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书生托乾隆为其做媒,乾隆当场就怒了

书生托乾隆为其做媒,乾隆当场就怒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38 更新时间:2023/12/19 11:22:25

公元1783年,大清的乾隆皇帝前往河北易县,为自己的祖宗扫陵。沿途的一个人因为形迹可疑,被护驾的侍卫拿下并搜身,这一搜可不打紧,居然发现了一封写给乾隆皇帝的信,侍卫们不敢马虎,立即将书信呈报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打开一瞧,顿时脸色大变。

这封信上写的什么呢?

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我今天来找皇上你,也没有什么大事,也不想让别人说闲话,就是有一件事,让我很难办,所以我就想找皇上你说道说道。

我叫冯起炎,字南州。有一次,在张三姨母家,我见到了一个表妹,我很喜欢,想娶她,可是我有没有什么本事,没有能力娶她。我表妹名字叫小女,今年17岁,刚好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婆家,她家就在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她的父亲叫张守忭。

另外,在杜五姨母家,我还见到一个表妹,我也很喜欢,也想娶她,可是我有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能力娶她。这个女孩叫小凤,今年13岁,虽然年龄小一点,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家就在东城闹市口瑞声号,她的父亲叫杜月。

如果皇上你不忙的话,派上一个大臣,骑快马一匹,一天就可以到临汾,然后到了临汾就可以当地知府打听:“东关春牛厂长兴号有没有一个叫张守忭的人呀?”,“东城闹市口瑞声号有没有一个叫杜月的人呀?”如果有你皇上出面,我想娶这两个美女的事情,就肯定能成。这件事办成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我还不清楚皇上你愿不愿意帮我这个忙,如果你不帮,我也不勉强你,就是同你说道说道……

这封信,如果不是清宫档案记录的话,脑袋夹到门缝也构思不出这么荒诞的情节。如果不把书信的原附上,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臣之来也,不愿如如何,亦别无愿求之事,惟有一事未决,请对陛下一叙其缘由。臣名曰冯起炎,字是南州,尝到臣张三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曰小女,年十七岁,方当待字之年,而正在未字之时,乃原籍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张守忭之次女也。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小凤,年十三岁,虽非必字之年,而已在可字之时,乃本京东城闹市口瑞生号杜月之次女也。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问彼临邑之地方官:“其东关春牛厂长兴号中果有张守忭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再问:“东城闹市口瑞生号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二事谐,则臣之愿毕矣。然臣之来也,方不知陛下纳臣之言耶否耶,而必以此等事相强乎? 特进言之际,一叙及之。

那么这个冯起炎,字南州的家伙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要给乾隆皇帝写这样一封信呢?.

原来冯起炎是山西临汾的一名生员,久试不中,而且家境贫寒,三十好几尚未娶妻。

他读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初集》,深信序跋中一班官员的谀奉之词,认定乾隆皇帝就是御诗中 “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也许是一场关于两个表妹的春梦让冯起炎这个书呆子发了失心疯,于是就带上了自己呕心沥血的巨著《以<易>解<诗>》和这封信进京,觉得乾隆皇帝兴许会赏识他的才华,封他一官半职,然后赐婚于她,让他步入人生的巅峰,即当官,还能迎娶两位表妹。

于是,就有了前面这极为荒诞的一幕。

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国学水平很是自信,觉得冯起炎在自己面前谈国学,实在是班门弄斧,尤其对他的所谓“重大学术成果”很是不屑。

在乾隆看来,书呆子不懂规矩,冲突仪仗,事情说清楚了可以法外开恩。要乾隆称呼其字,此乃迂儒酸臭之劣性,乾隆也可以不予计较。但这家伙信口胡诌,亵渎经典,还胆敢卖弄炫耀,亵渎圣聪,简直狂妄透顶。特别是这家伙色令智昏,居然把尊严无比、至高无上的乾隆当成了拉皮条的,可谓悖谬至极。乾隆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

于是,圣旨下,冯起炎因“冲突仪仗妄行奏折”治罪,被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到边关给士卒们倒洗脚水去了。

可怜冯起炎的黄粱美梦也成了梦中春暖花开,醒时凄风苦雨。

这个事件后来被鲁迅先生写进了评判清代文字狱的作品《隔膜》。

鲁迅先生就此总结道:“这何尝有丝毫恶意?不过着了当时通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迷,想一举成名,天子做媒,表妹入抱而已。不料事实结局却不大好。”

鲁迅先生认为,粗略的一看,先使我们觉得清朝的凶虐,其次,是死者的可怜。

冯起炎的可怜之处就在于没有看透满清统治的真实面目。

清朝的统治者用的是中国的古训:“爱民如子”,“一视同仁”。一部分的大臣,士大夫,是明白这奥妙的,并不敢相信。但有一些简单愚蠢的人们却上了当,真以为“陛下”是自己的老子,亲亲热热的撒娇讨好去了。

他那里要这被征服者做儿子呢?

