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把孟子赶出文庙,背后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把孟子赶出文庙,背后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97 更新时间:2024/1/18 8:25:15

公元1372年,距离朱元璋做皇帝已经过去5个年头。

有一天,为了恶补科学文化知识,朱元璋拿来一本《孟子》,在灯下细细品读。

然而,一直对于学习如饥似渴的他,却对这本书大发雷霆:“若此老(孟子)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

究竟孟子说了什么话,竟然让朱元璋对他动了杀心?

原来,是《孟子》中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等经典名言,触动了朱元璋脆弱的神经。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话是孟子思想的最大闪光点之一,也就是所谓的民本思想。

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孟子未免太不把君王当回事了。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如此荒谬之言,哪里像臣子说的话。”

于是,他当即命令将孟子的牌位驱逐出文庙殿外,永久取消他的配享文庙,与孔子一起享受瓜果梨桃等祭品的资格,并且还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御林军)射之。”

当时,有一个名叫钱唐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非要“逆风而上”,找到朱元璋为孟子鸣不平,他竟然还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

朱元璋在奉天殿见到了钱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只见钱唐坦着胸,殿外竟然还有一口他事先准备好的棺材,以彰显他必死的决心。

于是,朱元璋也不客气,让卫士接连用弓箭射击钱唐。钱唐身中数箭,但仍然挣扎着向皇帝身边爬去。面对此情此景,原本就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朱元璋也终于屈服了,下令马上为钱唐救治,并于后来恢复了孟子的配享。

然而,朱元璋与孟子的账还没算完,《孟子》这本书后来惨遭腰斩,原本让朱元璋感到刺眼的85条内容被悉数删除,而且永远不能作为科举考试命题的来源。在剩下的《孟子节文》中,不光“民贵君轻”等相关内容被悉数拿下,就连孟子批评商纣王的内容,也因“敏感”而被删节。

其实,这并非朱元璋第一次与儒家发生冲突。早在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他派大将徐达攻克山东,在占领曲阜后,他诏令孔子第55代孙、时任元朝国子监祭酒的孙克坚来南京朝见,就已经拔了一场冷战。

由于此时山东以北尚在元朝皇帝统治之下,明朝尚未继承大统,从法理上讲,朱元璋是朝廷叛贼。于是,左右为难的孙克坚就派了自己的儿子孔希学替自己去南京见朱元璋。

可谁知,此举却惹来了朱元璋的雷霆之怒。他认为,贵为“衍圣公”的孔克坚,是看不起他这个流民出身的草根皇帝的。于是,朱元璋用威胁的口吻下了这个一封圣旨:

“吾虽起庶民, 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 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 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 不可也。”

意思是说,我虽然是平民百姓出身,但是古代由草根而成帝王者,汉高祖便是。如果你是用装病来怠慢我,那走着瞧!

孙克坚接到这份“死亡威胁”,顿感惶恐不安,马上日夜兼程,来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孔克坚如此识时务,这才转怒为喜,诏令孔家“衍圣公袭封及授曲阜知县”,还赐给土地60万亩。

但是,朱元璋与孔家的恩怨,还没算完。洪武二年,朱元璋再次找孔家的麻烦,不过这回轮到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公元1369年,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二年,他下诏说:“孔庙春秋释奠, 止行于曲阜, 天下不必通祀”,也就是说,祭孔大典的实施范围,仅限于曲阜一县即可,不必传至其他地区。

这道诏令的结果是——“朝野大哗”。朱皇帝上任后的第二年,就技惊四座,惹得满朝文臣老大不高兴。

而最突出的代表,还是那个钱唐,他说:“孔子垂教万世, 天下共尊其教, 故天下得通祀孔子, 报本之礼不可废。”

而朱元璋也觉得这样实在过意不去,于是便勉强压下了怒火,但是他在几年以后,还是把火发泄到了孟子的头上。

朱元璋为何要和孔子、孟子过不去呢?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宣扬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下,理应是一派君臣相和的和谐场面。

然而事实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但不觉得自己是君王们的工具,反而觉得自己是整个国家的主人,甚至为自己该坚持的“真理”而至死方休。

