萌芽在此时期终于得以确立并一直传承发展至今。春节作为一种正式的节日也最终得以确立。

二:汉魏时期的春节习俗

秦开始至汉魏时期,原先混乱的时历节气等随着大一统国家的确立而得以统一。在变动过程中,一些陈旧的礼仪习俗被淘汰掉,当然更是形成了一批新的时令节日。岁时节日系统在稳定的社会中得以逐渐确立并稳固下来,春节及其习俗亦作为重要的节日被国家与民间所接受并流传下来。

春节在汉魏时期有多种名称,例如正旦、正日、三朝等。中国为农耕社会,人们注重时令节气以利于农业生产,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开始重视一年的中的岁首,而汉武帝时期太初令的颁布使得春节的日期得以最终确立,至此春节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日一直传承至今。

除夕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除夕夜更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刻,在当天举行的任何活动都寓意着辞旧迎新,祛恶迎福。而在汉魏时期,傩戏的举办便是除夕当天乃至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活动。在这一天,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会举举办大规模的傩戏,傩戏一般先挑选十几岁的少年,令其穿上特定的衣服,此外还有被称为方相氏的人与十二兽共舞。

在北魏时期,傩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庆祝新年,又增添了借盛大典礼炫耀国力的意味,西晋时期五胡乱华,鲜卑等胡族南下并与中原文明发生碰撞与融合,傩戏原有的祛恶除鬼的宗教意味开始淡薄,民俗与娱乐性开始增强,成为一种在春节期间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活动。

除了傩戏之外,在宫廷内,正旦朝会乃是汉魏时期非重要的活动。在正月初一,皇帝会在德阳殿内会见群臣。群臣要皇帝行新年拜贺之礼。自汉至清,正旦朝会一直是宫廷内部庆祝新春的重要典礼,而且礼仪规矩愈发的繁琐与森严。

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中便对朝贺仪式的顺序步骤进行了说明,整个仪式共分为三部分,其一为群臣觐见皇帝并进献贺礼,最后为皇帝齐呼万岁;其二为在宫廷内赐酒摆筵,宴会在舞蹈与戏曲中进行;最后一步便是礼毕,群臣按规矩依次退场。

朝会是皇家在春节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活动,其要求极多且规矩森严,朝臣不参加朝会是不被允许的,即使是遇上特殊情况无法举行朝会也会要求官员在家自行庆贺。

宫廷内有朝会,在民间也有自发形成的习俗,其中祭门神便是一项重要活动,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产生了祭门神的习俗萌芽并在汉代最终确定下来。自汉代起,门神有了具体的姓名,分别称为神荼和郁垒。人们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传统,认为此二人可以镇压邪魔,因此二人也便成为了中国最早的门神。

每当除夕夜来临时,人们便会将刻有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符放置在门上,再悬挂上苇索以供二神做缚鬼、喂虎用,而桃木克鬼的传统也成为汉魏时期人们的普遍信仰。

放爆竹的习俗则是自汉代开始的,人们在正月初一凌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放爆竹,其目的在于吓唬一种名为“山臊”的恶鬼,而山臊是最怕爆竹声的,所以人们利用爆竹来达到祛除恶鬼的目的,而放爆竹也因其既有驱鬼又能带来喜庆氛围的作用而一直传承至今。不过,汉魏时期的爆竹可不是今日的火药爆竹,而是把竹节放在火里烤,发出噼啪的声音,这是名副其实的“爆竹”。

在民间呢,春节宴会和饮酒是不可避免的。在上古时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饮酒祝岁已经成为惯例,此习惯在汉魏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确立,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庆祝活动。

汉魏时代上承上古与秦制,下隋唐时期,其文明既有刚从萌芽状态中走出的不成熟形态,又在数百年中不断发展,为后世隋唐盛世的到来开辟了局面。先秦时期形成的春节萌芽在汉魏时期得以以国家法定节日的形式确立,其习俗也在数百年内逐步的确立下来。汉魏时期是我国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春节及其发展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在刚刚走出上古阶段的中国人民依旧对鬼神十分信奉,生产力发展依旧处在较低水平的状况。

