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丕一心只有权力,为什么最后却放过了曹植?

曹丕一心只有权力,为什么最后却放过了曹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0 更新时间:2023/12/24 13:59:18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曹丕是次子,本不在继承人范围内,但他运气好,曹操本来属意的儿子都死了,只能轮到他或者是曹植。那么曹丕一心只有权力,为什么最后却放过了曹植?

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论年龄,论资历都是比其他的的兄弟要好的多,可是即便如此曹操也对他没什么好感,也不看重他,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很中意长子曹昂,原因是曹昂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虽不说继承曹操的头脑,但要是说带兵打仗,治理国家也还算是不错的人选。

因为这一层原因,曹操就像把他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只可惜后来潼关之战大败,曹操一众被马超打的溃不成军,要不是曹昂、曹洪等人掩护他离开,估计曹操就命丧当场了,可也就是这次战败,曹昂为了救曹操把自己的快马给了他,自己则战死。

痛失爱子的曹操之好另选继承人,这样来看曹丕应该是下一个人选,毕竟排名第二,是最年长的一位,从小也是博览群书,虽不如曹昂那般英勇,但是本身的才能不容小觑,更何况还有司马懿等人为师,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但是奈何曹操出色的儿子太多,曹丕根本算不上亮眼。

就比如小儿子曹冲,年幼时就有过人的才智,哪怕是那些谋臣都未必有他聪明,而且相传曹冲为人忠厚善良,体恤下属,简单来说就是完美的帝王之材,这让曹操高兴不已,甚至就差对外宣传将其立为世子,足以见得对其重视程度。

只可惜曹冲尚未成年就因病早夭了,这让曹操再一次迷茫了,看好的两个儿子都未能如愿,不过还是有相对来说很不错的人选,这个人就是三子曹植。

曹植虽然智谋不及曹冲,但是也是一代才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洛神赋》,还有《七步诗》,年纪轻轻就可以出口成章,不得不说确实是天纵奇才,也难怪曹操想要立他为世子,而曹操的这种做法就引得曹丕不满了,要知道他和曹植一母同胞,曹丕并没有感觉自己比自己的弟弟差多少,更何况他一直勤勤恳恳,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也表现不差,凭什么曹操就是不愿意多看自己的一眼,这让曹丕心中不免存在抵触的情绪。

带着这种情绪曹丕便开始和曹植争夺权力,他依旧隐忍,遇到什么事情都深思熟虑,不动声色,但是私下却精心密谋,不放过任何一个彰显自己能力的机会,再就是各种讨好曹操,平日里对曹操嘘寒问暖,小心谨慎,俨然一副“好孩子”的形象。

反观曹植就就不一样了,他不太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甚至有时候不守礼制,坏了规矩,这惹得曹操不太满意,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想要扶持曹植的想法,还是依旧派大臣辅佐他,而且也有意锻炼他。

只可惜曹植就是不懂曹操的一片苦心,也有人认为曹植不喜争斗,也无心参政,所以表现的很差,毕竟他也是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来曹操的意图,所以他总是把事情搞砸或是让曹操失望很可能是故意的。

就比如当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他下令派曹植领兵去救援被围的曹仁,可是没想到曹操叫曹植去面授机宜的时候,曹植居然在前一天晚上喝的伶仃大醉,根本没起来,这可把曹操气坏了,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所有的职务,同时在这之后他不再看重曹植。

很显然此时曹操对曹冲已经彻底失望,不想在用他,而因为没有更好的人选,一直隐忍不发的曹丕终于被曹操重新审视,等到曹操病重之际,他将王位传给曹丕,不管是不是打心底里愿意,他也是没得选择了。

等到曹丕继位之后,虽不说做的多出彩,但是也是很好的继承父业,建立了魏国,算是完成了曹操尚未完成的遗愿,在这之后曹丕开始不再隐忍,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大肆纳妃,就连曹操的遗孀他都霸占。

