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成祖朱棣四个母亲都是谁?其生母究竟是谁

明成祖朱棣四个母亲都是谁?其生母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97 更新时间:2024/1/20 16:35:35

朱棣生母:皇后马秀英

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靖难事迹》中有相同的文字:“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朱棣更是亲口说过,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但也有秘史称,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世无子,正史上记载的包括太子朱标、燕王四子朱棣在内,几个儿子都是别人所生。马皇后采用了过去皇家最惯常的手法,把别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据为己出,是一出明版“狸猫换太子”。这种说法,为朱棣的生母之谜平添了一份神秘。

朱棣生母:朝鲜女子李氏

称李氏为朱棣生母不少人很相信,认为证据很充分。《南京太常寺志》有这样的文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为皇家机构,《南京太常寺志》自然算是皇家文字,其记载应该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明人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因此,包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内,都深信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朱棣生母:元顺帝妃洪吉喇氏

这个说法,可上溯到朱元璋没有称帝前。在至正年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兵反元,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取而代之,南征北伐,先占领集庆(现在的南京),后又攻下大都(现在北京)。元顺帝看看大势已去,遂弃大都,退守蒙古。朱元璋入城后亲临元顺帝后宫,看到落难人群里有一位美女,姿容娇美、眉目含情,顿时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遂收她为妃子。

这个女子即元顺帝的第三位妃子格勒德哈屯,她是元顺帝洪吉喇托太师的女儿。故事到此复杂了: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怀孕七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上,让朱元璋白白地捡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两个月后,洪吉喇氏生下一个男小子,此即朱棣。

据说,当时朱元璋心中知道此子非己子,并不想认这个儿子,但看到朱棣相貌不凡,朱元璋就喜欢上了。况且,说自己的后宫女人生了其他男人的孩子,传出去可是一桩天大的皇家丑闻,朱元璋也不得不认下这个儿子。

民间对这种说法传得神乎其神的,而朱棣与其他几个兄弟相貌长得确实不一样,一点也不像麻脸朱元璋(朱元璋相貌疑云,见上篇),这也加大了这种猜疑,民间据此称朱棣是蒙古人。但史上记载,大都失守是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即1360年,时间相差七八年呢。

因此,这种说法也最不靠谱,朱棣生前也从未承认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民间在骂朱元璋和朱棣。前者杀人如麻,不仁;后者则是非法当上皇帝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不孝。

朱棣生母:蒙古女子翁氏

与洪吉喇氏一样,翁氏也是蒙古女子,也是元顺帝的妃子。但民间之所以还有翁氏一说,可能是“洪”、“翁”译音上的相似而以讹传讹。这里就先姑且算翁氏是第四个妈妈吧。刘献廷所著《广阳杂记》称:“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蒙古人翁氏,因为曾是元顺帝的妃子,所以史书上不方便提这事。但朱棣没有忘记这位蒙古生母,而是在宫中另外建庙,供奉她的牌位,让世世代代纪念她。刘献廷为清朝人,他的文字,就如笔者现在这文字一样,仅是自己的观点。况且,他的依据是来源于北京一带的坊间传言(“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而且是小时候听说的,你说这靠谱么?

另有一说,出自民国学者王謇的《孤庐杂缀》。书中记载:“往余幼从吴梦辄师恩同游,师告余曰:‘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碣于报恩寺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月耳。明制:宫人入宫,七月内生子者,需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月稍强也。

翁自是遂抑郁而殁,易篑前,以己之画像一帧,授成祖乳母,且告以详,命于成祖成年就国后告之。成祖封燕王,乳母如命相告。

于是,成祖始知己之来历,乃投袂奋起,而靖难之变作矣!’”王謇所记也是“听来的”,老师是听曾国藩的幕僚冯桂芬说的。这么“据说”显然不足为凭。

标签: 明成祖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失落在情色中的同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同治,清朝

    清朝第十个皇帝同治即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六岁登极,十九岁病死。坐了十三年龙椅,匆忙走完十九年人生。人们说他是幸运的。生为皇储,在历史的舞台上并没有有所作为,却有一个“同治中兴”的雅誉。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没有兄弟跟他竞争,安安逸逸地过着锦衣玉食,钟鸣

  • 孙悟空为什么要婉拒观音赐名?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游记,孙悟空,观音

    《西游记》原著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观音从西天雷音寺到大唐长安寻找取经人路上,先后降服劝化了沙和尚、猪八戒,并给它俩赐法名,一个叫沙悟净,一个叫猪悟能,都是悟字辈的,但最后到五行山后,却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观音准备给他孙猴子取法名时,被悟空婉言谢绝了,他声称自己

  • 汉哀帝迷恋董贤有多深?竟愿意将皇位拱手相送!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贤,明熹宗,朱厚照

    其实读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一些荒唐的事大多都是皇帝搞出来的,因为他们有那种“魄力”还有财力。现在我就给你们找几个例子。自古英雄爱美人,帝王爱红颜,后宫专宠,外戚专权,在历朝历代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汉哀帝很奇特,这个倒霉孩子他对美女不感兴趣,却对美男董贤一往情深,每日形影不离,十天之内赏赐财务达巨万

  • 是谁说服了吴国孙权开始抗拒曹操?是诸葛亮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国,孙权,曹操,三国

    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也败走夏口,时间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本来曹操的兵力就占有很

  • 揭秘:刘备因为哪件事而落下了假仁假义的骂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三国

    《三国演义》欲表现刘备的宽厚仁慈,故将许多决策都说成出自诸葛亮等人,例如入川问题,似乎从头至尾全由诸葛亮、庞统二人策划,刘备只是被动实施,其实,在入川过程中,刘备充分施展了他作为韬略家特有的手段。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记载,赤壁之战以后,孙权欲与刘备共同取蜀,扩大势力,以与曹操抗衡,遣使

  • 汉武帝“金屋藏娇”之谜大揭秘?金屋到底藏的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武帝,汉朝,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是一句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熟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谈到这四个字无不兴致黯然,然而,很少有人去追寻它的来历。有人说,“金屋藏娇”是逐渐懂得男女之事的汉武帝对陈阿娇许下的庄重诺言;也有人说,“金屋藏娇”只不过是风流的汉武帝对长公主所开的一句玩笑。总之,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可谓是千百年

  • 曹操究竟有多少女人?为什么有不少别人的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三国

    东汉末年的曹操虽然在历史上一直为人诟病,但如今是个让人褒贬不定的人,有的人说他雄才大略,但也有更多人说他为人奸诈诡计多端自私自利,不过他有比较公认的一点就是十分风流好色。那么曹操一生一共拥有过多少个女人呢?史载他的女人光有名有姓的就多达15位,其中有丁夫人(其表姐)、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

  •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惩罚有洁癖的明朝画家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画家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最倒

  • 揭秘:史上三入娼门三从良的一代忠义名妓柳如是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名妓,柳如是

    在明末清初是有这样一个名妓,她叫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明崇祯元年(16

  • 唐末人食人的可怕事件:竟将活人粉碎作军粮!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末,事件,军粮

    在原始蒙昧时代,或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及现在还处于野蛮状态的未开化部落里,用活人作为祭祀品,然后分而食之;或将掳掠俘获的敌人,杀来吃掉的习俗,是屡见不鲜的。这种食人恶俗,至今还流行于西非和中非,及南太平洋群岛。据说,苏门答腊的巴塔克人,在由荷兰人完全控制以前,还在市场上出售人肉。而打了胜仗的毛利人,将