节日是折射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而在西方的洋节日对中国不断冲击的今天,如何既向西方学习以促进社会发展而又不能使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失去民心,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标签: 汉朝魏朝春节

更多文章

  • 女子如果未婚先孕会是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古代男女之间的界线非常明确,丝毫不乱逾越,尤其是对未婚的女子而言,一旦名节坏了,就算长得美如天仙也很可能会剩在家中,至于什么未婚先孕,这更是不能想象。那么万一发生女子未婚先孕怎么办呢?第一找接盘侠,其实古代寡妇或者女子意外怀孕,通常性况下是肯定只有自己的父母知道,或者小范围人知道。这个时候,如果能

  • 古代铸剑为什么一定要以身殉剑才能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用活人祭剑自古有这样的说法,影视剧《仙剑奇侠传三》里面,曾有过这样一幕场景,姜国太子龙阳铸造魔剑之时,不忍用自己的亲生妹龙葵祭剑,最后姜国大败,龙阳战死沙场。妹妹龙葵得知哥哥的死,生无可恋之下投身入剑炉之中,铸造出一把旷世魔剑,龙葵成为魔剑剑灵。虽说这是影视剧的情节,但这也并非是编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

  • 清朝灭亡后故宫里的三千佳丽都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清朝灭亡时,已经是1912年,我们看看这个曾经的大清国此时还有多少妃子。先说逊帝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这位1909年登基的末代皇帝,只有一后一妃,皇后婉容,内务府大臣荣源之女;淑妃文绣,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对宣统皇帝来说,一后一妃就够他招架了,离传说中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差十万八千里,后宫佳丽三千就

  •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铸剑大师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长达数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打造神兵利器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冷兵器时代涌现出许多大师级人物,而且,有的传说中铸剑师为了让宝剑练成还以身试剑,甚至殉剑。那么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铸剑师呢?他们真的会以身试剑吗?如果说起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辈们,欧冶子首当其冲。欧冶子并不见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铸造大师,因为在欧冶

  • 清朝故宫中后宫三千佳丽都住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故宫,清朝

    清朝时期,皇帝的后宫妃嫔都住在紫禁城中的东西六宫。可是都说皇帝拥有三千佳丽,这么多人怎么住的下呢?原来皇帝的这三千佳丽,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宫女。宫女们虽然都生活在皇宫中,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更别提得到皇帝的垂青了。真正被皇帝临幸过的后宫佳丽少则数人,多则上百人。凡是被皇帝临幸过的女人,

  • 古滇国消失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都城

    两千多年前,在我国美丽的滇池沿岸曾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这就是有着灿烂文化的古滇国。上个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及昆明羊甫头等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数千件精美青铜器和滇王印,让世人更加关注曾经极度辉煌的古滇国。人们不禁要问: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里呢?有着高度灿烂文化的古滇国又为

  • 元宵节和东方朔的渊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宵节,东方朔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

  • 鬼节真的有鬼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鬼节,中元节

    有人说:“七月半,鬼乱窜”。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可是,为什么有人说看到过鬼呢?根据心理学来分析,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错觉。错觉就是歪曲的反常的知觉。比方,一个迷信鬼而又胆小的人,他在黑夜里走路,就常会因为看一个黑影而吓得出冷污。其实,他所看到的也许是一棵被风吹动的树,或者是动物。由于他胆

  • 冯小怜玉体横陈的历史典故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小怜,高纬

    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将冯小怜进献给高纬,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冯小怜长得漂亮至极,肌肤吹弹可破。吐出的气闻起来都是香的,而且身材凹凸有致。于是高纬不管有事没事,即使是跟大臣

  • 清朝12位皇帝如今故宫还存着谁的牌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故宫,皇帝

    王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明朝以前太庙的祭祀仅供奉本朝的皇室,但朱元璋开国之后专门为其他的朝代也开辟了宗庙。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入驻太庙,这必须是统治者认为有正统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朝代和君王才得以入祀。但太庙的地位尊崇,又加了其他朝代的皇帝在里面。因此受限于礼制的约束,在这地方祭祀次次都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