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只防北边?其他地方不用防吗?

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只防北边?其他地方不用防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1/4 13:17:51

纵观中国古代,秦朝以来的各个王朝的北方边境地区始终不得安宁,面临的外患威胁也基本来自北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渔猎民族也是前赴后继地不断骚扰中原王朝。西晋、北宋、南宋、南明等政权,更是直接灭亡于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之手。

这其实比较正常,中原地区北方的气候和广袤的草原环境确实适合游牧、渔猎民族的生存,而农耕民族在社会生产力很低的古代,与擅长骑射技术、民风彪悍、机动性强、几乎不需要后勤保障的游牧、渔猎民族作战时经常处于劣势。

那么,中原王朝除了北方之外,东、西、南三个方向有没有威胁呢?

一、东方

传统汉地的东方是大海,在大航海时代没有到来的情况下,只有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和日本有可能成为威胁。

韩国和朝鲜一起,在封建社会,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从来没有真正威胁过中原王朝(隋唐时期的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跟朝鲜、韩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至于日本,虽然在近代是中国的头号外敌,但它在古代的国力远不如中原王朝,除了明朝中后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倭患之外,也在总体上构不成威胁。

二、西方

中原地区的西边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阻碍,外部势力根本进不来。能真正构成威胁的,只有在隋唐时期,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谷浑和吐蕃。

《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农以隶之。”可知,吐谷浑原来是人名,为前燕(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部所建)开国皇帝慕容皝的父亲慕容廆的兄长,后来因争位失败率部众迁移到了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在那里称汗建国,其子孙便以其名字命名为国名。

吐谷浑西迁之时,中原大地正处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乱时期,无暇顾及到它。吐谷浑便乘机强盛崛起,鼎盛时期控制了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的广大地区。并先后侵扰北魏、西魏、北周等多个中原政权。

《隋书》记载:“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到了609年,隋炀帝派兵击败了吐谷浑主力,并在其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然而,隋炀帝并没有彻底消灭吐谷浑,其残部在伏允的带领下,趁隋末中原大乱之际卷土重来,再次占据了故地。《北史 列传第八十四 》记载:“大业末,天下乱,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制。”

到唐朝贞观九年(634年),唐太宗为打通河西走廊,疏通丝绸之路,派兵再次重创吐谷浑,吐谷浑从此成了唐朝的附属国,失去了威胁,并在663年被吐蕃彻底灭国。

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在西方面临的最大威胁当属吐蕃无疑,这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部落早期虽然与唐朝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亲局面,对唐朝也未造成什么威胁。

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吐蕃开始成为唐朝中期最大的威胁,不断蚕食唐朝在西域、河西、陇右的领土。《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记载:“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可知,吐蕃甚至在763年攻破唐朝都城长安,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

到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达到鼎盛时期。控制了东到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西起葱岭(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北达天山山脉,南至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不过,盛极而衰。

进入9世纪以后,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国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国内各民族、奴隶、平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内部更是争斗不止。张议潮起义控制河西、陇右后归附于唐朝,西域地区之后又被回鹘占据,至9世纪末,吐蕃彻底瓦解。从此以后,西部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了。

三、南方

秦始皇平定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及后来汉武帝攻灭南越国之后,中原王朝领土的正南方便一直是大海,和东方一样,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几乎不会有外部威胁。虽然正南方没有威胁,但广大的西南地区却并不是这样了。

古代相对于中原王朝,西南地区主要指现在的贵州、云南、广西以及中南半岛等地。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民族成分非常复杂,也崛起了无数威胁过中原王朝的政权。

夜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气有点尴尬,那便是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虽然因为道路不通,信息沟通不畅,夜郎国留下了自大无知的形象。

不过根据考证,夜郎国虽然不如西汉,但也不像“夜郎自大”那样应该被后世耻笑。夜郎国之所以被轻视,还是在于史料记载的匮乏,导致中原人对他知之甚少,夜郎国的历史相当久远,史籍有记载的历史就有300多年;夜郎领土面积广大,控制了今天的贵州、云南等地;夜郎因从事外贸,国家和百姓算得上相当富庶。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西汉王朝,虽然最终失败被灭,但也着实让西汉王朝不可小觑。

