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魏武帝曹操为何偏爱四川的生姜?

揭秘:魏武帝曹操为何偏爱四川的生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1/17 2:17:18

从先秦至南北朝,蜀姜以其优良的品质独占鳌头,成为曹操孙权等历史名人竞相追逐的美味。好辛香的四川人对辛辣的姜,更是钟爱有加,苏东坡做东坡鱼、东坡肉、芥菜羹,都要用姜。姜在川菜中被广泛使用,形成一种经典味型姜汁味。

曹操说:恨无蜀中生姜

这是一次神奇的饭局,曹操笑着对左慈和众宾客说:“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左慈立刻表示他有办法弄到鲈鱼。于是,左慈当场将清水倒入一铜盘,用竹子作渔竿,鱼钩放上钓饵,置于铜盘。接着从铜盘中钓出一条三尺长的鲈鱼,生鲜可爱。曹操与众宾客目瞪口呆。传说左慈从小就有神通的本事,所以曹操令左慈又钓了一条同样大的鲈鱼。曹操亲自将鲈鱼切片,赐予众宾客。这时曹操不无遗憾地说:“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

古人吃鱼,喜欢做成鱼脍,就是将鱼切成薄片,直接拌着姜葱之类的佐料生吃。历史上遐迩闻名的“金齑鱼脍”之金齑,就是指的姜丝或姜末。当时,左慈为了不使曹操失望,即刻离席,转眼工夫,就从成都市场上买来蜀姜献给曹操。故事出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也有类似记载。显然,故事是虚构的,左慈不可能在转瞬之间往返于许昌与成都,两地相距数千里。不过,曹操对蜀姜情有独钟,未必就是虚构。很可能是曹操酷爱蜀姜,人们就编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其实,不仅占据中原的曹操喜食蜀姜,据守江南的孙权也是如此。晋人葛洪编撰的《神仙传》记载:吴主孙权得鲻鱼,打算作鱼脍。这时,孙权对道士介象说:“得蜀姜作齑甚好,恨尔时无此。”介象说他可以弄到蜀姜。于是,介象使用法术,差遣一个士兵,闭着眼睛,骑在青竹杖上,直飞成都,在市场上买到蜀姜后,又骑着青竹杖返回建业(南京)。御厨用蜀姜为孙权作了鲻鱼脍。

孔子说:不要撤掉姜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说:食物颜色不正,不吃;烹调欠火候,不吃;肉切得不合规矩,也不吃;更重要的是“不撒姜食”。也就是说,调味品中不能缺少姜。孔子这一主张,提升了姜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虽然不能断定曹操和孙权喜欢食姜是受孔子影响,但可以肯定,无论是曹魏的许昌,还是孙吴的建业,皆有生姜。令人好奇的是,曹操和孙权为何偏偏对蜀姜情有独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中国土不宜种姜,仅可存活,势不滋息。种者,聊拟药物小小耳。”意思是中原地区的土壤不适宜种姜,仅可存活,不能大量滋长。为了药用,少量种了一点点。贾思勰的话说明南北朝以前,中原地区(包括江南)的姜,品质不佳。这是曹操和孙权都喜欢蜀姜的直接原因。

网络配图

先秦时期,蜀姜已经名扬天下。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记载:“和(调和五味)之美者,阳朴之姜。”东汉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言:“杨(阳)朴,地名,在西蜀。”司马迁《史记》曰:“巴蜀亦沃野,地饶卮(紫)姜。”晋人左思《蜀都赋》亦云:“其圃则有……甘蔗辛姜。”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也说:“生姜、干姜生犍为川谷。”宋人苏颂《图经本草》有川西广汉出产优质姜的记载。秦汉时,优质蜀姜就销往中原和江南。汉代崔骃《七依》说:“洞庭之鲋(鲫鱼),灌本之鳐,滋以阳朴之姜,蔌(sù,蔬菜的总称)以寿水之华。”《史记》还说:若是有“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可见,早在西汉时就有靠种生姜成富豪,身价与享有封邑千户的官侯等同。姜汁味,川菜经典味型

三国的两位霸主曹操和孙权都喜欢蜀姜,而坐镇成都的蜀主刘备呢?近水楼台先得月,想来刘备也不例外。自秦汉以来,川菜中许多菜品都离不开姜,或生姜、干姜,或泡姜、姜汁,或姜油等。蜀姜既可盐腌单吃,煎、炒、烧、煮、蒸、炖、拌等形形色色菜肴,也可用姜当作料。唐代咎殷《食医心镜》记载成都人的鲫鱼脍法:取“半斤重鲫鱼一尾,切碎(切片或丝),用沸豉投之(豆豉汁煮沸后,浇在生鱼片上),入胡椒、蒔萝、干姜、橘皮等末。”不仅味道鲜美,还可治五痢。姜也是四川历史名菜“东坡鱼”不可或缺的作料。

