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范蠡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跟西施出逃?

范蠡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跟西施出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69 更新时间:2024/1/20 8:40:31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一种人生的境界。所以,不要相信那共患难,同安乐的狐假虎威!

——处事篇

说到功成身退,历史上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其中一名闪闪明星的名字——范蠡,就是一个成功隐退的人。他帮助越王勾践二十多年,最后在灭掉吴国以后居然递出辞职信。勾践拿着这封辞职信,怎么想也想不通,于是问他,“跟我这么多年,终于功成名就了,解决了后患之忧,该到与我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你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而范蠡只是表面搪拖,因为他心里想着,功成名就,能共患难但不能共荣华。荣华的背后其实就是断头台,不能看到表面的光鲜,更应看到背后的肮脏。但是,家人知道这样的消息,无不为他惋惜,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为何又大好之时做出了逃难的决定?

网络配图

其实范蠡这种想法,更像在经营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因为他懂得人生价值曲线,高位抛,低位进的道理。那么,他的人生又经历了一波三折,历史才肯善罢甘休地描写他的丰功伟绩。他觉得人贪念一生便很快招来横祸,于是急匆匆地逃到了齐国。更名改姓,从此他又当起了商人,很快就富甲一方。后来惊动了齐王,便想让他为相。后来范蠡又做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退回相印,散尽家财。

家人不理解,范蠡回答说,如果只取不施,侍富不仁,那这种方式为什么不放弃呢?于是,范蠡又逃到了陶邑,完全不顾家人对自己的埋怨,而一天比一天快乐。家人说他别人都在思富求财,你却说没用。范蠡又和家人说,穷与富,其实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只要用心,钱财一定会得到的。那么范蠡并没有辜负他说的那句话,他认为陶邑地势优越,四通八达,是一个经商的好地方。于是经过范蠡的巧妙经营,便很快成为了当地的首富,江湖人号——陶朱公。之后范蠡又散尽了家财,这让守财才者始终想不透的做法,却是人生的真谛。

范蠡三散家财,是他的人生真谛,也正是有这等的做法,才躲过了勾践的那把明晃晃大刀。因为就在范蠡不辞而别后,由于勾践日日享乐,让文种心情极度低落,后来经常挂个病号不上朝。但是小人常常有,说大夫文种觉得自己功高,骜不驯,私底下勾结想谋反。这事还了得,勾践便赐给文种一把宝剑,下道命令:你教会我七种计谋打败吴国,而我只用了三种,剩下的留在你那,我命令你去替我死去的先王谋策!正用上那句话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早知有今日,何不学范蠡!绝望之后的文种,愤然西去了!

网络配图

——幸运篇

相比那些明晃晃的屠刀,杀了许多人,也留下了许多人。但是大多臣子们还是处于被动的形势,掌刀人还是在皇帝那里。不过,皇帝的确怕人篡了自己位,自己脑袋也保不齐哪天掉了。按照自我防御的最狠之法就是攻击,攻击是最好的防御,所以他们更愿攻击对自己不利的人。不过有位皇帝,防御的干净利索,那技术能堪比意大利足球队的后防线。

这人就是赵匡胤,也就是“杯酒释兵权”,北宋丁谓的《丁晋公谈录》、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有记载有相互矛盾,司马光在《涑水纪闻》描述的则更为详细。但是北宋的《三朝国史》、《太祖实录》中却只字未提,难免有些学者会产生争议,故而这件事更具有故事性。但故事却很深入人心,相比之较下,他就比那朱元璋做得游刃有余多得多,而他的臣子自然也是幸运儿。为了不让黄袍重演,赵匡胤也是思来想去,于是就决定和禁军的将领们摊牌,尤其是石守信、高怀德、韩令坤、赵彦等人。

网络配图

公元961年赵匡胤,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宴请这些昔日的功臣们。气氛融洽之时,他突然脸色转变,问道将领们:“这皇帝谁都想当,倘若你们的手下想拥你们当皇帝,你们不答应行吗?”赵匡胤一语惊起四座,众将于是俯身磕头请罪,表示服从他的安排。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臣子真发生兵变,不过赵匡胤先声夺人,要是有人站出来就是真正的乱臣贼子了,故而几率会小。

二是,老老实实交兵权,听老大的安排。那么他们还不想做掉脑袋的傻事于是选择了第二种。第二天部下都称生病而没去上朝。这样赵匡胤才一阵欢喜,就派他们做了各地任节度使,而兵权则由各州来统一管理,其实节度使只不过是个空头的衔而已。所以说他们是幸运儿,不但当头的能有个好的处理方式,并且臣子也懂得顺势而为,当退即退,要不赵匡胤也是个不好惹的主。

