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为何被废?与嫔妃有关?

揭秘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为何被废?与嫔妃有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98 更新时间:2024/1/1 0:37:56

孙綝希望小孩子孙亮不要多嘴,老老实实听大人的话。14岁的孙亮是皇上,当然恼火,心想:你要搞清楚究竟谁是老大。但内外都被孙綝控制,不能明里灭了他,只能暗暗地积蓄力量,偷放冷箭。

孙亮训练了自己的军队

他先要找自己的同盟军。

第一个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当年立孙亮为太子,孙鲁班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情人孙峻死了,弟弟孙綝对她又没感觉。她再次尝到寂寞的滋味,只有让权力填补感情的空虚,对孙亮极尽殷勤。孙亮正势孤力单,看到姐姐伸出援手自然开心。

第二个是太常全尚。孙鲁班撮合了全尚的女儿嫁给孙亮。全尚就成了皇帝的岳父,当然站到女婿这一边。

第三个是将军刘丞。当时负责京城的部分防卫工作。

这个朋友圈的力量并不庞大,实力要靠枪杆子来体现。孙亮又训练了一支御林军,来源主要是武将的后代,孙亮挑选18岁以下、15岁以上的,一共3000多人。又在大将的子弟中选拔年轻有勇力的人,做这支军队的统帅。几乎天天在皇苑里面操练。

孙綝战败声望下跌

公元257年,对于东吴来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

大喜是: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送来了一份可观的大礼包,真是彩票中大奖。原来诸葛诞一直不满意司马氏专权,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举兵叛变,写信给东吴请求支援,东吴不费吹灰之力能得到这个军事重镇,喜从天降。这个投降不像是假的,因为他送来的人质是儿子诸葛靓。东吴派出3万人营救,一路顺风,成功地与诸葛诞在寿春会合。

曹魏司马昭得到消息后,集中了20多万大军把寿春围困得水泄不通。诸葛诞底气足得很,因为他的功课做得相当充分,粮食够吃一年。况且东吴的援军正在浩浩荡荡地赶过来。

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东吴的总指挥就是孙綝,派出的前锋叫朱异,与魏军首战告败。后来与魏军又交战几次,全部战败,而且军需粮草还被魏军烧光了。最后带着残兵沿途摘吃树叶,才逃回到孙綝大营。孙綝大怒,命朱异再出军死战,朱异打得腿都抽筋,而且士气低落,死活不肯再出战。孙綝把朱异召来,当即处死了他。然后象征性地派弟弟孙恩前往救援,自己退回建业。因外援断绝,寿春很快陷落,诸葛诞突围途中被魏军杀死,其他人全部投降。

眼睁睁一个大奖,到手上还没有焐热,就被人拿走了。孙綝从前线兵败返回建业后,声望降到了冰点。朝野对他愤恨不已。他又做了两件出格的事情。第一,当孙亮派人责问孙綝,为什么救援不成反而诛杀大将时,他说病了也不上朝,装聋作哑,明显是藐视皇上。第二,派手下的人掌管了京城的军事要地,这是准备谋反的节奏啊。

孙亮先杀孙綝两个亲信

孙亮与孙綝的矛盾公开化。一旦双方翻脸,都不会差导火线,而且都是看似偶然、又是必然的一件小事引起的。

建业始终有个流言在传播,说孙鲁育死得冤,是姐姐孙鲁班陷害的。风言风语传到孙亮耳里,就问孙鲁班:孙鲁育到底是怎么死的?她真的参与谋反了吗?

孙鲁班大吃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我实在不知道,但听说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向孙峻告的密。朱据就是孙鲁育的老公,也是被冤死的。他在九泉之下万没想到老婆被冤死,更没想到的是,两个儿子也要被冤死。孙亮听了大姐的话,决定杀朱熊、朱损。这其中还有一层关系。这两人是孙綝的亲信,孙亮决定先摸摸老虎的屁股,看看老虎的反应大不大。他降诏怒责朱熊、朱损,说孙峻诛杀孙鲁育时,他们不劝说孙峻,没有表明立场,犯了严重错误。孙綝上表求情,孙亮不许,把两个人杀了。初战告捷,提升了孙亮的信心。私下与孙鲁班、全尚、刘丞商量如何诛杀孙綝。不幸的是,消息却传出去了。

密谋泄露皇上孙亮被废

怎么泄露的有两种说法。

一是,孙亮的一个妃子无意中偷听到,这个妃子是孙綝外甥女,她潜出宫密报孙綝。另一种说法是全尚的妻子是孙綝的姐姐,全尚的妻子向孙綝告发。孙綝是领兵打仗的,和长在深宫之中的孙亮不同。紧要关头不会疲软,他连夜带兵抓拿了全尚,并派他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害了刘丞,然后举兵包围皇宫。命令光禄勋盂宗到宗庙祭祀先帝,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孙亮。政变实在太快了,大臣们如梦初醒,面面相觑无人敢动,只说:都听将军的。孙綝又夺走了孙亮的玉玺,写了一封诏书,上面编写了孙亮的罪状,要所有的大臣签名,然后向全国公布。尚书桓彝不肯署名,当场被杀。然后贬孙亮为会稽王,送回封国;另两个帮凶,孙鲁班迁至豫章郡,全尚流放到零陵郡。

