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

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3/12/24 6:45:22

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他也有着很深的家乡情结。据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决定在凤阳定都,而且已经下令要在凤阳建造都城,但此举却遭到了刘伯温的极力反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伯温给出的理由是风水不行。实际上“凤阳”这个名字就是朱元璋起的,当年他打败张士诚后将府治迁往凤凰山之阳,然后赐名“凤阳”,此后凤阳县的名字便沿用至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段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凤阳县城东南四十多里有个殷涧镇,据说这个地名的由来和朱元璋也有关系。

话说朱元璋自从在濠州城投奔了红巾起义军以后,南征北战了十几年,最后在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打下了江山,朱元璋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重。于是在登基的第二年,他就下令在自己的家乡凤阳建造中都城。

圣旨一下,朝中不少有见识的大臣议论纷纷,觉得凤阳虽然是皇帝家乡,但不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朱元璋这时候一门心思念叨着定都帝乡,对反对的意见是半点都听不进去。

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名贵材料云集凤阳,百万劳力建设中都城。

不久,朱元璋带着文武随从从南京兴冲冲地赶来中都验工犒赏。同行的刘伯温暗暗盘算着再向皇上进一言,万万不可定都凤阳。朱元璋一行人登上紫禁城,观览四方形胜。左右看他兴致勃勃,就投其所好,把中都城夸了个天花乱坠。朱元璋正在顾盼得意之间,突然发现刘伯温一直低着头不吱声。他有点不太高兴,就说道:“刘爱卿,今日陪联来验赏中都,怎么没听到你的高见呢?”

刘伯温等的就是这一问,一听皇上开口,马上“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地。朱元璋吃了一惊,心想这刘伯温难道又要进谏不成,皱着眉问道:“刘爱卿这是何故?”刘伯温说:“我主万岁,愚臣看了这中都远近地形,深为皇上忧虑。”看到朱元璋让他继续的表示,又说:“中都城外,远有方丘湖,近有马鞍山(凤阳山),这两处对皇上都是极大的不利。”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在风水方面有些能耐,走上前扶起他说:“你快说说看,这两处地势都有哪些忌讳?”刘伯温回答说:“北面远处的方丘湖芦苇连天,里面能藏兵百万;西北近处的马鞍山(凤阳山)俯瞰中都,在上面支起大炮,一炮就能打到紫禁城。”

朱元璋大吃了一惊,把刘伯温的话再仔细一琢磨,越发觉得不安。可是要放弃定都家乡,他又心有不甘。思来想去,朱元璋还是向刘伯温求教:“若依爱卿之见,该如何是好?”刘伯温算到他还有建都家乡的心思,也不便提出移都他处,只是说道:“向东南移一箭之地即可。”朱元璋寻思着一箭之地又能有多远,怎么也出不了凤阳地界,于是金口一开就同意了。

刘伯温取过弓箭,交给朱元璋,说道:“借皇上神力往东南射一箭,箭落在哪,就在哪建都城。”朱元璋张弓搭箭,朝着东南方向一箭射去。那支箭带着风响,飞了四十多里,才在一条溪水边开始坠落。这时候,从云层中钻出一只硕大无比的金鹰,俯冲而下,一张嘴,衔住坠落的箭支,又振翅再起,穿云破雾,直飞到南京城上空才把箭丢下。

朱元璋得到禀告后惊疑不定,确认了箭后方才相信。自己金口既开,又有天意裁定,朱元璋只好改变初衷,重新在南京扩建都城。

此后,那只金鹰衔箭的地方被人们叫做“鹰夹箭”。当地的殷氏人家借着这件事情的影响力逐渐发展成大姓,于是取“鹰夹箭”的谐音,将该地改称为“殷家涧”。这也就是如今的凤阳县殷涧镇名称的由来。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北宋"明星"李师师,她最爱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野史秘闻

    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李师师的一生,与三个人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宋徽宗,这是他的依靠;一个是著名词人周邦彦,为她神魂颠倒。这二人都是她文学上的知己,他真正喜欢的,是浪子燕青。燕青,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把他养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个高手匠人

  • 北宋最美公主赵福金,一生真的是"红颜薄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你们知道赵福金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赵福金是宋徽宗的女儿,排行老四,号称“宋朝第一美女”。因为她长得实在太漂亮,宋徽宗觉得公主称号都配不上她,所以将“公主”称呼改为“帝姬”,所以赵福金又称“茂德帝姬”。赵福金长大后,宋徽宗想把她嫁给了宰相蔡京的第五个儿子。赵福金不仅外貌美丽,性格也

  • 晏婴"二桃杀三士",背后有何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秘闻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晏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两句话出自梁父吟,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两句话将“二桃三士”事件判定为被谗言致死。那么被谗言者何许人?答: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是也,进谗言者又是谁?答:齐国相国晏婴是也。晏子利用两个桃子

  • 历史上活埋老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哪些朝代有"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是不是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网上也有人举出这些各种版本的传说,甚至搬出一些地方戏曲的剧照来“佐证”这个所谓“朝廷龟腚”。实际上,这绝对是一个弥天

  • 为何司马曜孝武帝先后娶了两个皇后都是"醉鬼"?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野史秘闻

    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孝武帝。会稽王司马曜十一岁时继承皇位,成为东晋第九任皇帝孝武帝,得到大司马桓温、从嫂崇德太后的辅佐,后来又在太傅谢安地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王朝得以延续。司马曜少年英武,利用士族门阀人才的断层期,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了司马氏皇权,成

  • 皇帝故事:猎虎皇帝萧宝卷因虎丢掉了整个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真实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史秘闻

    比如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后宫有佳丽上万人,司马炎对去那个女人处过夜颇感头痛,幸亏他头脑灵活,发明了“羊车望幸”这句成语。司马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傍晚用膳后,他乘着羊拉着的小车四处游荡,羊拉他到哪个妃子门前就在哪个妃子处过夜。于是后宫女人们为了吸引羊把车拉到自己门前,纷纷在门前挂上撒着盐水的新鲜竹叶

  • 为什么说宋仁宗最"好色"?但他只生了三个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野史秘闻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喜欢看《包青天》的观众们一定都知道“狸猫换太子”这个剧情,这还是一部经典的戏剧,虽然只是一个夸大的故事,并没有人真的生出了狸猫,但故事中的人物还是基本可以与历史对应的,在《宋史》的记载中,当时后宫中两位妃子,李氏和刘妃,而太子便是日后的

  • 古代的骟马是什么样子的?李光弼的"母马计"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的骟马是什么样子的?李光弼的“母马计”是什么?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战场马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品种还是挺多的,虽然品种多吧,但是这个战马总有优质的好的,所以最近听人说这个古代的战马有一种叫骟马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骟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何很多人说这样的马比较好有优势

  • 皇帝故事: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删节《孟子》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