更令人诧异的是,为了所谓的“真理”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乃至同族的生命者,大有人在。

明初的方孝孺,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不仅为了自己坚持的“真理”,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敢于舍弃自己同族亲友800余口的性命。

于是可想而知,朱元璋不再满足于做一个人世间的皇帝,他想当一个超越儒家的“教主”,而他对臣民思想的钳制,也开始变得无孔不入。

朱皇帝的发号施令,不仅限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也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文教、习俗等各个领域。

即便是统治中国上千年的儒家思想,一旦不顺朱皇帝的意思,也应该被禁止和修正。

标签: 朱元璋明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姬延作为一朝天子,为什么还有外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姬延,周朝,风云人物

    姬延是东周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东周已经处于衰败时期,所占地盘已所剩无几,人口稀少,更无兵力和钱财来打仗,可是周赧王姬延却心存侥幸。秦国在当时相当强大,根本不把东周放在眼里,结果周赧王姬延自己却先乱了阵脚,认为秦国将韩国已经灭掉,离东周仅一步之遥了,随时都会死在秦国的铁蹄下。这时楚国也感受到了危

  • 翻车鱼、鲸头鹳和傻狍子,为何被合称现代海陆空三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翻车鱼、鲸头鹳和傻狍子合称海陆空三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翻车鱼水中的一傻就是巨骨舌鱼,作为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这种鱼体型巨大,成年鱼可以长到2-6米,重可达100千克。既可以食用,又可以当作是一种观赏鱼。一条成年的巨骨舌鱼可以利用尾巴作为武器,轻松的击倒成年人类。但是它

  • 在赤眉农民起义中,大将军冯异在什么地方大败赤眉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

    崤底之战是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在赤眉农民起义中,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大败赤眉军于崤底(崤山谷地)的一次伏击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基本介绍建武三年正月,弃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归的赤眉军在湖县(今陕西潼关东) 一带击败东汉大司徒邓禹军及救助邓禹的冯异军(参见湖县

  • 历史上有没有陈世美这个存在吗 民间的那个故事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陈世美,历史解密

    世上到底有没有陈世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世美与秦香莲的知名度不输于西门庆与潘金莲。作为一个习惯于一团和气的民族,咱们的史书是不屑收录负心汉陈世美这等人物的。史书中的陈世美是个清廉的官员,非传说中的负心汉。因此,本文所说的陈世美其实是故事中的

  • 在秦朝乱丢垃圾会有什么惩罚?罚银子还是砍手?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秦始皇,野史秘闻

    乱丢垃圾直接砍手。秦朝的律法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这句话记载在《韩非子》当中,而这句话如果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就是:你敢乱丢垃圾,我就敢剁你的手。所以行走在秦朝的马路上,看到很多人连手都没有,只能够用两个胳膊去吃饭去夹菜,就不要好奇,也不要乱打听了,八成是乱丢垃圾。不过我们先做一个恶趣味的猜想,如果秦

  • 高士廉:唐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高士廉,本名高俭,字士廉,唐初时期宰相,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少有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初仕隋朝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成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

  • 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有哪些描述琵琶的精采篇章?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

  • 好水川之战中,李元昊取得了多大的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李元昊,党项族,与北宋决裂而称帝,建立西夏王朝,经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四大战役,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庙号景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元昊建立西夏后,为了能够掠夺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西夏王朝,

  • 赖姓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全部是来源于赖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赖国,周朝,历史解密

    关于赖姓发源以后的迁徙问题,是赖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间题,也是更好地为寻根问祖服务的依据。如果要全面进行研究,显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这里仅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重点探讨一下赖姓人向南方各省和台湾的迁徙问题。关于赖姓人向南方各省的迁徙活动,目前在海内外流传较广的蕉岭赖氏族谱、台北西盛赖氏族谱、福建德化

  • 中国古代赌风盛行 李清照赌博专著《打马图》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清照,野史秘闻

    在中国,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相传出于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夏桀的大臣乌曹之手,叫做“六博”。迄今已有3500余年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当中,赌博现象是起起伏伏,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没落,而构成了相近的曲线,在经济文化繁荣的唐代,赌博渗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1940年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