南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称道。而孟获所率领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三国时期就一度成为蜀汉的心腹大患,他们长期盘踞在南中地区,这里的南中是三国时期的叫法,指的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诸葛亮降服孟获、平定南中之后才敢放开手脚北伐中原。

南诏。唐朝开元年间,云南及周边的广大地区,出现一个由哀牢族建立的强政权——南诏。

南诏长期依附于唐廷,二者相安无事。但是,到了第五任国王阁罗凤在位时期,在唐朝边臣骄暴贪残、南诏日益做大和吐蕃的干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南诏和唐朝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破裂。

唐朝为了消灭南诏,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不过,此时的唐朝由于唐玄宗后期的昏庸无能,内部早已危机四伏、矛盾丛生了,除了天宝八年(749年),何履光率军攻打南诏时取得了小胜之外,鲜于仲通在天宝十年(751年)、李宓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指挥的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 的记载:“天宝十年……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和《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的记载:“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唐廷对南诏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战争都是全军覆没,导致十三万精兵死亡,这也为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留下了隐患。

大理。两宋时期,中国西南部又崛起了一个政权——大理。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不过,大理虽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从立国到灭亡的300多年间几乎从未和两宋发生过战争,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原因在于大理全国普遍信奉佛教,不热衷于对外扩张,而两宋的军事威胁始终在北方,对于大理也一直采取和平政策。

交趾。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古称交趾。从秦始皇平定百越、设立象郡开始,就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然而一旦中原王朝出现衰落内乱,交趾地区就会出现叛乱自立的情况:秦末的南越国、东汉初年的“二征起义”、南朝梁末年的“前李朝”等等。不过,这些均可以界定为内乱。

到了北宋初年,交趾正式脱离中原王朝之后,在北宋熙宁战争爆发的“宋越战争”则是不择不扣的外患和入侵了,在这场战争中,北宋被攻陷钦州、廉州、邕州三州,而且三州军民遭到了残酷的屠杀,被杀者近十万人。而后北宋的反击战也打得相当艰难,损失了三十多万军队。

土司。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直隶府、州、司凡二十九,外夷府、州、司凡十七。”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特点,土司名为中央政府委任的地方官,但实际上独立性极强,相当于土皇帝。

到了后期,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少数民族,骚扰周边村庄,相互之间战乱不止,甚至开始对抗中央政府,起兵叛乱,最为著名的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杨应龙叛乱。于是,在明朝中叶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南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但是,“改土归流”的推行过程并不顺利,遭到当地土司的强烈反对甚至叛乱,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算基本完成。

缅甸。雍正推行完改土归流之后,加强了西南地区的控制,使得云南、贵州等地彻底融入了华夏大地。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今天的中南地区又崛起一个国家,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新威胁,那便是缅甸贡榜王朝。

缅甸贡榜王朝在第三任君主孟驳时期,奉行扩张主义,不断对外扩张,并于1762年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引发了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虽然战争的结果是缅甸向清朝称臣纳贡,暹罗在清朝的帮助下从缅甸贡榜王朝独立,但实际上清军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四次出击均被孟驳击退,而且清朝损失要远大于缅甸。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庞大边境线和疆域面积是通过不断的战争获得的,同时也面临着多个方向的威胁。不过,总体来看,虽然遭遇的失败不少,但除了北方以外的威胁都并不会动摇中原王朝的根本,这也是历朝历代一直将北方作为防御重点的原因。

标签: 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太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太监,作为封建皇权社会的特有产物,指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封建社会皇室役使的官员或者奴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太监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紫禁城中形成了最多3000人的庞大太监队伍。鉴于明朝太监擅权专政和其具体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的影响作用,清朝统治阶层对于清宫太监有着非常高

  • 魏豹死后薄姬嫁给刘邦,刘恒有没有可能是魏豹的遗腹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薄姬,汉朝,野史秘闻

    秦末纷争,英雄辈出,丝毫不弱于三国。众多人物里,亮眼的,莫过于张良、韩信、萧何。但是不要遗忘了魏豹大人。魏豹是魏国王族后裔,秦始皇灭六国后,他顺利贬为庶民。大泽乡起义,六国纷纷揭竿而起,魏豹趁势崛起,得了个西魏王。之后,便是投机,在项羽和刘邦二人之间摇摆,左右逢源。须知这种投机是高风险的。最后,他也