网络配图

苏东坡言其作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入盐,以菘菜心芼(拌和)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苏东坡煮荠菜羹也用生姜:“取荠一二升,净洗,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取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当于羹上面不得触,触则生油气不可食,不得入盐、醋。”苏东坡作《元修菜》也是“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著名的“东坡肉”同样要用生姜。

姜在川菜中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一种经典的特殊味型:姜汁味。其传统菜肴就有姜汁蹄花、姜汁拐肉、热味姜汁鸡……数不胜数。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野史趣闻:宋朝三四品官员生活不如乞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官员

    今读到一故事,宋朝的。主人公叫鲁宗道。《宋史》有他的传。宋两百六十余年,能入传者凡几?可知,他是个值得书写一番的人物。为何?正直,敢言。然,这些品质,还不是咱今天要说的。网络配图他在宋真宗时,左谕德、直龙图阁。这两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查了下,三四品吧。咱们知道,宋朝经济发达,官员的奉禄,还是很

  • 孔子的弟子中他最牛气 教学育人更胜孔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

  • 揭秘太监动手术后割下的三件套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监

    亲们都知道,太监在进宫之前是需要去势的,去势就是动手术,把男人最具雄性特征的东西也就是一根油条两枚茶叶蛋切掉。但是,这个切下来的三件套去了哪里呢?是扔掉了,还是干嘛了?我们先介绍一下阉割的过程,据说这种手术是祖传的技艺,传男不传女。在一些地方,有专门的世家做这个生意。比如北京城有个小刀刘世家,就是专

  • 从宫女子到皇太后 雍正之母的不凡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

    李宁品牌用过这样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这话说的太好,在我眼里,这是近几十年最好的广告词之一。历史,已经过去是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没有刘邦、朱元璋,你会相信农民也能当皇帝?没有卫子夫,你能相信歌舞妓也能当皇后?……这些都说明了“一切皆有可能”。在清朝,也发生了一件“一切皆有可能”的

  • 揭秘:慈禧太后西逃下的第一道命令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

    前面我们讲到,在得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的城防之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等人仓皇出逃,后在内城遇到刑部尚书赵舒翘,并在赵舒翘的帮助下得以顺利逃出德胜门,离开了北京城。虽然一行人等从早晨到中午滴水未进,但他们并没有停下来去用餐,而是稍作休整之后就继续向西边的颐和园赶去。网络配图一来,当时外面环境比较混乱,

  • 揭秘:古代皇帝五大奇葩选妃侍寝法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侍寝

    在很多清朝古装剧中会发现晚上皇帝选妃侍寝的方法就是翻牌子。每天晚餐之后,服侍的御前太监会将写有妃嫔名字的绿头签放在一个银盘中,皇帝选谁就翻谁的牌子。但侍寝老这么选,时间一长,皇帝也觉得无聊,就发明出各种奇葩的选妃侍寝的法子。网络配图一、随蝶选妃法唐玄宗风流之名不是白给的,在杨玉环入宫之前,每到春天,

  • 董卓手下的第一谋士李儒真的有那么牛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儒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网络配图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里手,当时称为博士。因为很有名气,汉少帝刘辩即位,被

  • 古代官员上班迟到了要受到哪些处罚措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官员

    现代社会,拥挤的上班人潮在公交车、地铁站,咬着鸡蛋饼、茶叶蛋,生怕迟到扣工资,影响前途。别以为这上班打卡制度是今天才有的,也别以为你们有多辛苦,看看古代官员们是怎么签到的吧!网络配图我们现在常说“上班点个卯”,这是有由来的,基本就是官员们上朝的时间,这卯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早晨五至七点,这大概就是上班

  • 历史上凭空消失的神秘古国 你知道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境内也曾经存在过大大小小林立的王国。他们中有的还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每一个曾在中国境内出现的古国,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来简叙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王国存亡史。网络配图古蜀王国据文献记载,约公元前3000年,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蚕丛。蜀国最早的先王即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而

  • 历史上武大郎确有其人:身高最少一米八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大郎

    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三人,却截然不同。首先,是关于武大郎。武大郎矮吗?一点也不。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