像范蠡和石守信他们这样的功成身退,是很高明的做法,赵匡胤也确实比朱元璋做得保全的多。但很多人看着眼前的飞黄腾达容易沉迷于此,故而又招来许多杀身之祸。虽然隐退更像苟全而生,但却表现了人生的豁达境界。不被荣华富贵所迷,名利抛后,活了个自我痛快。我们应该景仰这些伟大的人们,能屈能伸,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文/桑寒

标签: 范蠡

更多文章

  • 被6个皇帝疯抢60年:史上最抢手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魄来看,倾国倾城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也许,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出生时,一个占卜奇人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其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

  •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权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孝庄

    孝庄太后,一个在清朝历史上,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毫不夸张的说,她绝对是清朝除慈禧太后之外,最出名的女人了。当然,她的名声比慈禧太后好得太多。31岁,在一个并不大老的年龄里,在一个正值貌美的年龄里,她的丈夫皇太极去世了,她成了一个寡妇,而在这个时候,她带着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登基了。寡妇门前是非多

  • 傀儡公主一生嫁了三次 死后还被人争来争去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定公主

    有一位公主命运悲惨,作为政治筹码一生嫁了三次。最要命的是,她死后所嫁的两家人还要争她遗骸,决定和谁合葬的问题,真是死后都不安宁啊!她就是涂涂今天要讲的主角儿:安定公主。安定公主何许人也?她李氏,唐中宗李显第三女(庶出),嫡母韦皇后。她在武则天时代待遇还是比较好的,不像姐妹那样被仗杀。她初封为新宁郡主

  • 皇帝享荣华富贵为何大多都死的早?原因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古代帝王被我们视为幸福感最高的一种职业,他们真的幸福吗?表面上皇帝纵享数不尽的荣华富贵,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但实际上他们其实是最不幸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大多数帝王都是寿命不长。为什么什么都是用最好的皇帝会如此短命呢?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虽然历史上皇帝数量众多,但

  • 盘点曹操的绯闻女友 是谁差点要其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

    由于媒体报道曹操的高陵大墓被确认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广为关注,而曹操大墓中两具女性尸骨更引发人们的好奇之心,因此,对于曹操生前曾染指多少女人便自然成为了人们一时热议的话题。纵观曹操的一生,可以说他染指的女人难以计数。据有关史料记载,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也就是后来被追封的卞皇后,后来又拥有

  • 慈安之死:慈禧神秘手段杀害了慈安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

    当时慈禧四十六岁。白某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当夜慈安猝死。慈禧太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懿贵人,六年生子

  • 令慈禧惊醒的噩梦究竟是什么?竟因珍妃之死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慈禧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匆忙逃走,临行前,慈禧将光绪皇帝的爱妃扔进了井里。传说,在逃跑途中,慈禧经常被噩梦惊醒,在梦中,珍妃浑身水湿,遍体血迹,化为厉鬼向其索命,慈禧为之惊惶不已。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开始安排回京的事情,其中就有让珍妃家人将其遗体从井中打捞出来。网

  • 荒唐的后宫事:美艳的乞丐皇后嫁伶人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玉娘

    是个美人,难免会恃美行凶。是个才子,难免会恃才傲物。心怀良善只是泼辣任性的女人,还会为人们所宽宥,而蛇蝎心肠的美人,难免会被人唾弃为妖妇。五代十国有一个美人,叫做刘玉娘,就是屡遭后人诟病的美人。她也有过像花露一般晶莹剔透的年华,怀着善良的愿望,想要跟自己的父亲刘叟,在乱世中相依为命,好好活下去。父

  • 为何说白居易很难成为一个品质良好的文人?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确实很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而且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当中还有一副关心天下苍生的情怀,还有类似《琵琶行》这样“怜香惜玉”的文字,但是走出诗歌的成就,白居易恐怕很难成为一个品质良好的文人。网络配图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家伎,就是古代豪门蓄养的歌妓,最有名的两个就是樊素和小蛮,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

  • 有对也有错 梁山好汉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江

    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一个人,是小孩子最纯真的看法,但也同样是成年人最愚蠢的认知。每一个真实的人或者文学形象,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宋江更是有着复杂矛盾的内心,有对也有错,所以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根本无法肯定。网络配图每个人都有多种身份,而不同的身份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妨用这个方法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