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军机处为什么只有5个军机大臣?“满六必损”是怎么回事?

清朝军机处为什么只有5个军机大臣?“满六必损”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4 更新时间:2023/12/5 5:20:44

清朝军机处为什么只有5个军机大臣?“满六必损”是怎么回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时期的军机处,可能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吧,在很多电视剧上面都出现过,而且听名字也觉得这个机构很是高大上,担任军机处大臣的也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但是可能少有人知的是,军机处的大臣一直都保持着五个人的数量,多一个都没有,这是为何?为什么军机处但凡多一个人,就一定会出事呢?

军机处设于1729年。

当时,雍正皇帝对准噶尔部用兵。为了方便随时处理军政要务,雍正皇帝便在离他寝宫养心殿不远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机处。

最初,军机处的作用是“跪受笔录”,即军机大臣跪在皇帝面前,用笔记录皇帝的旨意,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门或者地方督抚执行。到后来,军机处的权力日重,总揽机要之外,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权力中枢,拥有了“平章军国重事”的宰辅地位。

但是,奇怪的是,军机处虽然权力很重,却一直是一个临时机构。所有的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从亲王、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或京堂中特简选拔人员入值。他们没有固定的品级,在进入军机处之前他们是什么品级,进入军机处之后依然是什么品级。军机大臣没有固定的任期,也没有专门的俸禄。

军机处设立之初,共有3人,即怡亲王胤祥和张廷玉、蒋廷锡。此后,曾经设立6个军机大臣的编制,即2名满汉领班军机大臣,4名满汉军机大臣。可是,到了同治年间,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始终没有满员,达到6名。朝野内外也流传着一句“满六必损”的流言。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同治时期,军机处由恭亲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此外分别有2名满人军机大臣、2名汉人军机大臣,共计5人,没有满员。于是,整个同治时期,军机大臣都一帆风顺,活蹦乱跳。

到了光绪二年(1876年),在军机处人员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景廉奉命入值军机处,使得军机大臣的总人数达到了6名。不久,军机大臣文祥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文祥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他去世时年仅58岁,令人扼腕。

清朝军机处为何只有五个军机大臣?满六就会出事

光绪五年(1879年)底,李鸿藻三年守制期满,重新起用,依然回到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这样一来,军机处又有了6名军机大臣。很快,怪事发生了:军机大臣沈桂芬于1880年初去世,享年64岁。

沈桂芬去世后,朝廷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进京担任军机大臣。使得军机处再次出现满员。幸好不久左宗棠就奉命转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不然,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怪事儿呢。

左宗棠走后,军机处没有增添人手,保持着5名军机大臣的规模。

光绪八年(1882年),阎敬铭奉命担任户部尚书,查出了“军费报销案”,使得一批高官丢了乌纱帽。曾经署理户部尚书的王文韶也没有幸免,被免去军机大臣职务。王文韶退出军机处后,慈禧太后下令翁同龢、潘祖荫补上,双双成为军机大臣。于是,又有了6名军机大臣。

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潘祖荫父亲潘曾绶突然一病不起,终于不治,潘祖荫只做了30多天军机大臣,就不得不辞掉军机大臣和刑部尚书的职务,回乡为父亲守制。

光绪十年(1884年)底,孙毓汶奉命入直军机,加上此前的礼亲王世铎、阎敬铭、额勒和布、张之万、许庚身,达到了6人。不久,阎敬铭就接二连三遭到上谕斥责,搞得他莫名其妙。他立即奏报朝廷,自陈衰老,辞去军机大臣一职。

1911年,清朝成立了“皇族内阁”,替代了军机处的职权。军机处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出现,“满六必损”的流言进入历史的故纸堆。

标签: 清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她本是比肩李清照的大才女,却因杀人犯下过错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鱼玄机,唐朝,杀人犯,野史秘闻

    中国人都知道,唐朝诗坛有“三大天王”:李白、杜甫、白居易。其实,在风气奔放、女权尊崇的唐朝,诗坛半边天还有“三大天后”:李冶、薛涛、鱼玄机。而这三大天后中,又以鱼玄机的才情、经历最令人喟叹。“杀人者”鱼玄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都城长安附近的咸宜观发生一起杀人案。作案者是年仅25岁的女道士,才华

