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太公作为刘邦父亲有夺位之心吗?刘邦为什么不忌惮刘太公?

刘太公作为刘邦父亲有夺位之心吗?刘邦为什么不忌惮刘太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4/1/1 8:04:56

刘太公作为刘邦父亲有夺位之心吗?刘邦为什么不忌惮刘太公?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非常忌惮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他接连不断地诛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大帮武将。就算手中没有兵权的文臣,他也很忌惮。以至于萧何要通过“自污”的办法,来消除他的怀疑。而张良干脆辞掉一切职务,退隐山林。

刘邦之所以忌惮这些文臣武将,无非是担心这些人或者利用手中的兵权,或者利用自身的影响,夺取他的皇位。

说起来,有一个人,其实刘邦应该是非常忌惮他的,这个人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

(刘太公剧照)

中国古代是礼治社会,按照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一般情况下,都是父亲当了君王后,儿子才可能当君王。而且父亲对儿子有巨大的权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话,那时候虽然还没人明确提出来,但其实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了。

既然父亲对儿子拥有巨大的权力,那么,理论上刘太公是可以夺去刘邦的皇位的。尽管这江山并不是刘太公打下来的,但是刘太公只要想,或者别人怂恿刘太公这样做,刘邦的江山转移到他父亲手里,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事实上,我们看见刘邦似乎并没有忌惮刘太公。而且他对刘太公非常孝顺,每隔五天都会去朝见刘太公一次。去见刘太公的时候,也是恭恭敬敬对他行礼,丝毫没有看出刘邦在忌惮他的样子。

那么,刘邦真的对他父亲刘太公这个潜在的威胁,一点儿也不提防吗?

我觉得,按照刘邦的性格,他不提防别人夺取他的皇位,是不太可能的。就算他不提防别人夺位,也提防别人染指他的权力。就算他不提防别人染指他的权力,恐怕也会担心有人会借他父亲的名义,有意搞事。总之,作为一个多疑的人,这不符合刘邦一贯的行事作风。

我认为,刘邦其实也是很警惕刘太公的。从刘邦当了皇帝后,对刘太公非常孝道,五天就会去见刘太公一面,对刘太公嘘寒问暖就可以看出,刘邦有多么提防刘太公。

(刘邦剧照)

有人可能会问,刘邦这不是表现孝心吗?怎么就说他是提防他父亲呢?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我们来看看刘邦当皇帝之前,五十多年里,他对待刘太公的态度。在没有起兵造反之前,刘邦是一个不顾家的人,整天都在外面混吃混喝,从来不照顾家庭。为此,刘太公没有少埋怨他,说他不顾家。可是埋怨归埋怨,刘邦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任何一点照顾家庭、孝敬父亲的举动。也就是说,刘邦之前一点儿也没表现出孝敬父亲的样子,为什么当了皇帝后,却表现得那么孝道呢?

有人可能会说,孝道是要讲能力的。刘邦之前一穷二白,他想孝道,但是没那个能力。这话我认为是不对的。孝道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就算没有能力,堂前问安,也是孝心。古代“二十四孝”中有“卧冰求鱼”的故事,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假,但其实不假。因为里面讲的就是这个人没有能力获得鱼,但是他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刘邦除了在当混混的时候,对刘太公不孝道外,在战争期间,对刘太公也非常不孝道。在和项羽作战中,他的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捉去了。项羽拿着刘太公威胁刘邦,说刘邦如果不投降,他就要烹了刘太公。当时刘邦说,我和你是兄弟,我爹也是你爹,你要是烹了你爹,记得分一杯肉汤给我喝。

(项羽剧照)

对于刘邦的这个回答,有人说,这是因为刘邦了解项羽这个人,知道他有妇人之仁,绝对不会杀掉刘太公。但是,项羽能够不眨眼就坑杀20万秦卒,怎么就不敢杀一个刘太公呢?逼急了,项羽什么都敢做,何况是杀一个人!

由此可见,当时刘邦根本就是不把他父亲的性命当一回事。既然他连父亲的性命都不顾,怎么还说他是一个孝道的人呢?

所以说,刘邦当皇帝后对待刘太公所表现出来的,其实不是孝道,而是提防。

后来的事情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很快,就有管家对刘太公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能有两个皇帝,怎么能让皇上朝拜您老人家呢?您应该主动做出人臣的样子来。于是,下一次,当刘邦去见刘太公的时候,刘太公就拿一把扫帚站在门口恭敬地迎接。再接着,刘邦就把刘太公封为“太上皇”。

刘太公的这个管家说出的这番话,是他自己想到说出来的呢?还是有人教他这么说的呢?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不过,一个小小的,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管家,能有这番认识,其实是很让我们怀疑的。

不管怎么说,刘邦通过这事,确立了刘太公的地位,也确立了刘太公的身份,同时也确立了刘太公的职权。这样一番确立,从此后,刘太公对刘邦就不构成任何威胁,刘邦也不用再提防他了。