  • 慈禧吃饭有多讲究?厨房一天就要用600个鸡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清朝,野史秘闻

    慈禧尤其注重自己的饮食,有人说在宫中有厨子专门为慈禧做饭,他们的厨艺十分高超,甚至超过了御厨。在清朝覆灭后,有一位成为慈禧做过饭的小厨子透露,慈禧的厨房每天都要消耗600个鸡蛋。这么多的鸡蛋一个人吃掉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600个鸡蛋都用在哪了呢?大家可能会认为是慈禧一个人浪费掉了,但其

  • 姜子牙的后代过得怎么样?周王朝是著名对他们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朝,姜子牙,野史秘闻

    姜子牙的后代过得怎么样?周王朝是著名对他们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姜子牙,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主要是因为《封神演义》的原因。而且所有的人都知道关于他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神话体系里面,姜子牙的级别非常高。带领周朝打败了商纣王,最后主持封神。不过这些只是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 揭秘:清朝后宫嫔妃的伙食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古代皇宫里的待遇虽然在当时都是最好的,但是和现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清朝是距离咱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咱们就来说一下清朝皇宫里那些嫔妃平时的待遇吧!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封建帝制从秦朝到清朝硬发展了2000多年,各项制度其实都已经十分完备了,后宫嫔妃的保障制度自然也是这样的。当时皇宫里无

  • 揭秘:古代历史上死法最窝囊的皇帝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曜,东晋,野史秘闻

    司马曜登基前后,东晋王朝正笼罩在权臣桓温的谋篡阴影中。当时,兵败枋头的北伐名将桓温为重新树立威望,威逼褚太后废掉了海西公司马奕,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与此同时,桓温对东晋朝政也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好习武事的武陵王司马晞被流放、名噪一时的大族庾氏和殷氏被诛戮殆尽。摄于桓温的权势,担惊受怕的司马昱常惧被废

  • 朱元璋准备一桌素菜招待大臣,刘伯温却看破玄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野史秘闻

    朱元璋经过奋斗,从一个农民变成至高无上的皇帝,登基之后很多政策都是为百姓好,但是对待开国功臣却十分忌惮,找理由杀了不少人,当然面对贪官污吏更是毫不手软。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把孙子朱允炆立为继承人,但是朱允炆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为人处事仁慈有余,狠绝不足,为了让孙子的皇位能坐稳,朱元璋又花费了不少心思,

  • 李世民下旨抄侯君集家,只抄出了两个美女?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侯君集,唐朝,野史秘闻

    在玄武门的前夜,尉迟恭和侯君集,两个人再三劝说李世民抛弃亲情,对自己的兄弟下手。其实,李世民早就不把李元吉,李建成当兄弟了。但是真的要下这个死手,李世民的心中还有一丝犹豫,有一丝不舍,毕竟大家都是一奶同胞。然而,这两个杀才的话,犹如给了一个在蹦极台前犹豫踌躇的人往下跳的理由与勇气,使得李世民真的不顾

  • 李白和杨贵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李白到底娶了多少个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杨玉环,野史秘闻

    自古嘛,风流才子便是多情债,看看李白,家境殷实,十五岁练剑,写的诗篇流传千古。一袭白衣,仗剑天涯,一纸素墨,诗画人生。怎么看怎么觉得李白都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像李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会撩妹呢?加上李白喜好捉弄他人,不惧权贵,曾经让贵妃研磨,力士脱靴,这也就引得不少人以为李白与杨贵妃间曾经有过不同寻

  • 杨坚宠幸了宣华夫人,独孤皇后不吃醋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独孤伽罗,隋朝,野史秘闻

    独孤伽罗不仅是对自己的丈夫看管的严格,就算是朝中大臣和自己的儿子依旧如此,如果宠幸原配之外的女子,她定会严惩不贷。宰相曾经因为原配去世,他的妾室有孕,独孤伽罗竟然让杨坚渐将他贬为庶人。她的长子杨勇,因为过于宠幸妾室,结果被废掉太子之位。在独孤伽罗的掌控之下,杨坚的后宫形同虚设。但是有一个女子独孤伽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