标签: 冯起炎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韩信之死背后的真相是是什么?真的是被冤枉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众所皆知,韩信是有名的雄才奇将,更是被称为“兵仙”。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逢乱世发生之时,总有英雄人物的出现,比如秦朝末年之时。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一批豪杰,比如项羽、刘邦、韩信、萧何等人。而在刘邦手下,最能打仗的人当属韩信了,此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经典战役,

  • 对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而言,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追星是当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代人为了追星已经达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不仅是现代人喜欢追星,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情况,古人也喜欢追星。比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他就喜欢追星,他追的目标就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诸葛亮。甚至写下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样的名句,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喜爱之情。那么陆游为

  • 此国用这个称呼侮辱中国,至今再也不敢叫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抗日战争,战史风云

    对于支那这个称呼,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说过,虽然这个称呼已经消失了,虽然日本对中国的叫法从支那变成中国只是区区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却凝聚了难以数计的中国人心血,是我们用努力换来的。看过几十年前日本书刊的人就知道,每一个中国字眼都是用支那代替,日本总是以“日支”来称呼和中国的关系,听着甚是气氛。那么这

  • 诸葛亮最终到底有没有完成&ldquo;隆中对&rdquo;的战略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一生丰功伟绩,为蜀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自先帝三顾茅庐以来,诸葛亮无时无刻不在为了匡扶汉室而努力!并且在刘备集团担任至关重要的机要军师,联吴抗曹,火烧赤壁,巧取荆州,谋取益州,无不在诸葛亮的神算之下!当然了也离不开《隆中对》的正确指引!在诸葛亮正确的战略之下,刘备集团很快实现了《隆中

  • 父亲做了一个梦,结果女儿从侍女变成了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构,宋朝,野史秘闻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皇帝坐拥天下,能够理所应当地享受着荣华富贵和至高权力,但并非是白白享受的,需要承担对应的责任义务,比如治理国家,处理政务,若是只顾享乐的话,恐怕亡国就在明天了,除此之外,当皇帝在位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危险,被人刺杀或者是谋杀,各方势力对皇位都是虎视眈眈,篡权夺位也是经常会发生的

  • 北宋将领刘廷让简介:本名光义,宋太宗即位后赐名廷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廷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廷让(929—987),本名光义,宋太宗即位后赐名廷让。北宋重要将领。祖籍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曾

  • 除了曹冲这位神童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着哪些神童?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所谓的神童,这些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懂得很多道理,甚至比成年人还厉害,因此被称为神童,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个最为著名的神童,其中三个都英年早逝,而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却成了世人的笑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很多人看过王安石的《伤仲永》,里面描述的就

  • 东汉王朝的统一之战,对于刘姓天下具有着怎样的进步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统一之战,战史风云

    东汉王朝的统一之战,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利用新莽政权被推翻后群雄并起、中原 无主的有利时机,以武力进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先后镇压赤眉农民军,兼并群雄 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刘秀夺取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在血泊中重 新建立起封建统治秩序。由于这场战争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稳定

  • 为什么吕后宗族的灭亡会成亲文景之治的前奏呢 揭秘其中主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汉文帝,吕后,历史解密

    吕后宗族的灭亡为何会成亲文景之治的前奏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后是砀郡单父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统治期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

  • 出身楚国王室,却成秦国名将!白起是楚国王室后裔?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白起,野史秘闻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以及内部动乱,许多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异国做官,久而久之就融入了新的国家,他们的后裔甚至与自己的母国对抗。比如说春秋末期的伍子胥,他因父兄被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与伍子胥同时逃离出国的还有一位人物,他的后裔斩杀数十万楚军,打得楚国一蹶不振!此人名叫白公胜,是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