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被李隆基以淫乱宫闱罪处死的大唐绝代佳人

被李隆基以淫乱宫闱罪处死的大唐绝代佳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255 更新时间:2023/12/11 1:47:02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陕州陕县人,天生丽质,光艳照人。麟德元年,她的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以忤逆罪诛杀,家族籍没。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年仅十四岁的她掌管宫中诏命,成为其亲信助手,堪称“巾帼丞相”,可谓才华绝代。

当上官仪助高宗草废武后诏书获罪被斩时,婉儿尚在襁褓之中,由其母携同入宫为奴,虽年幼却机敏好学,既为罪臣之后,又在在宫中长大,故为人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谨言慎行,善于察言观色,从容应对,这在武则天召见考核其才学一事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女孩,面对不共戴天而又掌握生杀大权的仇人,她不惧不慌,胸有成竹,张弛有度,将自己光鲜的一面完整地呈现在武则天面前,武则天大加赞赏,微笑询问愿否随其处理文书事务,职位等事宜,婉儿亦深知可顺而不可逆,乃恭敬叩谢提拔之恩,很有心机。

网络配图

在深宫这座炼狱,上官婉儿逐渐变得工于心计,玩弄权术,甚至驾驭一切的野心不可遏制地膨胀着,而武则天从一个小小的才人到一代女皇的华丽转身,都给她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使她深谙此道,而这一切,这都掩藏在光鲜的外表下,随之而沦丧的还有操守。

16岁的上官婉儿才貌双全,与皇太子李显关系日渐暧昧。李显既是太子,又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所以,上官婉儿对李显的投资明显多了一个筹码

政治投资,就像一场赌注一样。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继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继位才36天的中宗因欲封韦皇后之父韦元贞为侍中一事激怒了武则天,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因为他一母同胞的两个哥哥都死得不明不白,与母后武则天脱不了干系。这样一个胆小懦弱,昏聩无能的李显,真的是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的初恋吗?花季岁月的她需要爱情的滋润,但她更需要咸鱼翻身,更需要借力。

失败了,从头再来。与上官婉儿有暧昧关系另一个人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武三思,相貌不凡,专横跋扈,性乖巧,善揣人意,善阿谀奉承。中宗李显继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更便捷地登上皇帝的宝座,武则天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武则天亲侄子武三思由右卫将军累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加官进爵。他曾数使人劝说武则天:“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谋求当天子。武则天也曾动过心,这一切当然没有逃过上官婉儿的眼睛。在宰相狄仁杰、吉项等人的劝说下,决定立子不立侄,并召回其被废20余年的儿子李显,立为太子,但并不怪罪武三思,仍继续信任重用,圣历二年(699年)以武三思为内史(中书令),让他担任宰相要职。

网络配图

武三思“高富帅”加“官一代”,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有点老,这不碍事,这棵高枝一样可以助她往更高处顺利攀爬,纯粹的爱情在她的人生字典里并不存在,况且,她并不是为爱情而活。705年,唐中宗李显又从衰老的武则天手里接过了皇权,“老相好”上官婉儿被册封为“昭容”,次于皇后一人、妃子三人,属于“九嫔”的第二名。专掌起草诏令,执掌朝纲。

上官婉儿度过了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的危机后,更致力于辅佐朝政。中宗在位期间,设立修文馆,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扩充自己的政治力量,客观上也促成了中宗朝宫廷诗创作日益繁盛局面的形成。借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宫廷文坛的跳板,上官婉儿成为拥有绝对大权者。其间,她与美男子崔湜四兄弟淫乱,并为其谋取官职。如果说“红梅妆”(与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私相调谑受罚)一事体现了上官婉儿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需求,那么在这件事上,便是向操守的谷底坠落。

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立即向韦后一党靠拢,为拉拢韦皇后,使用了最奇妙的手段,便是引荐情人,做一些违背纲常伦理之事,而天性懦弱的“气管炎”

李显,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借助中宗、韦后的信任,专秉内政的上官婉儿为祖父上官仪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完成了上官家族的完美复位。

网络配图

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追杀韦后党羽武三思父子,兵败被杀。经过这次流血,上官婉儿侥幸躲过一劫,内心还是有很大触动。表面上虽仍然依附于韦后,但暗地里,见风使舵,开始结交李唐宗室(太平公主、相王李旦),以壮大自己的羽翼。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七月,李隆基操纵的宫廷政变暴发,上官婉儿拿出之先草拟的遗制,表示已有使相王(李隆基父、中宗之弟睿宗)参政的谋划,在李隆基“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的怒斥中,当即被“斩于旗下”。

