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慈禧和慈安之间的矛盾有哪些?

揭秘:慈禧和慈安之间的矛盾有哪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2 更新时间:2023/12/5 2:08:00

清朝有很多宫廷历史疑案,如雍正上位、光绪之崩、慈安爆薨等等,这些疑案史学界一直都在努力寻求答案,但至今都没有最终的结论。就慈安太后之死来说,大多数影视和文学作品都反映是由慈禧下毒害死的,但缺乏历史资料的确切印证,大都是根据“野史”或传说推断出来的。

慈安太后究竟是因何而死,她的死与慈禧有什么关系?慈禧害死慈安的结论是如何推断出来的,证据是什么呢?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研究之发现,对这些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供读者参考。

在讨论慈安死因之前,先介绍一下她的身世,以便对其生平有更深刻的了解。

慈安是满洲镶黄旗人,钮钴禄氏,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为贞嫔,四个月封为贵妃,半年后封授皇后,时年16岁。慈安从入宫到封后,半年之中连升四级,这在有清以来皇后晋升中是绝无仅有的,足以说明慈安是一个聪明贤惠,才华非凡之人。

慈安一生没有子女,咸丰帝驾崩后,唯一的6岁儿子载淳(慈禧生)继位,是为同治皇帝,她被上徽号“慈安”,尊为“母后皇太后”。慈安与慈禧(圣母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击败“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

光绪七年,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薨,朝廷上下无不惊愕,对她的死百般揣测。慈禧按皇太后的规格料理了慈安的后事,被葬于普祥峪定东陵。据“官书”记载慈安死于现在所说的心脑血管病,但是对于她的暴亡,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传到社会上产生了种种推测,加之慈安生前与慈禧的关系,“野史”中不免出现了慈安之死与慈禧有关的传说,且被多数人所认同。

这个传说的根据是什么呢?我们从两宫太后失和的几个方面分析,可得出结论。

一,太监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是宫内太监总管,慈禧的心腹红人,他依仗宠信在宫中胡作非为且肆无忌惮,朝中大臣及同治帝对他恨之入骨。

同治八年,安德海请求慈禧得到去苏州采办龙衣的差事,他一路大肆招摇,扰乱地方,被山东巡抚丁宝祯拿获。对安如何处置,丁上奏朝廷请旨,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以违反“太监不得出京”的祖制下令“就地正法”,朝野上下,人心大快。因此事,慈禧对慈安开始产生了看法并怀恨在心,但顾忌到慈安的“尊位”和自己的“羽翼”还未丰满,故敢怒而不敢言。

二,同治帝的选后问题。

同治帝17岁大婚选后时,慈安喜欢既漂亮而又文静的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慈禧则要选立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在选立皇后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皇亲和朝臣们奏请,皇后要同治帝自己选,结果阿鲁特氏被选中,对此慈禧极为不满,但表面上不敢表示出来,内心里却对慈安更加愤恨。慈禧把仇恨发泄在新皇后身上,对她百般刁难,同治帝驾崩不久,找茬处死了皇后,而且皇嗣也被扼杀在腹中。

三,关于“朱谕”问题。

咸丰帝知道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临终时赐给慈安一枚“御赏”,同治帝一枚“同道堂”印章,奏折诏旨两章同钤方能生效,因同治帝年龄尚小“同道堂”印章暂有慈禧代管。相传咸丰帝还密赐慈安一道“朱谕”,大意为:他死后如果慈禧敢胡作非为,就按祖宗之法处置。

咸丰帝想用这两种方法来平衡朝中权力和制约慈禧的僭权行为。慈安不像人民说的那样,柔弱无能,不问政事,而只是不愿与人所争,性格内向而已。因慈禧自知身居“西宫”,故行为比较收敛,办事谨慎,对慈安非常恭敬,取得了好感。慈安心善,对慈禧透露了“朱谕”的内容并当面烧掉,以示对她的信任。“朱谕”虽然被毁,但慈禧对此总是心有余悸,耿耿于怀。

四、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几个问题使两宫太后产生更大龃龉,致慈禧对慈安怨恨加深。

光绪帝少年时,常常去东宫,跟慈安太后比较亲近,宫中传说是因慈安性情温和,不像慈禧那么严厉,慈禧听后心里不是滋味,认为这是慈安和恭亲王奕訢从中挑拨的,愤怒不已。慈禧害怕光绪帝亲政后与慈安联合,削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便派心腹对光绪帝的行动严加监视,将其一举一动汇报给她,以便掌握主动权。

自慈安把“朱谕”烧掉以后,慈禧的的心稍安了一些,她的本性开始逐步显露出来。

光绪六年发生的一件事,再次大大加深了两宫太后的矛盾。一次清宫嫔妃们去致祭咸丰陵寝,祭奠时,按规矩慈安应居后宫的首位(咸丰时为皇后),慈禧在侧位,慈禧不从,因此两宫太后发生争执。慈安听从奕訢之说,坚持不让,慈禧无奈只得屈就,但是心里又增添了对慈安及恭王的愤恨。

慈禧使用手段把太监总管李莲英笼络在自己的身边,成为心腹。李莲英依仗慈禧的权势兴风作浪,横行朝野,人称“九千岁”。他唯慈禧马首是瞻,眼中没有慈安,其他太监也仿效之。慈安要求慈禧对李莲英和太监们严加管束,慈禧不但不听,反认为慈安干涉和限制了她的权力。慈禧心中积压多年的怒气顿时迸发出来,两宫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竟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由于两人矛盾的加深,慈禧认为慈安是妨碍她专权的最大绊脚石。事也凑巧,不久慈安便暴死在钟粹宫中。