标签: 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乾隆给一官职,众人都不想去,和珅去结果赚了一大笔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和坤,清朝,野史秘闻

    古往今来我们国家的贪官层出不穷,贪官实在是让人憎恨不已,那么大家知道自封建时期,中国以来最大的贪官是谁吗?毫无疑问绝对是清朝时期的和珅了,他无愧于中国第一巨贪!和珅利用了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但在乾隆皇帝驾崩后新继任的嘉庆皇帝对他毫不留情,直接将他投入了牢狱中,并派出了权臣对他进行调查

  • 曹操的前妻为何无人敢娶?他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三国,野史秘闻

    古语有句话说的好“老虎的尾巴摸不得,阎王的胡须碰不得”,说的一点也没有错。今天阿朱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三国中具有“阎罗王”称号的曹操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乱世奸雄,丰功伟绩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基本上他只要打下一个城池或者是打败一个boss,就会将此地的美女收缴干净,不管她

  • 此人本已跻身战国七雄,最后为何死在一个女人手里?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悼襄王,春秋,野史秘闻

    周朝得国后,实行的是分封制,因而,的周边大小诸侯丛立。最初,周天子实力雄厚,是天下名符其实的老大。但是,随着周廷的衰落,诸侯们渐渐不鸟这个名义上的老大,都自展拳脚,相互兼并,历史进入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能跻身七雄的行列,都是有争霸天下资格的。周朝得国后,实行的是分封制,因而,周天子的周边大小诸侯丛立

  • 朱棣夺取江山后,后宫妃子无数,为何20多年没生一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明朝,野史秘闻

    “传宗接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子嗣并将血脉传承下去,这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也因为这个理念,延伸出了“重男轻女”和“逼婚”等等现象,虽然现在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但从现今根深蒂固的程度来看,可知这种思想在古代却是十分普遍。我国古代相当重视子嗣的

  • 乾隆后宫最没福气的妃子,入宫一年便去世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仪嫔,清朝,野史秘闻

    提到乾隆后宫妃嫔,令妃绝对算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了,这位曾经的包衣少女以一介宫女身份发迹于乾隆后宫,十年内生下六胎,并获得了皇贵妃的位分,可谓荣宠至极了。其实,乾隆即位之初,曾有一名妃子比后来的令妃还得宠,可惜入宫不到一年便去世了,这位妃子便是仪嫔。仪嫔黄氏原是内务府的一名包衣管领下人(辛者库人),父亲

  • 小偷进和珅家库房,为什么一分钱都不拿?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和珅被抄家时有一份具体的清单,名为《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这份清单详细记载了和珅被抄家当日抄得的财产详单。但非常遗憾的是,因为一场特殊的革命,这份清单在被藏匿过程当中损坏了,所以今天上面罗列的和珅财产实际只是部分。但这部分,也足够亮瞎所有人的眼。根据清单记载,和珅家被抄的其中一个项

  • 雍正邬思道联手设计一个局,保住李卫一生荣华富贵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清朝,野史秘闻

    狗儿、坎儿、翠儿三个,都是四王爷胤禛从江南拔救出来的苦人,入雍王府成了包衣心腹,此举可谓一步登天。然而,在经久的考验中,坎儿失信,被一杯毒酒悄然赐死,李卫同样也面临一次步步惊心的终极考验。在《雍正王朝》中,李卫与翠儿相会被捉,胤禛顺势将其开发出王府,外放四川为县令。只一张吏部的札子,李卫就穿着簇新的

  • 金刚护体和金刚不坏神功是一样的吗?哪个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曹正淳,野史秘闻

    对于金刚护体这个武功小编觉得已经非常非常牛逼了,但是今天小编又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那就话说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武功叫金刚不坏神功,那么这个金刚不坏神功就真的比这个金刚护体更加厉害吗?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了,我们只要看看曹正淳的反应就好了,下面是更加详细的介绍了,速度一起来看看更加详细的情况吧!在武

  • 存活了二十八年的北齐王朝,那些北齐国君有多荒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齐,南北朝,野史秘闻

    秦朝经历十六年,农民起义的火把呼呼烧起,秦王。王莽篡位之后经历也经历了十六年,因为无法对旧体制釜底抽薪,强大的改革阻力熄灭了新政的梦想。隋朝一出场就虎虎生威,很有一番气象,让从前萎靡的风气为之一新,然而,过度的肌体劳损诱发人怨,再加上天灾搅局,隋炀帝陷入群雄并起的泥潭里,三十八年的政权土崩瓦解。人们

  • 她是乾隆继后唯一的儿媳,守八年空房与丈夫合葬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博尔济吉特氏,清朝,野史秘闻

    乾隆继后那拉氏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悲剧皇后,近年来影视剧中对她的塑造较多,如《如懿传》、《延禧攻略》等。那拉氏因当年“剪发事件”而失宠,落得一个“不废而废”的凄惨结局,而且,她的不理智举动也连累了儿子永璂,当然还有永璂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病逝于东巡途中,随后,乾隆帝便为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