曾一度享尽荣华和玩弄权力于鼓掌间的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李隆基一番义正言辞的怒斥,隐含了真正置她于死地的,正是她的操守。

标签:

更多文章

  • 真会玩:古代男女玩一夜情不为人知的细节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夜情

    阅读前人笔记和古典文学作品,发现古人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诠释,总是不遗余力,甚至连一贯的惜墨如金作风也大为改变,虽依然是之乎者也,却在细节上描绘得极为详尽,想必古人对香艳故事也颇有兴致。比如《西厢记》,本来就是一出男女爬墙约会的简单故事,经历代文人演绎来演绎去,简直可以作为少男少女之约会教

  • 大唐秘史:唐太宗霸占杨广的妻女夜夜临幸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太宗,杨广

    隋朝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13岁的杨广,迎娶12岁的萧妃。萧妃是割据政权萧岿的四女儿,因为生辰八字不好,被抛弃到宫外寄养。说起来,这位美丽的萧四小姐,也是小姐身子丫鬟命。先在民间吃糠咽菜,嫁给野心勃勃的杨广之后,又一起在公众面前低声下气地“装孙子”。好容易熬到杨广当了皇帝,新君便迫不及待地跟

  • 她是隋朝宗室女 竟然忍辱侍奉四代突厥君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隋朝宗室女,在隋朝失去对北周和亲宗室大义公主(北周称千金公主)的控制后,隋文帝以宗室女安义公主为诱饵,挑起突厥内斗“上令裴矩谓之曰‘当杀大义主者,方许婚’突利以为然”隋文帝的计策是成功的,他成功地挑起了突厥内斗,然而好景不长,作为维系隋突两国纽带的安义公主死了,这使得隋文帝急需一个够分量的

  • 朱棣是如何把朱允炆黑成了一个禽兽不如的坏蛋?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允炆

    自古以来,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通常一个统治者的上位会否定前任统治者的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被代替的统治者黑的最很,而黑他的人就是他的叔叔。这个人我不用说你就知道是建文帝了吧。现在在我们的脑海里,觉得建文帝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不能说是千古一帝但是也不能说坏吧,但是朱棣在夺得皇

  • 揭秘:贾府唯一的皇妃贾元春为何不喜欢林黛玉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贾元春

    贾元春,她是贾府出来的唯一一个皇妃,身份高贵,贾府的荣华富贵与贾元春不无关系,因此,她也是备受贾府老小的欢迎,贾府中人走上官场的都与贾元春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贾元春回贾府省亲的场面也是奢华至极,由此可见她在贾府中的地位。那么在《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宝黛的爱情故事里,贾元春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她

  • 古代选青楼女有何要求?进去还要考核床技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青楼女

    第一关要考察前来应聘女子的家庭背景,比如,家庭成员中不能与官场有什么纠葛,也没有犯案的前科等;还有就是女子年龄不超过17岁。经过第一关的筛选,然后是面试,观察该女子的体态。这个体态包括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比如要求女子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网络配图既然是挑选的是妓女,因此,女子的长相就要与平常女子的外貌有

  • 朱元璋缘何下令杀光山东人:讨饭时最受歧视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

    不过,每个人都有弱点。陈友谅比较狂妄,而朱元璋呢,则比较平易近人,他能吸引很多人帮忙。在军事上,朱元璋处于劣势,可在道义上,他却处于优势。可不,双方打了很久,最终,还是让朱元璋胜了。当然,朱元璋的胜利,更多地出自非军事的因素。但不管怎样,胜利了,就是胜利了。接下来解决张士诚,那就简单多了,朱元璋几乎

  • 惊闻:乾隆年间曾开创同性恋“盛世”?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

    乾隆之后的皇权继承者们,也都学着乾隆的样儿,崇尚男风,以搞同性恋为乐。清咸丰帝奕詝和优伶有过同性恋的关系,例如当时全国有名的小旦朱连芬,就常被召入圆明园,侍候皇上。有个姓刘的大臣对此进谏,被革了职。游荡成性、才十九岁就死去的同治帝载淳,在十八岁时曾假扮富商,微服出宫,在一个酒店中认识了一个从河南来

  • 古代“美女经济”:西施“卖相”造福国库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施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网络配图告示贴出,四下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

  • 乞丐皇帝朱元璋人生自白:自己曾是胆小鬼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

    史上公元1378年,大明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年已半百的朱元璋将目光投向了家乡凤阳。坐镇南京城金銮殿的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一个军事人物,然而,当他的目光投向故乡时,这些政治军事元素全部褪去,他全部身心还原成一个孩子,在故乡面前,再伟大的人物,也永远只是一个孩子。朱元璋拿起镜子,镜子里出现一个孩子,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