从以上几个事例来看,慈禧是有动机、有机会、有迹象杀害慈安太后的,这可能就是“野史”和民间传闻的根据吧。“根据”如此“充分”,为什么“官书”中没有记载和一丝的透露呢?这是因为宫廷档案是由官家而写的,因慈禧当时健在,记载中是不能流露出半点对她不利言辞的。又由于史学界一般对实际已发生,但对官书中没有详载,而证据不十分充分的案例,往往被定为疑案,故对于其真实性,后人也只能从其他渠道挖掘发现端倪,找出“根据”进行推断了。

现在虽然大多数人们认可,慈安太后之死与慈禧有关,甚至说是她在食物中下毒害死的,但其证据还有所欠缺,理由还不够确切充分。如若要找到慈安的真正死因,还需史学界更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标签: 慈禧清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汉灵帝一妃子喝下堕胎药,皇子却平安出生最后成亡国之君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美人,汉朝,野史秘闻

    在我们的印象中,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妃嫔入宫之后,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被皇帝宠爱然后生下皇子。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并不是每一位妃嫔都希望能生下皇子,有的妃嫔甚至在怀孕后会自行流产。比如说,汉灵帝后宫中的王美人,她怀孕后自愿喝下堕胎药,但仍然生下了皇子,在她死后她的儿子当了46年亡国之君。王美人名叫王荣,生得

  • 慈禧的生活到底有奢华无度?一顿饭就有150道菜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清朝,野史秘闻

    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不管对于什么身份地位的人都是要吃饭的,即使是慈禧太后她也免不了一日三餐。但是作为一个太厚而且还是一个喜欢奢华的人,那么她每天的食物到底都是什么样的呢?据说慈禧太后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女官,慈禧太后一直让她陪着吃饭,据说这个女官是在国外长大的,也是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

  • 彤贵妃得宠生下3个公主,为何却被连降3级?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彤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她是彤贵妃舒穆禄氏,父亲是郎中玉璋。道光即位时就已经老大不小了,将近40岁膝下却只有一个皇子,还是不被他喜欢、不被他看好的长子亦纬。剩余静妃所生的次子和三子都不幸夭折。子嗣单薄,这个问题让身为皇帝的道光很是头疼,基于此,道光11年,他决定再次选秀,填充后宫,为他开枝散叶,舒穆禄氏便是这一届的秀女。她

  • 古代的“午门斩首”“秋后问斩”都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古代犯人往往都逃不过一番惩罚,严重者都需要被问斩,当着百姓的面,即有着惩罚犯人的作用,也有威慑百姓的效果。那为什么要选择午时三刻呢?犯人往往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名,并且人人憎恶,不容于世,就会被处以午时三刻问斩,午时三刻在古人眼里,是一天阳气最重,阴气最弱之时,被问斩之人往往魂飞魄散,再难转世祸害于人。

  • 揭秘:为什么孝庄死后不愿与皇太极合葬?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庄文皇后,清朝,野史秘闻

    康熙年间,皇祖母孝庄逝世,康熙悲痛难过,跪在放置祖母灵柩的大殿中,连着数日,滴水未进。可以想象,康熙是祖母一手带大,若是没有她的保驾护航,康熙帝的皇位不会做的如此之稳。本着亲情与恩情,康熙不顾清朝法制及大臣阻拦,将自己留了三十多年的辫子一刀剪下。按照清朝的制度,只有先皇帝去世,皇上才可以剪下自己的辫

  •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17岁因孕封妃,最后却受冻而亡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裕妃,明朝,野史秘闻

    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不少奇葩的皇帝,其中奇葩皇帝最多的就是明朝时期。因为这些”有个性“的皇帝,所以他们后宫的妃子生活都苦不堪言。当时有一位17岁的宫女,被皇帝宠爱之后,因为怀孕而封为了妃子,但是没想到却迟迟没有生下皇嗣,因此在宫廷的走道受冻饿而亡,这位女子就是张裕妃。要知道,在明朝当宫女是非常悲惨的。宫

  • 刘邦逃跑为什么要丢孩子?刘邦和夏侯婴演戏给谁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邦,夏侯婴,野史秘闻

    刘邦逃跑时为何狠心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推下马车?说实话,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个人能力的出色,他在危急关头,做过许多非常正确的选择,终于和伙伴们一起建立了大汉,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当然了,他也做过许许多多不着边的事情,所以发迹之前的刘邦,在家乡,名声不怎么样,就连他的亲爹,也不待见他。刘邦逃跑时狠

  • 宋徽宗禁止屠狗,却又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徽宗,宋朝,野史秘闻

    羊肉上升到祖宗家法,备受皇室的追捧,和羊肉本身、羊的产量局限有关,这造成羊肉在宋朝极为紧俏的现象。在宋代还有一种肉,出现在大宋皇帝的诏令中,这就是狗肉。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旨,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

  • 明朝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嘉靖帝,野史秘闻

    宫女在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常低下,历来都是些逆来顺受的可怜人。但是明朝嘉靖年间,这些柔弱的宫女却引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一点就死在了她们手里。嘉靖皇帝晚年迷信道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大量征召13,14岁的少女进宫。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所谓的仙丹。每次到了采血的时候,宫女们都要被强制性的

  • 乾隆一生有三任皇后,他最爱的谁?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乾隆一生册立过三位皇后,她们分别是:孝贤纯皇后、继皇后和孝仪纯皇后。这三位皇后先后在乾隆长达72年的婚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她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一、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她是满洲镶黄旗人(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祖上是开国功臣,世代都为朝中权贵,深得皇帝器重。富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