  • 29岁的皇帝看上41岁的宫女,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氏,唐朝,野史秘闻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一位农户的家里生了一个女孩,(史书上称她为甄氏)此时的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战争年代农民的生活根本没有什么保障,迫于生计,农夫将女儿送入宫中做宫女,也就是后唐皇宫,在这里甄氏遇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贵人——曹皇后。曹皇后见其聪慧伶俐,长相端庄,就将她放在身边服侍,耳濡目

  • 皇帝下葬后,最后的工匠是怎么出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其实早在秦朝的时候,帝王们就已经开始懂得要提早为自己准备好安息的地方了。大多数帝王在刚登上皇位的的时候就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耗费长达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为自己的陵墓选址和建造。虽然说不同朝代皇帝的下葬仪式都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归结起来皇帝下葬的过程大致包括:选择皇帝下葬日期,做法事,将皇帝遗体进行下

  • 鲸鱼可以吃吗?为什么中国人不吃鲸鱼?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现代,野史秘闻

    鲸鱼可以吃吗?为什么中国人不吃鲸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吃货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些人啊几乎就是看到吃的就走不动路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能吃的吃货们都爱吃,最近小编有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日本人吃鲸鱼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中国人好像不怎么吃鲸鱼,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

  • 故宫打了70多口井,皇上妃子都不敢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打开水龙头就出来,十分方便,然而在科技较为落后的古代,喝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别是干旱地区。于是“水井”应运而生,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约6000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挖井饮水。中国新疆至今仍有2000条坎儿井在使用,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

  • 忻贵妃未生一子乾隆却对她宠爱有加,死后还有皇子披麻戴孝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忻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说起乾隆,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形容他的词语就是花心了,他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大清朝时期最花心的帝王了,因为在不同的清宫剧当中都给他安排了不同的妃子作为他的真爱。不过要说在历史当中,哪一位妃嫔和乾隆的爱情比较长远,应该就是令妃了,令妃陪伴乾隆的日子比较长久,而且她的一生为乾隆生下了六个孩子,这可是在当时生孩

  • 道光皇帝:不允许嫔妃吃肉,年夜饭只有5个菜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清朝,野史秘闻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我们一般都认为皇帝的一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出生开始吃的就是山珍海味。事实上,几千年来几乎每任皇帝都是如此,但在历史上的清朝,却出现了一位非常抠门的皇帝。这位皇帝他的一生非常节俭,他就是著名的道光帝。道光帝是乾隆的孙子,很多人都知道乾隆是一个很会享受生

  • 古代皇帝进洞房后一般都有什么讲究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清朝,野史秘闻

    在古代,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首,尤其是在自由恋爱极为稀缺和以孝为先的古代,结婚其实就是彼此了解的开端,也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大事。不过,古代新婚夫妇结婚用的房屋不叫“洞房”,而叫“青庐”。在中学课文《孔雀东南飞》里,就有关于青庐的记载:“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这里的青庐就是青年男女举行婚

  • 隋唐英雄罗成怎么死的?其实凶手不是李建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罗成,隋朝,野史秘闻

    在《隋唐英雄传》中,罗成受唐王之命跟随李建成与李元吉去征讨刘黑闼,因为不满罗成是李世民的人,便设计罗成,使他深受万箭穿心而死。而在历史上罗成的的原型是罗士信,他也是在征战刘黑闼的过程中不幸战死疆场,但是唯一与小说中不符的是,罗士信的死与李建成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历史上出征刘黑闼的主帅是李世民,罗士

  • 祖孙二人嫁给皇帝,祖母成皇后,孙女结局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封建社会男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婚姻制度上就能发现,现在研究表明古代婚姻存在几大弊端,主要表现为无自主性,承嗣性,抑女性,买卖性,繁缛性,归根结底是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劣势,甚至婚后的女子还能被任意买卖,一夫多妻更是一种“时尚”。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几乎每个男子都有多位“妻子”,而妻子最多的就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