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人走路行车是靠左的 那为什么现在靠右走了

古代人走路行车是靠左的 那为什么现在靠右走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3/12/8 9:08:39

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上学放学的时候一定要靠右行走。现在行车、行车都是靠右走,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但是小师妹告诉你,其实古代咱们的祖先都是靠左行驶的!这可不是小师妹乱讲的,师妹一喜欢讲道理的好嘛!

网络配图

其实在古代,周、秦、汉时,是“以右为尊”的,从东汉至隋唐、两,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元朝又规定“以右为尊”,到了明清复改“以左为尊”。但是,这些“以右为尊”的传统只在一个地方不适用,那就是乘车走路之时。古代出行乘车之时,如果是日出行,多人同乘,那么坐在左边的人一定是尊长。如果是战车,那么靠右的人一定是长官,靠左的人是车夫。因为古代车行靠左,在战场上坐在右边相对安全一些。同样道理,如果几个人一同步行出行,那么,尊长要走在前面,如果尊长需要在行进中与人交谈,那么,地位稍低的人就要靠在右边,这样做同样是为了保障尊长者的安全。

那为什么现在又靠右走了呢?

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晚清兰陵忧患生着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一首竹枝词专写新交规颁布后的北京交通:“靠右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自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说明有很多司机不遵守新交规,那个时候,其实人们还是习惯靠左行走的。

网络配图

再到后来呢,当时的中国各国殖民势力盘踞,有靠右行的,也有靠左行的。于是当时国民政府于1930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统一规定为汽车靠左行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援华汽车基本来自美国,这就产生了美国车为适应中国“靠左走”而需要额外改装的现实问题。抗战胜利后,很多中国城市尚存大量美军部队,因为两国道路交通规则的不同导致的事故多有发生,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调研。

当时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提议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出台了《改进市区及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车辆一概靠右行驶。”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后来有学者提出,如果双车道,人车共行,那岂不容易发生对撞事故?所以,后来国民政府规定,“如有人行道,行人须走人行道,不得走行车道;如无人行道,行人靠边走”,这才开始全国车人共同“靠右走”。

网络配图

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规制就被沿袭下来了!嗯哼,师妹希望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哦,毕竟绳命是自己哒!

标签:

更多文章

  • 好open!原来透视装是从唐朝开始流行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透视装

    看了《画壁》,你会发现唐朝宫廷女子“透视装”大多了,更厉害的是“袒胸露乳”!!可是中国其他朝代都是不许女子“袒胸露乳”的,甚至连脖子的‘锁骨’都不许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呢?查阅到一些资料,证明东亚历史上只有朝鲜女子可以露乳,说明唐朝女子露乳服装有可能源于东北‘胡人’的,并不是汉族女人的传统?网络

  • 揭秘武松拒绝潘金莲只为掩饰对嫂嫂的爱?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松

    当潘金莲再去烫酒时,武松自己拿着火箸拨火,估计心中想了很多。当潘金莲会来的时候,故意在武松肩头捏了一把,说:“叔叔,只穿这些衣服不冷?”武松此时有些不快,但是也没说话。为什么不快?因为潘金莲这个动作过于亲密,但是武松还是没说。为何武松既有些反感,又不明确表态呢?只好看成武松内心的矛盾,礼法和情感在不

  • 武大郎不是被砒霜毒死的 是因为吃了虾和橙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大郎

    经常听老人们讲,饭可以乱吃但是话不能乱说。比如这句:武大郎不是被砒霜毒死的,而是因为吃了虾和橙子,这分明就是在为潘金莲翻案嘛!且慢,今天咱们不说历史只谈科学,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笔者最近看了一个关于台湾那边传来的小道消息。消息很恐怖,也很血腥:说台湾一个女孩突然七窍流血而死,经过法医尸检断定女孩是因为

  • 揭秘中国发明的火药竟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火药

    中国在1000年前的一项发明,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公元九世纪遵循黄老之术的道家弟子,通过烧炼矿物来制造长生不老的”仙丹”长生不老之药,没有做出来反倒是把1000年后的战争局势改变了。从大刀片子对砍的时代,转变成了远距离精准大无畏设计,变成了一种有规模性的屠杀。与长生不老的原则相反了。言归正

  • 揭秘慈禧太后生命里最后几年是怎么度过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

    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载湉的一道上谕让沿用了137年的“清漪园”这个名字正式更名为颐和园。当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更名行为,而是体现了帝国意欲重新证明自己的企图和政治权力的交接。光绪要亲政了,颐和园要再现盛世光景,以满足慈禧的成就感或者说个人尊严。毫无疑问,所有这一切堂而皇之的东西都在颐和园这座小小的园林

  • 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珍妃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选为嫔。光绪二十年,其被晋封为妃。珍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不幸遇害。当年8月,八国联军借口义和团“排外”而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慈宁宫后顺贞门内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

  • 清朝的外交官出国随身带剃头匠 十天理回发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剃头匠

    我们知道清朝的发型经过了很漫长的演变,清朝的发式先是由老鼠尾巴那么细再到猪尾巴那么细,最后才到蛇那么粗。那么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清王朝推出了所谓的剃发令,留辫子成了大清国法定的法式。网络配图总之,剃发留辫是当时的规矩,而当时作为外交官的清朝官员更是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毕竟他们代表的是清政

  • 解密慈禧太后身边的三位大太监 一位竟然娶妻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身边太监娶妻

    太监,是指古代,中华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国)中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面对太监的印象都是娘娘腔,兰花指,阴柔狠辣。常常作为电视剧里面的大反派

  • 揭秘:历史上的苏妲己:真是祸国殃民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妲己

    在《史记》中,妲己是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天姿国色的丽人。后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之时,为纣王所得,尊为贵妃,后被周武王所杀。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么?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商纣的王子辛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

  • 唐朝太监这么欺负皇帝!哪个皇帝险被宦官诛杀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太监

    古代的太监虽然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社会上和皇宫里很多人都很看不起他们,可是太监们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弱势群体”,因为离皇帝最近,他们利用他们特别的身份,用最狠毒的手段祸害国家,特别是唐朝的太监,欺负皇帝,出了奇。网络配图太监干政,东汉、唐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猖狂的三个朝代。在位的皇帝或者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