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喊冤方式

古代喊冤方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4/1/28 1:23:16

大家知道古人被判错案或想要申诉冤情该怎么喊冤吗?放心,他们自然有妙方。小编在此介绍古代最典型的三种喊冤方式,包准你看了会直呼自己早就知道了!

虽然古代社会有皇帝统治,可是皇帝就算再有空闲,也不可能事事躬亲,况且天高皇帝远,各地就算衙门再多、官员再广,里头自然不乏对民生疾苦视若无睹的贪官污吏。爱财贪权的官僚自然是不会信守公生明,廉生威等金科玉律,贫苦百姓若遇上他们,不免再为衙门添上一桩冤案。

然而,有钱有势的民众则是可凭钱财与人脉买通官员,为自己翻案或将其他平民胡乱定罪。因此,民间不乏揭露这种恶状的谚语:“千里为官只为财”、“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莫怪乎晚清伯元于谴责小说《活地狱》中写道:“唉!朝廷为着百姓,立了座衙门,谁知倒开了他们生财的捷径,你道可恨不可恨呢?”至于那些含冤未雪的百姓,可就得自己找法子去伸冤了。

在撰写这篇章时,小编不禁联想到多年前的八点档连续剧《包青天》。这部红遍大街小巷的《包青天》早就告诉大家古人是如喊冤的了。“击鼓喊冤”与“拦轿喊冤”这两种方式,您绝对很熟悉,至于第三种的“临刑喊冤”,大家可能就比较没听过了。没关系,小编就赶快来介绍吧。

一、敲登闻鼓喊冤

“登闻鼓”制度源自于汉代,也就是指:吏民“击鼓喊冤”。衙门左侧都会放置一个大鼓,提供给有冤者击鼓喊冤。一般来说,击鼓者多是蒙受冤屈而被关押的犯人家眷。当这些家属击鼓完后,再由官员记载并上奏上司。

说完这个“登闻鼓”制度,小编再介绍一下它的由来。

传说刘邦当上皇帝不久,他的侄子就仗势欺侮一位民女苏小娥。当时,街上有位身材魁梧的大汉,他看不惯弱女子被一群人这样欺负,就仗义执言。可是,大汉却惹怒了皇侄,双方遂动起武来。结果,侍从本要挥剑刺杀大汉,却给大汉灵巧地躲过,反倒是皇侄就这样给刺死了。皇族自然是不会放过那名大汉,大汉被告到了官府,还被判了死刑。

受到大汉帮助的苏小娥,决心为他申诉昭雪。当时戒备森严的衙门是没有大鼓可供击打喊冤的,为了能顺利喊冤的苏小娥想到一个妙招,她妹妹各持小鼓与小锣,两人跑到衙门前猛力敲击,还连连大喊冤枉。这件事情是闹得满京城的人都知晓,连刘邦也知道了。后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汉被无罪释放了。

从此以后,各级官署大门就开始设置一鼓一钟。朝廷还规定钟鼓一响,官员必定得上堂,以利民显德政。击鼓鸣冤制度就流传了下来,直至清末。

二、拦驾喊冤

影视作品出现过不少民众跪地拦轿或阻挡乘坐马匹的官员继续前行的桥段,这就是“拦驾喊冤”所衍生来的故事。“拦驾喊冤”多半是由喊冤者手持状纸,双膝下跪于帝、高官重臣或地方官员所乘坐的车辆或轿子会行经的路途上。百姓之所以拦驾,无非是希望冤情得以昭雪、洗清罪名,在正义伸后,善者能被护佑,恶者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三、临刑喊冤

小编觉得这一种听起来最危险,因为“临刑喊冤”指得是:要被行刑的囚犯在临刑时喊冤。您想想,都要被执行死刑了,突然大喊冤枉,官员还会多加理会吗?没错!的确有人被重新翻案的,可那种例子实在罕见。

因为,官员也是经过审核才定案,若遇到刑犯临刑前喊冤,要求监斩官明察秋毫,厘清冤情,官员多半也是不再理会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我国历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是在宋朝,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终止,历经了一千三百年。每届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极少,隋唐史录取

  • 神话传说里鲛人跟美人鱼是一个物种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在神话传说里,鲛人跟美人鱼是一个物种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鲛人,神话传说中的神秘生灵,他们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有着极高的智慧及社会制度,可以说是另一种智慧种族。我过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鲛人的记载,如《搜神记》就有说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传说鲛人生活

  • 古代状元一般封的官职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职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作为科举考试最优者,他们10年寒窗苦读,高中状元以后,到底会封什么官呢?每个时期不同,宋朝时期,一般会封个某州通判,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皇权,亲自设立的一个官职,由皇帝亲自任命,到各个州去辅佐知州(州一把手)治理地方。一般会负责地方的粮运,水利以及诉讼等相关事项,除此之外,他们

  • 古代近视的解决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

    比起我们今天,除非先天原因,整体来说古代近视的可能性比我们现代要小得多,近视眼比例也只有比较小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每天抱着手机对着电脑,写字的时候还常常埋到书里去,这都是导致近视的原因。古人本身读书人比例就小,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在是没有什么费眼睛的地方,所以古代近视的人其实不多。而读书人们虽说

  • 曹操谯水击蛟是什么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

  • 榜眼没有探花名气大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探花

    为什么探花比榜眼出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名落孙山”是用来形容考生的落榜,历来考试也会对上榜的考生有一个排名,“状元”就是第一名,其次就是榜眼、探花。但是许多中了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要兴奋,这是为什么呢。贪官界的典型人物,清朝和珅。和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他也是探花出

  • 古代战争击鼓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争,古代

    有人很好奇古代打仗为什么要敲鼓,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场上击鼓有什么含义吧!古代军队敲鼓是有特定意义的,一般来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古代军队通讯水平较低,实现战场指挥的方法主要靠旗帜和声音。由于牛皮大鼓的声音整齐沉重,传播距离远,所以被选为冲锋发起的信号。士兵在战场上当

  •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现代人传递信息很方便,那么古代呢?没有高科技的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国最早关于信息传递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称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

  • 古代人一天吃两顿饭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人

    我们现在一日三餐司空见怪,为什么古人每天只需要吃两顿饭。这是什么由来?在商朝有记录说我国的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一天是只吃两顿饭。这个行为让我们不理解,我们如今每天都是一天三餐,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饮食习惯,那么为什么古人采取一天吃两顿饭的进食频率呢?其实这和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联。众所周

  •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东北五仙是哪五仙?东北五仙法力高不高?五仙包括“狐、黄、白、柳、灰”,分别对应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和老鼠。由于民间对生灵的崇拜思想,逐渐演变成力量强大的妖仙。人们普遍认为五大仙属于亦妖亦仙,如果对它们进行供奉祭拜,就会保护家人平安;反之,如果有冒犯它们的行为,也会遭到报复。狐仙狐,民间称之为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