再就是不守孝道和礼法,不等丧期结束就随便大摆宴席,这样来看曹丕并不是真正的合适继承人,也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物,可是意外的是他并没有除掉曾经对手曹植,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曹丕在明面上虽然没有迫害曹植,但是实际上却也没对他好,而是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实力,就比如曹植的爵位被革除,原本的封地也大大缩水,本是食邑万户,到最后只有两千多户,同时在其他的待遇上也都是最低等的,简单来说就是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其次就是曹植已经不对曹丕构成威胁,先是之前曹操放弃扶持他,曹植身边的人才逐渐流失,杨修和丁仪等人先后被杀,这让曹植无人可用,后来曹丕又进一步清算他周围的亲信和下属,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曹植的威胁,所以说杀与不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就是曹丕也得考虑他日后登基称帝的事宜,毕竟三国时期的人们依旧还是支持曾经汉朝的统治,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可是在天下人眼中还是正统的皇帝,曹丕又几次演戏,变相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最后他如愿称帝,此时他需要做的是树立自己好的形象,若是念及旧恨杀了曹植岂不是让人诟病。

话说回来,曹植过的一点也不好,比如成名的《七步诗》,这是被逼无奈才创作出来的,其中著名的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足见他的无奈和苦楚,而曹植不得重用,屡遭压迫,后半生郁郁寡欢,最终忧郁而亡,一代才子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朱高炽历经重重坎坷上位,为何登基没多久便去世?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野史秘闻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期的朱高炽,是一个十分儒雅以及仁爱的人,所以深得父亲的喜爱。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朱高炽太胖了,胖到什么地步呢?自己走都走不动,一定要在

  • 一生专宠一人,重情义的朱见深与万贞儿的 "姐弟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秘闻

    明宪宗痴爱年长17岁的万贵妃,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说起明宪宗朱见深,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与万贞儿万贵妃的“姐弟恋”。其实,按照古人的生育年龄,万贵妃与朱见深17岁的年龄差,说是“母子恋”也不为过。但不管什么恋,朱见深当了皇帝后,没有“群花渐欲迷人眼”,而是不忘旧情,重情重义

  • 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的皇十四子胤禵在平定了西北叛乱以后,“九王夺嫡”的形势似乎已经明朗,这场历经数十年的夺嫡之争也似乎走向了终点,胤禵这位在当时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似乎就等着康熙皇帝临终的那道传位诏书了!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皇

  • 盘点历史上以"放荡"出名的四个女子,结局分别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史秘闻

    你真的了解夏姬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声名远扬、对时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的人,他们因他们的行为而受到尊崇与怀念。但历史上同样有不少人,因为自身行为不检而受人指摘,甚至多少年过去,人们提起他们依然满怀不屑。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几名女子,她们本有着高贵

  • 户口本上写着"初中"溥仪,真实文化水平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野史秘闻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作为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有机会接受皇家教育,学习汉文、满文和英文,他甚至聘请了英国名士庄士敦先生作为英文老师。庄士敦的教导打开了溥仪对西方文化的探索之窗,这也导致溥仪开始接触西方物品和观念,如剪辫子、穿西服

  • 胤祥是怎么死的?和雍正有没有关系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人质疑胤祥是否是因为雍正的行动而提前离世。毕竟,在雍正即位后,他开始对一些亲王进行清洗,包括囚禁老十四和打压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人。然而,历史学家们认为,胤祥的死与雍正无关,因为胤祥是在雍正清洗八爷党四年后去世的

  • 姜子牙与鬼谷子谁厉害?两人孰高孰低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慧,成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战略家之一。那么,究竟姜子牙与鬼谷子谁更厉害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成就和特点来进行比较。一、姜子牙简介姜子牙(公元前1156年-前1049年),名尚父,字子牙,是西周时期

  • 兵马俑的来历是什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一、背景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壮观的陶俑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它们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二、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始皇开始大规模

  • 刘邦为什么礼葬虞姬?刘邦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开国皇帝,他为什么要礼葬虞姬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虞姬的生平事迹。虞姬原是一个歌女,但她却拥有过人的才艺和美貌。在与项羽相遇后,他们坠入了爱河

  • 满清十二帝,为什么没有溥仪的画像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野史秘闻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这是因为溥仪虽然是满清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他在位的时间非常短,只有6岁,还是个孩子。由于这些画像都是身着朝服的,因此未成年的皇帝没有朝服,也就没有画像。另外,溥仪的环境与满清其他皇帝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