废了皇帝,孙綝不敢自己称帝。一个人向孙綝推荐孙权第6个儿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孙綝同意,命人写信给孙休,恭迎他到建业登基。

问题是:高层的政治斗争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凶险难以预料。如同云中漫步,是一览风光还是失足摔死呢?

孙休兴奋和恐惧交加,建业,来还是不来?

标签: 孙亮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冬至日”的秘密 :暗示背景为嘉庆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红楼梦,冬至,背景,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在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自此在中国北方进入“数九”。俗话“冬大如年”,自古这日十分隆重。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传自正统己巳之变,此礼顿废。然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

  • 李斯为什么不帮助扶苏 李斯扶苏有何深仇大恨?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扶苏

    李斯为什么不帮扶苏赵高修改诏书,杀死嬴政嫡长子扶苏,当时身为宰相的李斯为什么没有阻止赵高,反而还和赵高狼狈为奸,帮助赵高害死扶苏呢?李斯和扶苏之间是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他非要置扶苏于死地。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

  • 馆陶公主男宠是谁?汉武帝姑姑馆陶公主有多好色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彻,馆陶公主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好色”都是一个让人避讳的话题。男人如此,女人尤甚。但种种迹象表明,好色从来就不是男人的“专利”。很多时候,女人同样走不出这个“怪圈”。只不过,受客观因素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对此讳莫如深、有所顾忌罢了。当今社会,富婆和女贪官包养“小白脸”的事情屡见不鲜,尽管只是遮遮掩掩

  • 揭京官曾国藩的日常开支 租房费为何成其负担?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流传于世的《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许多人案头的必备书。在很多人眼里,像曾国藩这样的高官,日常生活一定奢侈,家中的钱财肯定堆积如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和当时天下书生一样,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 清朝那些不省心的蒙古驸马 :多人曾遭遇重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驸马,蒙古,

    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登基的第五十年,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大清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水波不兴。五月,夏天还未真正来到,北京却提前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干热,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偌大京城里所有的节奏都逐渐放慢。突然,一个消息震动了整个北京,康熙五女儿和硕端静公主的丈夫——驸马噶尔臧被判决斩首,忽又有消息传出,

  • 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与奶妈客印月的一段不伦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由校,奶妈,客印月

    天启皇帝为她绝食的这个客氏,原名叫客印月。她的身份和职业,从年轻时到死都是奶妈。但这个奶妈,是中国史甚至世界史上的第一奶妈,这么说的根据,我们要在后面讲。她是天启皇帝小时候的奶妈。不知为什么,天启帝一直叫她“客巴巴”,于是她同时也以此名传世。这个客奶妈,是北直隶(今河北一带)保定府定兴县老百姓侯二之

  • 揭秘南宋刘氏:中国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室家族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宋,刘裕,家族

    古代的皇帝好色,这不算什么稀奇事。但是一个朝代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以荒淫无道而闻名于史,那真可以算得上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室家族了。是哪个皇室家族呢?南朝宋的刘氏家族。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刘裕令心腹鸩弑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元熙二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建国号大宋,改元永初,是为武帝。刘裕称

  • 范仲淹的什么善行使自己家族八百年长盛不衰?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仲淹,善举,家族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叫稀饭),把这锅粥再划

  • 揭秘:历史上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都长得这么丑?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刘备,耶律阿保机

    于民间而言,最熟悉的帝王长相大概是朱元璋。传说读朱脸,下可通地理:其脸型狭长无比酷似台湾岛。上可知天文:因为天花,留下了一堆按12星座排列分布麻子……朱先生脸型更有特色,此脸只挨过天花没挨过天花板,所以不平整。额头和下巴凸起,侧面看就是半个括号。正面看更吓人,鼻孔朝天,一说话,四个眼睛瞅着你。民间传

  • 为什么封神榜的燃灯道人要背叛道教改信佛教?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封神榜,燃灯道人

    闻太师广邀道友,共讨西岐,结果十绝阵先后被阐教十二金仙、陆压、南极仙翁等所破,赵公明死于钉头七箭书之下,云霄三姊妹死于元始天尊与老子手下,征战三年,寸土未得,己方却不断损兵折将,基本上颓势已现。 但闻太师何许人也,所处下风,但斗志不减,依然“忙具表遣官往朝歌求救;又发火牌调三山关总兵官邓九公往麾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